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的幾個地理名稱簡介,中國中華並不同

中國古代地理名稱

我國有幾千年的歷史,中華文明源遠流長,關於以區域劃分的地理的名稱問題,當然也是有其說法與記載,黃河就是其中一個劃分的重要依據。那麼在古代你是中原人士還是百越人士呢?在古代你還是中華兒女嗎?

◆中國:現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簡稱。但在古代文獻中它是一個多義性的詞組。從春秋戰國至宋元明清,多用來泛指中原地區。

◆中華:上古時期華夏族居四方之中的黃河流域一帶 ,故稱“中華”,後常用來泛指中原地區。今已成為中國的別稱。

◆中原:又稱中土、中州。狹義的中原指今河南省一帶,廣義的中原指黃河中下游地區或整個黃河流域。

◆九州:傳說中的我國上古時期劃分的九個行政區域,州名分別為:冀、兗、青、徐、揚、荊、豫、梁、雍。後成為中國的別稱。


◆海內:古代傳說我國疆土四面環海,故稱國境之內為海內。

◆嶺嶠:五嶺的別稱,指越城、都龐、萌渚、騎田、大庾等五嶺。

◆朔漠:指北方的沙漠,也可單稱“朔”,泛指北方。

◆百越:又作百粵、諸越。 古代越族居住在江浙閩粵各地 ,統稱為百越。 古文中常泛指南方地區。

中國傳統的幾個地理名稱簡介,中國中華並不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