新一线城市人才之争,昆明的出路在哪里?


新一线城市人才之争,昆明的出路在哪里?


新一线城市人才之争,昆明的出路在哪里?

图源自pixabay/武汉光谷步行街



1

小米跑了。

进入十月以后,关于小米员工将从北京迁往南京武汉的话题开始在网上发酵。根据网传文件的显示,小米员工在2019年3月底前从北京迁往武汉、南京,工资待遇不变,每个搬迁员工还将获得3万元搬迁补贴,并可申请当地人才公寓等。从文件显示来看,小米打包的搬迁“套餐”可以说是非常诱人了。截至云南创业者联盟发稿前,小米官方并未就此事作出回应。

小米想要南飞的念头不是一天两天了。2017年的时候,小米科技就已经宣布入驻光谷金融港,并将投入230亿元,打造小米武汉总部。今年7月份,小米成功在香港上市后,雷军回武汉高新区答谢时提到,小米武汉总部的定位是“超大研发总部”,将以万人规模来规划和思考。

新一线城市人才之争,昆明的出路在哪里?

图源自网络/武汉小米之家旗舰店

到了8月份的小爱同学庆祝大会上,小米就已经开始通过政策来推动人才外迁了。“北京1个编制,如果愿意去武汉就给3倍,在北京招100人则在武汉招300人”、“北京员工转岗到武汉,将按照武汉的落地人数分房子。”10月份,小米打造武汉总部的风头还没过去,小米全球最大的旗舰店也在武汉落户了。

自此,小米南飞基本已成定局。

2

逃离北上广,到二三线城市去安放青春,这原本是在白领阶层中兴起的一股风潮。但如今,这股风却开始刮到了互联网公司头上。

今年7月份,华为40辆8吨货车,共60车次往返于深圳与东莞松山湖之间,将华为研发部门搬离了深圳,有2700人开始到松山湖上班。8月份华为开始第二次搬迁,又有5400人从深圳搬离。两年前,一篇《别让华为跑了》的文章在深圳人的朋友圈里流传,龙岗区政府喊出了“服务华为,马上就办”的口号。任正非也曾信誓旦旦的表示:华为的总部永远不会离开深圳。

新一线城市人才之争,昆明的出路在哪里?

图源自网络/华为深圳基地

但华为的“忠心”败给了深圳的现实,在龙岗当“大哥”的华为终究还是跑了。华为未来是否会给深圳留下一个空壳,目前还不好说。

3

互联网企业“逃离”北上广深的背后,折射出了企业的发展壮大与一线城市成本增高之间的矛盾。雷军在建设小米武汉总部时表示:现在一线城市的发展已经到了一个新阶段,面临向中西部转移以及自身产业转型升级的需求。在承当智能制造业等各方面产业转移上,湖北拥有非常明显的区位优势。

两年前,任正非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说的一段话,至今仍被各大媒体转载:

140年前,世界的中心在匹兹堡,有钢铁。70年前,世界的中心在底特律,有汽车。现在,世界的中心在哪里?不知道,会分散化,会去低成本的地方。高成本最终会摧毁你的竞争力。而且现在有了高铁、网络、高速公路,活力分布的时代已经形成了,但不会聚集在高成本的地方。深圳房地产太多了,没有大块的工业用地了。大家知道大工业的发展,每一个公司都需要一定的空间发展。


近几年来,“北上广深这四大一线城市人口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北京和上海是在行政上采取了主动疏解政策,所以上海总人口从2015年起就开始下降了,北京总人口从2017年起开始下降。广州和深圳几乎把所有能用的土地都用光了,新增的供给越来越少,实际上也影响到了人口的增长。”❶

北上广深的人口溢出,让第二梯队的城市看到了机会。以武汉为例,2015年武汉抢抓互联网机遇,年成了立互联网+办,2017年率先打响“抢人”大战,初提出“百万人才留汉计划”,从就业创业到安居落户政策,武汉政府几乎是在下血本留人抢人。这一效果也非常显著,根据数据显示,2017年武汉市实现大学毕业生留汉就业创业30.1万人,是2016年的2倍;新落户14.2万人,是2016年的6倍,均创历史最高纪录。❷

新一线城市人才之争,昆明的出路在哪里?

图源自网络/国立武汉大学

为了承接人才落地,营造良好的商业环境,武汉东湖高新区在2017年还发布了被称为“新黄金十条”的《支持创新创业发展新经济的政策清单》,通过政策的导向作用来激发各类主体创新创业的活力,发展新经济,打造新动能。

据普华永道《机遇之城2018》的报告显示,从智力资本和创新、技术成熟度、区域重要城市、健康安全与治安、交通和城市规划、可持续发展与自然环境、文化与居民生活、经济影响力、成本和宜商环境十大维度来比较分析,2018年在除北上广深以外的26座观察城市中,武汉位列第二,排名甚至还在南京、成都前面。❸

新一线城市人才之争,昆明的出路在哪里?

图源自网络/武汉光谷


雷军把小米搬回武汉,固然跟他的故乡情结有关,但作为一名商人,雷军更加看重的,显然还是武汉的未来。而且,正如杭州支持阿里巴巴那样,重返故乡的小米必然也会得到武汉更多资源的倾斜。毕竟对一座城市来说,由大企业示范效应带来的收益,也许远超这个企业本身的贡献。当初东莞为了“讨好”华为,不仅为华为划了松山湖大片土地,还提供的极低的价格,一样诚意十足。

4

人才和互联网企业逃离北上广深,是当地的一种损失,但对第二梯队的城市来说,又何尝不是一种机遇。

率先发力的杭州,依托阿里巴巴和网易,培养了大批优秀的互联网人才,更形成了良好的创业氛围,在新一线城市中领跑。成都通过招商引资,吸引了腾讯、京东、阿里在这里设立分公司,游戏、互联网基因同样强大。武汉通过几次“抢人”大战后,发展迅猛,势头直逼杭州。后知后觉的昆明也在2018年前后,加入到了这场轰轰烈烈的“抢人”大战中。

新一线城市人才之争,昆明的出路在哪里?

图源自云南网/云南省政策解读

2018年1月,昆明市政府印发了《昆明市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方案》,大幅放宽落户昆明的条件,吸引高校毕业生、技术人员在滇落户就业。8月,昆明市政府又印发了《“春城计划”高层次人才引进实施办法》,表示昆明将用5年至10年时间,重点引进一批自然科学、工程技术、人文社科、管理咨询以及其他紧缺急需的高层次人才。同月,云南省政府印发了“关于强化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入发展的实施意见”,意见中明确指出,要进一步优化云南省创业创新生态环境,充分释放全社会创业创新潜能,把云南建设成为西部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创新高地、创业福地。❹

事实上,早在2010年前后,昆明就提出了要把人才引进作为城市人才发展的突破口。后续几年里,昆明不断完善人才引进落户政策,确实吸引了一批高层次人才。但随着全国范围内“抢人”大战的打响,昆明此前实施的人才引进优势荡然无存。加入“抢人”大战后,昆明虽然再次放宽了落户条件,但和成都、武汉的抢人力度相比,这些条件并不具备多大吸引力。此消彼长之下,昆明不仅没能引入多少优秀互联网企业,反而出现了本土企业流失的尴尬局面。

新一线城市人才之争,昆明的出路在哪里?

图源自昆明俊云科技公司官网

云南创业者联盟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成立于2014年的昆明俊云科技有限公司,原本是昆明本土新兴的互联网科技公司。俊云科技专注于为全球玩家创造极致交互乐趣,先后推出的两款互联网产品——奇游电竞加速器和联机宝在行业中拥有较高话语权。但在2017年5月,俊云科技先是在成都高新区成立了研发中心,后续更是将大部分业务都转移到了成都,目前仅有客服人员留守昆明。

俊云科技一位高管告诉记者说,在昆明,一个互联网科技公司想要生存下来很简单,但想要更进一步却很难。表现最直接的就是在昆明往往几个月都招不到一个优秀的技术型人才,这跟昆明的科技互联网环境有很大关系。俊云科技这位高管另外还提到,“在成都,创业公司会有立项费用、申报、房租补贴,但是在昆明却很少见到这种宣传。而且公司跟阿里云一直有业务往来,将研发中心搬到成都高新区阿里中心后,也方便跟阿里云开展更加深入的合作。”

5

在普华永道《机遇之城2018》的观察结果中,北上广深是第一梯队,杭州、武汉、南京、成都、厦门、西安、天津为第二梯队,第三梯队才是昆明。30座样本城市中,昆明排在了18位。在十大维度的比较中,昆明也处于不上不下的位置。

北上广深自然不用说,即便是跟第二梯队的城市相比,昆明也还存在不小的差距。再加上在“抢人”大战中慢人一步,昆明不敌成都、武汉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但进入2018年以后,无论是云南还是昆明地方政府都先后出台了各种利好政策,来改善云南创投环境,这对昆明来说确实是难得的机遇。如果能在新一轮人才之争中占领先机,昆明在未来几年未必不能超过同梯队城市,也不至于被成都、武汉远远甩在身后。

▌参考文献:

❶.谁是“新一线”,正在发生的人才争夺战。来源:三联生活周刊2018年第26期

❷.新一线城市之争,大武汉开始发力。来源:投资时报

❸.机遇之城2018。来源:普华永道中国

❹.昆明市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方案;“春城计划”高层次人才引进实施办法;关于强化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入发展的实施意见。来源:云南网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