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荣盛一时的,黄埔系……到底是如何没落的

国民党成功于组织形态的优越性,败于组织的松散性

国民党能够战胜北洋军阀,主要的一点原因就在于国民党的组织形势要优于北洋,但是很多人却将国民党北伐后的时期称为新军阀时期,这应该是对国民党组织形式松散的侧面反映,实际上国民党的成功在于组织的团结性,然而国民党的失败依然在于组织的分散性,用史论纵横的话来说,面对敌人的升级,国民党没有来得及更新换代。

为什么后来的国民党会败于组织松散呢?就因为,国民党内派系林立,始终没有形成一股力量,以同盟会时期,实际上是孙中山为首的兴中会与宋教仁为首的华兴会之争,两个组织各自行动,没能达成统一。

国民党荣盛一时的,黄埔系……到底是如何没落的

到孙中山去世后,国民党的派系斗争更为复杂化,广东籍廖仲恺、胡汉民、汪精卫为争夺广州国民政府的权力,明争暗斗,汪精卫联合老蒋,驱逐胡汉民,挤走许崇智,短暂获取了政权后,倒是让老蒋成为一匹黑马,后来主导了国民革命军。

当然,老蒋的真正崛起之路也并非那么容易,除了汪精卫与胡汉民,还有国民党内以孙科为首的太子派,以林森等为首的西山会议派,以及各地军阀等。

老蒋最后能够主导国民政府实际上跟其所建立的黄埔系有关,正是蒋介石在黄埔军校担任校长期间,利用黄埔军校这个平台建立了黄埔系,成为老蒋能够挺起腰板的柱石。

国民党荣盛一时的,黄埔系……到底是如何没落的

国民党中风光无限的黄埔系

老蒋前期在粤军当参谋长,因为没有嫡系,说话不硬,所以一直筹备建立自己的嫡系,所谓的黄埔系,实际就是黄埔军校毕业生的掌权者,以及与黄埔军校有关的将领,并非所有跟黄埔军校沾边的都能够成为黄埔系成员,对于是否是黄埔系,主要看两点,一点是否具有黄埔精神,第二点是否有权力,只有符合了这两点,你才能真正算老蒋的人。

当时,国民党内流传,学非黄埔,省非浙江,做官无路,眼泪汪汪。就是一个真实的写照。

黄埔系的前期主要由蒋介石的八大金刚,何应钦为首,包括刘峙、顾祝同、陈诚、钱大钧,陈继承等人构成,后期则又出现了黄埔的少壮派,包括胡宗南、杜聿明、宋希濂、关麟征等黄埔毕业生,再加上后来的汤恩伯。

国民党荣盛一时的,黄埔系……到底是如何没落的

在当时,黄埔系风光的不能再风光,在大陆的23期培训中,黄埔招生30多万人,成为中央军的核心,在抗战爆发前,国民党嫡系部队27个师,有20个毕业于黄埔军校,到全面抗战爆发后,老蒋的嫡系部队40多个师,基本全部都是黄埔军校毕业生,国民党一共39个集团军,黄埔系占16个。

黄埔系为何最终没落

实际上很简单,黄埔系是以老蒋为核心,黄埔系与老蒋可以当作是荣辱与共,老蒋靠黄埔系发家致富,黄埔系靠给老蒋打工卖命,没有老蒋就没有黄埔系,没有黄埔系也就没有老蒋。这也正说明了二者之间的依存关系。

国民党荣盛一时的,黄埔系……到底是如何没落的

但是随着老蒋在大陆的溃败,黄埔系也在劫难逃,在解放战争中,黄埔系在大陆基本覆灭,起义的、被抓的、杀身成仁的,最后随老蒋逃到台湾的寥寥无几。

随着老蒋年事已高,逐渐为小蒋铺路,而小蒋又没有黄埔背景,老蒋只能逐渐将黄埔系裁撤,风光一时的黄埔系由于后继无人,最终退出了厉害舞台。

PS:一般来说黄埔在大陆的23期都算是黄埔系,而1949年在台湾创立的凤山陆军军官学校并不被当做黄埔来看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