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士尼的這部動漫名垂青史,但原版卻少有人知……

我想說的這部名垂青史的動漫電影,名字叫做《獅子王》。


迪士尼的這部動漫名垂青史,但原版卻少有人知……


《獅子王》這部電影的故事其實很簡單,講述的是一個小獅子因為父親被其叔叔殺死而復仇並繼承父親成為森林之王的故事,這裡面有曲折,有悲傷,有愛情也有友情,這是一部迪士尼的集大成之作,反映了2D時代大廠動畫的核心面貌

這個核心面貌就是愛的母題演繹——從最開始的寓言故事演繹,再到半借鑑半改編,最後到了《獅子王》這裡都是如此。並且《獅子王》還首次公開表明(同時迪士尼也公開表明)該片從創作劇本到人物設計,再到最後的成稿階段,完完全全是原創,不摻一絲一毫的水分。

這個聲明值得商榷,因為事實上到目前為止,仍有部分情節涉及到最敏感的抄襲字眼——一種沒有體驗通知版權方的剽竊行為,但毋庸置疑的是,《獅子王》確實是一部非常優秀的作品,它將母題發揮到了極致,史詩感濃厚,且人物討喜,令人印象深刻。

但究竟為什麼這部動畫影片如此令人震撼呢,我覺得還需要仔細的去看一下這部作品。

獅子王,LION KING

《獅子王》的大標題,突出了LION KING,猶如《海王》之於AQUAMAN,《指環王》之於The Lord Of The Rings,一來這種明明風格決定了片子的史詩性,並且還不僅僅是史詩,往細了說,它是一部個人史詩——一個人創造了一個時代,或者這個時代屬於主角,《獅子王》的故事,就是以此為基礎展現的。


迪士尼的這部動漫名垂青史,但原版卻少有人知……


我們看到了數以萬計的動物們臣服於獅子王的腳下,即使是作為獅子王木法沙的兒子辛巴,也被萬物所敬仰,成為了命中註定將被選為王的繼承人的角色,這樣對角色史詩化的定義頗具儀式感,如同新生兒受洗時的儀式,每一步都是上帝在將福音傳遞於嬰兒,儀式感的強化,也讓開場的辛巴成為了鏡頭中的焦點,無數次被高高舉起又被放下,配以迪士尼獨特的說唱風,演繹著一場史詩大戲開場前的序幕。


迪士尼的這部動漫名垂青史,但原版卻少有人知……


是的,這只是序幕,核心在於變化,而這樣的場景中沒有變化,只有烘托,無論是敬仰還是仇視,都是極為臉譜化的,作為本片的唯一一個主要反派角色:刀疤。其本身的樣貌和語氣都經過調整,一出場便透露著陰暗和邪惡,這樣的人物設定是該片商業化的如此成功的關鍵所在。


迪士尼的這部動漫名垂青史,但原版卻少有人知……


人們需要從頭到尾表現一致的角色來讓自己投入情感,倘若好人突然變成壞人或者壞人反而成為好人,在一部僅僅九十分鐘的電影裡,不僅僅不符合邏輯,而且影響整體節奏,電影的時長不允許這樣的轉變出現,所以臉譜化的角色設計非常符合劇情進度。

從整體上來看,這是一部我們如今來看見怪不怪的美式個人英雄主義電影,從落魄的英雄初期到走向高潮的並讓英雄得以成為英雄,獅子王這個符號非常符合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所倡導的大眾文化,這種符號具有外延性。


迪士尼的這部動漫名垂青史,但原版卻少有人知……


一方面這個符號的內涵在於強調小獅子辛巴如何為父親復仇並奪回屬於自己的權力的過程,其中強調了成長的重要性,另一方面,這種符號也同樣適用於電影外的某些方面,例如孩子和父母的關係,朋友的關係以及個人與智者之間的關係,這裡的智者是代表的在孩子成長過程中(這裡孩子並不侷限於年齡)所遇到的引路人,他們瞭解他的煩惱和痛苦,並幫助他們去克服。


迪士尼的這部動漫名垂青史,但原版卻少有人知……


所以,獅子王這個符號,簡單地理解,就是代表了成長。人們在看完這樣一部電影之後回到家,最能影響他們的,也是關於「成長」橋段。

他們會提到小獅子辛巴的魯莽和不謹慎,暗示著對身邊大人或孩子調皮或粗心大意的不滿意;也會提到辛巴遇到了丁滿和澎澎這對活寶後發生的友情故事,暗示友情在於支持和理解;最終也會談論到辛巴和叔叔刀疤的決鬥上,暗示守護家庭和親人的重要性,讓孩子學會愛。


迪士尼的這部動漫名垂青史,但原版卻少有人知……


歸根結底,《獅子王》的成功來自於對現實生活中成長話題的深度探討,不同於早期迪士尼動畫的童話還原,本片原創故事的開放性和獨特性更加顯著,人物也更深刻。

但是你可能不知道,這部電影的一些想法,其實並不是原創的。

《獅子王》涉嫌抄襲的版權方,是一部名字叫做《森林大帝》的漫畫。

《森林大帝》於1950年出版,講的是一隻名叫雷歐的白色獅子成為森林大帝的故事,和《獅子王》一樣的故事題材,也同樣更加偏向於年輕人群體。

但是這個故事雖然講的是雷歐的故事,其實內核仍然是諷刺人類的。


迪士尼的這部動漫名垂青史,但原版卻少有人知……


《森林大帝》漫畫的作者是手冢治虫,其作品也多以諷刺和隱喻為主,我們所熟知的《阿童木》系列,天馬博士的兒子飛雄因為交通事故而喪失性命,最終使得天馬博士早就出了「阿童木」——和兒子飛雄長的一模一樣的戰鬥機器人。手冢治虫對隔代間的情感隔閡大概感同身受,在電影《大都會》裡,同樣由父親角色雷德公爵創造的機器人蒂瑪與其養子洛克的關係因為雷德公爵本人而產生不少次微妙的變化,最終結局裡也是洛克出手拯救了雷德公爵,避開了蒂瑪的攻擊。


迪士尼的這部動漫名垂青史,但原版卻少有人知……


在上面兩部作品裡,手冢想要探討人和機器人的關係,由父子關係引發出的信任危機和情感危機,是這兩部漫畫的母題,而《森林大帝》則是在講人與自然的關係,或者說是人與原始世界的關係——手冢的另一部《三目神童》講的是一個滅絕的文明古國遺孤和當下世界的關係,這種關係著眼於科技進步所帶來的成就以及跟隨而來的問題——人類在一點點的改變世界,同時也在毀滅自己。


迪士尼的這部動漫名垂青史,但原版卻少有人知……


所以《森林大帝》的母題,正如《三目童子》一樣,強調毀滅,而不是復甦。

手冢的悲觀主義,正如其作品所展現的一樣,充滿了對世界的各種控訴和不解,一方面有些人在拯救大自然,另一方面大部分人都在破壞生態,為了謀取利益而不擇手段,在《森林大帝》中的小白獅子雷歐因為對人類世界充滿好奇,而來帶了人類的世界,然而看到的卻是另一片風景,馬戲團的大象們飽受磨難,老虎鑽著火圈,沒了獸中之王的樣貌,一切浮華背後,是無盡的苦難和看不到底的深淵。

一種突破了禁錮卻又發現自己身處另一個牢籠的絕望感。

在吉卜力出版的作品《平成狸合戰》裡面,狸貓為了爭取到棲息地而與工程開發商鬥智鬥勇,最終無力抵擋時代的變遷,只能通過幻術變成人形勉強度日,在這樣的時代裡,除了人類本身,任何動物和植物都存在著滅絕的風險,這是一個人類至上的時代,也是一個金錢至上的年代。


迪士尼的這部動漫名垂青史,但原版卻少有人知……


但是這樣的主題表現在少年題材的漫畫中,未免還是過於沉重。

所以更傾向於閤家歡題材的《獅子王》選擇了成長,而沒有選擇針砭時弊。在整部《獅子王》裡,你看不到人類的身影,也找不到機器的蹤跡——這是屬於動物的史詩,屬於辛巴的史詩,在商業題材的電影裡,也不允許出現太過負面的情感出現。

但是你卻又不能把它當做一部純粹的動物電影,因為這些動物都是披著獸皮的人類,無論是方式還是觀念上,都是擬人化的,你可以將他作為一個提喻來解讀,一個具有動物符號的人類,每一個角色都代表了一種人物,這也是這些動物出現的原因所在,正因為他們的擬人化性格處理,才使得人們喜歡上它們。


迪士尼的這部動漫名垂青史,但原版卻少有人知……


如果不是因為兩者在形式上的雷同的話,我倒是挺想就這兩部作品作為日本和美國主流意識形態在表現形式上的差異性來分析。

一類是諷刺和反思同步進行的日式悲劇,另一類是閤家歡形式的迪士尼經典成長類喜劇動畫,你喜歡哪一個呢?

寫在後邊

沒有人會為這種錯誤負責的,並且作為《森林大帝》的製片方也知道要想在版權爭議上取得優勢所花費的資金難以想象,妥協、退讓只是無奈之舉,這個世界多的不是正義沒有得到伸張,而是勝利的一方往往被視為正義的一方,在虛偽的背後,隱藏的是龐大的金錢工廠,你所以為的正義,未必是正義。

手冢治虫的成就,從如今看來已經漸漸消逝了,當年手捧著《三目神童》,因其蘊含的哲學思想和ZZ諷刺而驚喜不已,隱藏在手冢創造的精巧可愛的人物之後的,是無數包含生命哲思的故事和文化。


迪士尼的這部動漫名垂青史,但原版卻少有人知……


古文明為什麼會消失,最終人類會走向哪裡,自然在遭受怎樣的入侵,宗教的產生和由來是什麼諸如此類,這些問題有的存在答案,有的無從考證,但是總得有人提出問題,才會有人試著去解答,問答是一體化的,倘若沒有人遇到問題,那麼何來答案之說呢?

《獅子王》創造了動畫界影史最佳的神話,但是卻在其他方面拋棄了責任,《森林大帝》在等待前者的承認,但是始終沒有等來,最終這場風波大概也如我們的記憶一樣慢慢消失掉了。

以至於到現在為止,我也不知道該如何去評價《獅子王》這部電影,它或許足夠優秀,但是一部電影是與生活息息相關的,這種息息相關埋藏在生活的深處,是生活的一部分,你無法割捨掉的部分。

2019年2月9日是手冢治虫先生逝世三十週年的日子,他有太多的優秀作品留在世上,也包括這部《森林大帝》,希望最後能有一個好的結果,也希望人們能夠記住這位大師,以及其所倡導的精神和思想。


迪士尼的這部動漫名垂青史,但原版卻少有人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