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媽越是這樣帶孩子,孩子越容易生病

驅蟲問題一直是家長特別關心的話題,那現在的的孩子需要打蟲嗎?多大的孩子應該打蟲,怎樣才能確定孩子的肚子裡有蟲呢?

寶媽越是這樣帶孩子,孩子越容易生病

健康媽媽作為兩個孩子的寶媽,我來說說站在家長的立場及醫生的立場的觀點。

小兒驅蟲一般選擇在兩歲以後,為什麼孩子要選擇下兩歲以後呢?兩歲前的寶寶接觸不潔物品的可能性小,一般會被爸爸媽媽保護的很好。兩歲之前的寶寶各個器官發育還不健全。

對於寶寶驅蟲,很多寶媽感覺很困惑,自己的寶寶明明很乾淨,一天當中要飯前便後洗手,孩子接觸髒東西的可能性很小,為什麼還容易生病呢?對於被寶媽保護起來的孩子,往往抵抗力會很差,因為這類孩子接觸病源的可能性比較小,不能接觸,就不會產生抵禦細菌病毒的能力(既抗體)。所以家長們在孩子有自主活動能力以後,要讓孩子適當的接觸一些帶菌的東西,來鍛鍊寶寶的抵抗力,寶寶的抵抗力強了,自然就少生病了。

寶媽越是這樣帶孩子,孩子越容易生病

以前有句老話:“不乾不淨吃了沒病。”這句話也不是完全沒有道理,我們日常生活中這樣的例子很多。尤其在農村,那些經常赤腳,吃飯不太講衛生,經常坐在地上的孩子生病的可能性很小,而那些被父母照顧很好的孩子卻容易生病。大概就是這個道理。

孩子肚子裡沒有蟲需要驅蟲嗎?一般正常接觸日常生活物品的孩子,肚子裡多多少少都會有蛔蟲,只是有的多,有的少。孩子驅蟲一般是預防性的驅蟲,每年兩次,成人每年一次。到驅蟲的季節會有防疫人員宣傳。驅蟲藥副作用小,對孩子的副作用也較小。驅蟲藥的服用劑量,兩歲之後,孩子和成人同等劑量,腸蟲清兩片頓服。

寶媽越是這樣帶孩子,孩子越容易生病

很多寶媽疑惑,小時候服用的“保砂糖”,能看到驅出來的許許多多的蛔蟲,為什麼現在的驅蟲藥不見蟲呢?

現在的阿苯達唑為化蟲藥,藥物服用之後可以分解體內的蛔蟲及蟲卵,隨尿液及大便排出體外。

健康媽媽:內科執業醫師 倆娃寶媽 歡迎關注健康媽媽王醫生,讓我們一起關注健康,關注育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