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國伐齊時,齊國僅剩兩城,為何還能復國?

jamie1987


別說還有兩城,就算是亡國,都還能復國,之前的燕國也被齊國亡了一次國,不也復了國嗎?

五國伐齊,源自燕國,燕國之所以牽頭伐齊,在於燕國是來報仇的,而正好又找到了一個好機會。

燕王噲時期,燕國出了個子之之亂,燕王噲聽信讒言,將燕國朝政禪讓給權臣子之,這種不合常理的禪讓讓燕國大亂,之後燕國太子平聯合齊國及部分燕國將領反對子之,混戰幾個月後,燕國大亂,數萬人死傷,混戰中,太子平、燕王噲、子之都死了。



這一下子齊國撿了大便宜,大肆收刮燕國財物,欺壓燕國老百姓,之後燕國在趙國、秦國等國干預下,立了燕國的公子職為燕王, 這就是燕昭王。

燕昭王即位後,大力發展燕國經濟,整理國政、訓練兵馬,積極發展的同時,燕昭王心裡想的最大的一件事就是:找齊國報仇。

而齊國已是齊湣王當政,這個時候出了一件事,就是宋國的宋康王像吃了雞血一樣,宋國本就是一個小國,這個宋康王和當時的宋襄公有得一比,實力不強,卻總是打這個打那個的,滅了滕國、打了薛國,居然還打了齊國幾個城池,這一下捅了馬峰窩。



齊湣王的野心一點也不比宋康王差,立馬出兵攻打宋國,一舉滅亡宋國。不僅如此,這個齊湣王還打了韓、趙、魏三國,連秦、楚也不放在眼裡,這下子,幾個大國都不樂意了,而燕昭王就覺得機會來了,聯合秦、韓、趙、魏四國,任樂毅為帥,攻打齊國,後來楚國也加入進來,在擊敗齊國主力後,燕國用財物、土地遣返了其它幾國,獨自攻打齊國。

在幾個月的時間,樂毅就打下齊國72座城池,唯獨剩下兩座城沒有打下來,一座是南都莒城,一座是東都即墨,圍了三年都沒有打下來,為什麼?

只有一個原因:就是樂毅根本不想打下來。



為什麼?齊國72座城池已陷落,就連國都臨淄都被攻下來了,為什麼莒城和即墨會攻不下來?兩座孤城,只要圍它幾個月,糧食都沒有了,拿什麼守城?樂毅真要打的話,不會拿不下來。

這個時候還發生了一件奇怪的事,燕昭王要封樂毅為齊王,由於樂毅在齊國耗了幾年,燕國國內就有人在燕昭王面前說樂毅的壞話,但燕昭王非旦沒有聽,反而處罰了說樂毅壞話的人,並封樂毅為齊王,但這事沒多久,燕昭王就去世了。

燕昭王一去世,燕惠王即位,燕惠王聽信了讒言,中了田單的反間計,燕惠王派大將騎劫去接替樂毅,讓樂毅回國受封賞。樂毅一聽說這事,立馬跑了,投靠趙國,不回燕國。



為什麼樂毅不敢回燕國?

除了樂毅與燕惠王有矛盾外,樂毅擔心的問題終於發生了,功高震主,這事在歷史上多次發生,樂毅是個明白人,寧願逃亡也不回燕國,包括他之前的沒有攻下齊國的兩座城池,聯想起來,只能得到樂毅根本就不想滅亡齊國,而是藉著留下的兩座城池獵取政治資本和生命安全。

那齊國為何能復國呢?

很簡單,隨後的戰爭,燕軍被擊敗了,兵敗如山倒,齊國田單乘機收復了所有失去的城池。



1、田單的反間計,撤掉了樂毅,成為贏得戰爭的前提。

2、其它國家的支持,其它國家也不願意見到齊國被滅亡 ,而燕國獨大,尤其是楚國,還派兵支持齊國。

3、田單用計打敗了大將騎劫,著名的火牛陣。

4、燕國的行為不得齊國民心,齊國老百姓支持復國。

5、田單贏得了齊國民心,老百姓的支持,讓他很快就收復了被燕國佔領的72座城池。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齊國是周王朝分封的諸侯,最早的國君是呂公望,所以齊國也被稱為姜齊,呂齊。齊國是春秋時期四大強國之一,但是到了戰國時期齊國逐漸沒落,雖然是戰國七雄之一,但是實力大不如前。


公元前284年,燕昭王拜樂毅為上將軍,聯合秦、韓、趙、魏四國共同伐齊(戰爭開始後楚也加入聯軍)。激戰於濟西,大敗齊軍。樂毅率燕軍乘勝攻克齊72城,直入都城臨淄。當時齊國僅剩莒、即墨仍在堅守。 就在這種情況下,齊國依舊能復國,這是為什麼呢?

‖齊國根基深厚,國力不弱

齊國自東周時,就是超級強國,即使到了戰國有點過氣了,但也是雄霸一方的強國,齊國實行五都制,包括臨淄、即墨、莒、高唐和平陸五個大城,五都是五個行政區的首府或者五大軍區的要塞,即墨和莒在當時是齊國的一線城市加軍事要塞,兵力、戰備充足,這是齊國重新崛起的資本。齊國根基深厚,實力遠比燕國強盛。

‖燕國弱小,實力遠不如齊國

自西周分封以來,燕國雖然是千乘之國,但是實力一直不強,而且齊國還入侵過燕國。實力不如齊國,燕國發動五國攻齊其實就是為了報復,燕國的目的是徹底吞併齊國,對於齊國僅剩的莒和即墨兩城,主將樂毅認為單靠武力哪怕攻破城池也無法收服齊國民心,因此一邊圍而不攻,一邊在佔領區推行仁政,試圖從根本上瓦解齊國,但沒想到最後讓齊國翻了盤。

‖田單的計策取得了成功

莒城和即墨城都在燕國軍隊的包圍之下,燕國統帥樂毅久經戰陣,屬於戰國時期超一流的名將。面對這樣的名將,田單也感到了壓力。就在這個時候,燕昭王去世,燕昭王是樂毅最大的支持者。

隨後繼位的燕惠王並不喜歡樂毅,田單把握了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齊國間諜在燕國散佈流言。幾天以後,燕國的大街小巷裡都在流傳樂毅即將在齊地稱王的消息。燕惠王聽信了周邊的流言,對樂毅充滿了懷疑。最終,燕惠王把樂毅調回了國內,派遣自己的親信將領騎劫統帥燕軍繼續攻城,結果導致大敗,不久田單反攻,最終齊國復國。



齊國能復國主要是因為:首先齊國強盛,遠非燕國能比;其次燕國弱小,主少國疑,田單反間計成功,樂毅被召回;最後當時的形勢也不可能讓燕國吞併齊國。


源稚生


齊國能夠反敗為勝,既有主觀的原因,也有客觀方面的原因:

一、主觀原因

1、莒、即墨兩城本來就是齊國的重要城市,裡面戰略物資充盈、人口眾多,是齊國可以重整旗鼓,進行戰略反擊的重要根據地。

2、齊國還是得民心的,因此根基也厚實,儘管燕國佔領了齊國72城,還攻佔了臨淄,但是其統治根基不穩,其實後方齊國人的反抗此起彼伏。

3、齊國將領田單用兵如神,敢於出奇制勝。一招“火牛陣”,打得燕軍找不到北,現在的抗日神劇都在使用。

二、客觀原因

1、歸根結底,燕國並沒有獨自吞併齊國的本事,當五國聯軍接替後,只有燕國獨自攻打齊國時,燕國跟齊國實力上的差距就體現出來了。

2、戰國其他國家不希望齊國被滅,燕國得好處。戰國時期,諸侯之間互相猜忌,朝秦幕楚的事情時常發生,燕國如果滅齊,燕國將實力大增,這也是諸國不想看到的。而如果兩國兩敗俱傷,這才讓諸國看了高興。所以,即便齊國最後沒能反擊成功,其他諸國也會在關鍵時刻再扶齊國一把。


真觀歷史課


燕國在戰國就是陪襯,齊國戰敗不是燕軍太強,而是幾國聯手,加上齊閔王太作。秦國厲害吧,齊,韓,魏聯軍不也打破了函谷關。(統帥是齊將匡章)

樂毅破齊後,幾國聯軍一撤,就剩燕國軍隊了,垃圾。不可否認樂毅是一代賢臣,但齊,燕根本不是一個段位。(子之之亂後,齊國自己50天滅燕國)樂毅被燕王猜忌,跑路了,齊國力量上可以壓制燕軍。(那時候舉國皆兵,燕軍自己無法有效維持統治),所以燕軍輸的稀里嘩啦。


自強書院


燕國燕昭王派上將軍樂毅聯合秦,韓,趙,魏四國伐齊,連下齊國72城,最後只剩下莒城和即墨,後來燕惠王,中了齊國田單的離間計替換了樂毅,然後田單開始反攻直到收復全部國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