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稱為我國第一神童,13歲與總理下棋連勝2局,最後卻出家為僧

提起神童,我們總會想到古人筆下的方仲永,因年少時突顯的光芒,異於同齡人的聰明才智,被稱為神童。因為人們的太過吹捧,造成少年的方仲永驕傲自滿,停滯不前。長大後與普通人無異,絲毫沒有了年少時的半點聰慧。王安石以此故事告誡人們無論處於什麼地位,在人生的任何階段都不能停止學習,即使我們的智商再高也無濟於事。這是古人筆下的神童,在我國近代也湧現了一大批才智過人的神童。

被稱為我國第一神童,13歲與總理下棋連勝2局,最後卻出家為僧

在1978年,中科大招收了88個全國各地有著高智商的被稱為神童的孩子,組成首屆“少年班”。在少年班的多位神童,每一位的發展都不一樣。有的成為了國家的棟樑,為建設我國發揮著自己的光芒和餘熱,也有的人褪去了年少神童的光環,成為了一位普通人。不過也有一位少年班的成員,被稱為“我國第一神童”,他就是寧鉑,年少時因為異於常人的聰明才智被媒體大篇幅報道,如今卻出家為僧。

被稱為我國第一神童,13歲與總理下棋連勝2局,最後卻出家為僧

一起來看看寧鉑被稱為傳奇的一生,他從小就顯現出了過人的聰明才智。在2歲時別的孩子還在牙牙學語,而他就能背誦30首現代詩詞,在上小學之前就已經學會了大量漢字。所以比同齡人提前了幾歲上小學,在五歲就上了小學。13歲時因為與總理下棋連勝2局,被全國媒體報道,也成為人們茶餘飯後的談資,寧鉑也因此獲得了很高的名氣與讚譽。也在13歲那年,寧鉑參加了中科大的測試,以第三名的成績考上了中科大。在其它同學還在上小學的年紀,寧鉑就已經考上了我國的著名名校,也算是眾望所歸。也因為這一次的經歷把寧鉑推向了更高的高峰,在人們眼中,他就是一個不敗的神話。有著超高的智商與驚人的記憶力。

被稱為我國第一神童,13歲與總理下棋連勝2局,最後卻出家為僧

年少成名的經歷在其他人看來很讓人羨慕,而作為寧鉑本人來說他人讚賞的眼光就像是一種無形的壓力,壓得自己喘不過氣。他渴望平靜的生活,也正因為人們對他的期望太高,也導致了寧鉑太過害怕失敗。因為自己年少時太過耀眼,倘若自己做錯了一件事就會受到人們的非議。最直接的表現就是寧鉑三次考研,但都沒敢進入考場。不敢接受考研後的結果。

被稱為我國第一神童,13歲與總理下棋連勝2局,最後卻出家為僧

寧鉑最大的興趣是天文學,而他在中科大學習的專業是理論物理,但是中科大沒有天文學這個專業。這也一度讓寧鉑覺得很苦惱,本想著轉去南京大學學習天文學,但是中科大卻不願意。無奈之下,寧鉑沒能轉專業成功。畢業後,寧鉑留在了中科大執教,當年的他才19歲,也因此成為了全球最年輕的講師。這些一層一層的榮耀與光環對於他來說,都是隱形的枷鎖。

被稱為我國第一神童,13歲與總理下棋連勝2局,最後卻出家為僧

在中科大任教的二十多年,寧鉑一直都在尋找自己內心的歸屬,卻一直沒找到。在他38歲那年在五臺山出家為僧。潛心鑽研佛學,找到了自己真正的歸宿。據說寧鉑在去年已經選擇還俗,不過還俗後的他並沒有停止對佛學的研究,如今在佛學方面已經有了很高的造詣。

面對神童,人們都有不同的看法,有的人認為過早的成名對於年紀稍小的孩子們來說並不是一件好事,最終都會淪為平凡人,實屬可惜。對此,你有什麼看法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