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买的书太多看不完,那恭喜你了…


给孩子买的书太多看不完,那恭喜你了…


给孩子买的书太多看不完,那恭喜你了…

作为一名图书编辑,我们常常会遇到很多奇葩的投诉或意见。我就曾遇到过有人投诉说:少儿绘本只有那么几页,几分钟就看完了,定价还那么贵,不是坑人吗?

我设身处地,站在他的角度想了想,嗯,确实“很有道理”。

养孩子已经很贵了,吃穿住行、上学教育已经花了那么多钱,还有必要买书吗?去书店、图书馆蹭着看书不也可以吗(尤其是这种绘本)?

给孩子买的书太多看不完,那恭喜你了…

与此相反,有很多家长在图书上面从不吝惜,以至于家里变成了小型图书馆,但说实话,孩子能看完、看懂、看进去的书,却是少数。

读库的总编辑张立宪曾经在去年写过一篇文章,说图书界挣的就是那些买了书却不看的读者的钱,因为如果读者买了就必须看完的话,那每个人每年根本看不了几本书,图书业也就基本凋零了。

但另一方面,图书市场是个年产值超800亿的大市场,比中国电影的市场还大,尤其是童书领域,更是诞生了无数的畅销书。

给孩子买的书太多看不完,那恭喜你了…

按照理论推导,真正看过这些书的读者应该只占一少部分,那其他花了钱却不看的人,浪费了钱吗?他们是收集癖、恋物癖、购物狂、装文艺吗?

当然不是,实际上,买了却不看的效果,有时候比那些逢买比看的人,要好得多。我当然不是在忽悠大家买书,这一切都有科学合理的解释(自我安慰)。

给孩子买的书太多看不完,那恭喜你了…

“把很多书买回家却不读”在日语中有个专业名词:

积读。这种情况还有另外一个专有名词:反图书馆,出自《黑天鹅》《反脆弱》作者纳西姆·塔勒布之口。

给孩子买的书太多看不完,那恭喜你了…

塔勒布讲过一个故事:

有个意大利作家,家里有大约3万本藏书。经常有人问他,买这么多书,你读得完吗?

塔勒布说,问出这种问题的人都是愚蠢的,因为没读的书比读过的书更有价值,每个人的家里都应该多放一些没读过的书,这些书构成了你的“反图书馆”。

“反图书馆”或“积读”的作用是什么呢?是让你时刻明白,在知识的海洋面前,你必须谦卑,必须认识到自己的无知。

给孩子买的书太多看不完,那恭喜你了…

有人会说,我已经足够谦卑了,不需要这么多书来提醒我;或者我的知识已经足够应付人生,不想/没精力再学习新的知识了。但科学总是擅长打脸。

康奈尔大学心理学家戴维·邓宁和研究生贾斯汀·克鲁格用一批美国大学生做了测试,这些大学生当然都是天之骄子,自身的学识、能力肯定是由于普通民众的。

心理学家对他们的幽默感、逻辑推理、语法进行了测试,得出一个排序,同时让大学生们评估自己的能力处于什么水平。

实验结果表明:除了真实能力最厉害的个别人之外,其他大多数学生,普遍大大高估了自己的能力。

给孩子买的书太多看不完,那恭喜你了…

美国另外有一所大学做过类似的实验,是评估自己的驾车技能,测验结果显示:所有人都认为自己的驾驶技能是高于平均水平的。这个自我判断当然不可能符合实际,因为至少有一半的人低于平均水平。

换句话说:绝大多数人都会高估自己的能力,也就是说,其实我们都有所谓的“蜜汁自信”。

你可能说,我没有谜之自信啊,我一直很谦卑。实际上的真相是,你没有那么谦卑。因为上面那两项实验已经证明了:绝大多数人的自我判断都是不准确的,而且你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买的书全都看了,摆满一书架,会觉得“我已经掌握了世界”,买了书不看,会有更多内疚、动力和谦卑。

这么一想,还真是为自己骄傲呢。


给孩子买的书太多看不完,那恭喜你了…

我去书架上看了看自己的藏书,“欣慰”地发现,绝大多数都没读过啊。

然后我又看了看豆豆的藏书,发现大多数的书他都“读”过了。就像本文开头的那位读者投诉的那样,童书确实看得快啊,属于易耗品。

但我仍然以继续给自己买书,因为我很清楚自己还有太多的好书没有看。光是那些已经纳入“经典”范畴的书,就够再摆几个书架了。

我也会继续给豆豆买书,因为我也要让他知道,他没看过的书还有太多太多,他不了解的世界还有那么大那么大。

我要让这些书成为我们一起成长的见证者,以及我挣钱的动力——书这种又沉、又占地方的东西,需要个大房子才能装得下啊。

如果您有觉得好的育儿书、经典书、必读书,欢迎留言告诉我,感谢。

最后,给大家看几个书房:

给孩子买的书太多看不完,那恭喜你了…

▲冯唐

给孩子买的书太多看不完,那恭喜你了…

▲史航

给孩子买的书太多看不完,那恭喜你了…

▲bookbug

给孩子买的书太多看不完,那恭喜你了…

▲晓书馆

给孩子买的书太多看不完,那恭喜你了…

资料参考:万维钢《精英日课3》“进步使人虚心,落后使人骄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