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看電影的小人物的一堆問題

2018年剛剛離開我16天,卻讓人感覺已經是上個世紀的事情了,

原本這篇文章的標題是12月初就想寫的,那個時候是看完《無名之輩》,

而《我不是藥神》剛剛開始在愛奇藝、騰訊視頻上播映,

2018年的很多問題貌似來自大洋彼岸,

而事實上深思一下我們能感受到,問題來自我們的“認知”,

我們從“驕傲”到“反省”,

這是這個民族的優勢,

我們會激情澎湃的《紅海行動》,

但是我們更會三省吾身的《無問西東》,

而這個反省帶來的認知,讓我們清醒,也讓我們迷茫,

我們清醒的發現,我們擁有《西虹市首富》的自信之源,

我們也在迷茫中感受到了《我不是藥神》的傷痕,

我們開始反思《小偷家族》,

我們面對的到底是一個問題還是一堆問題?

我們試圖去通過《大佛普拉斯》去找到慾望和權力的關係,

找到平凡和齷齪的區別,

但我們卻發現《頭號玩家》的生活場景正在拉開帷幕,

我們還沒想明白眼前的《爆裂無聲》和《血觀音》的區別,

底層和上層,貌似並沒有本質的區別,

我們真的在乎《三塊廣告牌》的選擇嗎?

還是我們每個人都期望自己是能夠成功逃逸的《無雙》?

當羅輯思維《時間的朋友》開始“理性”,

《延禧攻略》是否真的在國外火的一塌糊塗又讓人盲目自信,

去年的《天盛長歌》,演繹的蕩氣迴腸,可喜歡看的卻可圈可點,

也許再過些年,某個時刻,我們會回頭看這部經典,

但是《影》帶給我們一個什麼樣的思考呢?

我們除了消費,可以對外輸出的東西真的還有很多,

就如我們在中國任何要給最偏僻的角落,

那裡的老人都會和孩子說,好好學習,以後要長出息,

這就是這個民族的選擇,而我們會把什麼樣的電影電視劇當成我們心目中的影響呢?

如果說《狗十三》就是要“殘忍”的讓我們“回憶”我們一夜長大的“那一天”,

那麼《毒液》、《海王》、《蜘蛛俠》帶給我們可能只有“歡娛”而不可深究,

《一出好戲》的“野心”,讓我們見識了中國電影人的擔當與選擇,

哪怕做的“不好”,但是從一開始我們的選擇就是“價值”取向,

這種邏輯難道不是很中國嗎?

當我們看《黑豹》看《侏羅紀》的時候,確實會放鬆下來,去體驗光影的魅力,

可是中國電影卻總是試圖去“拼”一些價值和觀點,

我們看了一年的電影,2018遠去了,這一年,我們面對很多不確定,卻從不曾放棄我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追求,

2019,悄悄的就來了,不管是大機會還是小機會,機會從來都有,

我們沒有辦法改變問題出現的邏輯,

我們卻有辦法選擇看待問題的觀點,

2019,堅守創造美好生活價值觀,我們會從容不迫……

2018年,看電影的小人物的一堆問題

2018年,看電影的小人物的一堆問題

2018年,看電影的小人物的一堆問題

2018年,看電影的小人物的一堆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