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局出臺新政策,減負三十條到底減在哪,學生的負擔真變輕了嗎

近些年來,中小學生的壓力越來越大,學生們都揹著大大的書包,每天作業都要寫到深夜。學生的課餘時間也要用來補習或者上各種各樣的特長班。孩子的青春生活被“應試教育”壓迫得無法翻身。而且,學習強度大,作業任務重常常讓學生“敢怒不敢言”。教育部根據實際情況瞭解調查,經過慎重商討後,出臺了《中小學生減負措施》(減負三十條)。自此,中小學生減負之路正式開始。

教育局出臺新政策,減負三十條到底減在哪,學生的負擔真變輕了嗎

教育部對學校,學生,老師三方面都進行了規定,除了作業,課程外,對課後家庭輔導和課外輔導組織也進行看管。引導家長應輔導看護孩子的課業的觀念,加強家庭交流互動,培養孩子獨立的意識。對校外培訓機構進行嚴加看管,嚴禁超標培訓。強化政府管理監督,摒棄獲取獎金的競賽模式。不要將知識獲取利益化,讓每個孩子都在一個安靜穩定的環境裡學習。

教育局出臺新政策,減負三十條到底減在哪,學生的負擔真變輕了嗎

而且近些年來我們的師資力量也在不斷增強,教師水平不斷提高,教師學歷也都是高水平學歷。對於學生的心理教育也更加重視。在教育進程中,除了要關注學生的成績變化,還要關注學生的心理變化。教育,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重大問題,家長,學校,孩子必須三位一體,打造一個有助於孩子學習的健康模式。使學生壓力減輕,能自然而然地對學習產生興趣。

教育局出臺新政策,減負三十條到底減在哪,學生的負擔真變輕了嗎

教育,是國家之本,是人才培養的重要途徑。優秀的教育對國家的昌盛發展至關重要。正因如此,國家才替學生減負,培養學生高素質教育,引導學生綜合培養自身能力。在將來步入社會的時候,可以更快的適應社會,找到自己的頻率,努力工作,為社會做貢獻。教育的根本目的在於為國家培養人才,所以即使是減負,學科的專業性也不會減少。

教育局出臺新政策,減負三十條到底減在哪,學生的負擔真變輕了嗎

除此之外,教育不應只侷限於課本上的知識,實踐能力的增強也非常重要。從小時候起,家長就應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在假期時還可以幫助家長做做家務,還可以養只寵物,培養孩子的愛心和責任心。不能將孩子養成只會讀書的“書呆子”。孩子學習習慣的培養,也是家長和老師需要關注的問題。怎樣正確給孩子養成一個好的學習習慣一直是老師們重要研究的問題。孩子們不會聽課,聽課不專注開小差分身,聽課效率低,這些問題都是當代教育中的重要問題。還有,師資的合理分配,班級文明的建設也是需要關注的問題。

教育局出臺新政策,減負三十條到底減在哪,學生的負擔真變輕了嗎

希望我們的孩子都能找尋到自己的學習方式,在中國教育的保護傘下,發揮自己的專長。十年育樹,百年育人。教育不是一件短暫之事,需要長長久久的觀察,國家的教育體制改革仍在繼續,教育事業的發展也仍在持續。教育事業的發展仍在等待我們新一代的孩子們去繼續!

以上就是教育局出臺新政策,減負三十條到底減在哪,學生的負擔真變輕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