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窮兵黷武嗎?為何諸葛亮明知北伐不能成功卻依舊堅持北伐中原?

高手的心事,就像星空,一般人看得見但卻看不懂,我們要成為高手先要從分析高手開始,每天一則小故事,與大家共討,挖出表面現象的背後隱藏著更加深刻或者更為隱秘的深層意思。歡迎大家,我是飛蝦!

蜀漢自從丟了荊州之後,就可以說是偏安一隅了,想要出兵取天下,只能西出秦川或者由漢中出陳倉,進取長安。但是這對於蜀漢的整體態勢沒有過大的影響,關鍵的糧道街亭還丟了,然而其實也沒用,馬謖守住街亭只是給諸葛亮平定安定,南安,天水三郡爭取時間,保證前線的糧草補給,

是窮兵黷武嗎?為何諸葛亮明知北伐不能成功卻依舊堅持北伐中原?

哪怕是諸葛亮平定了三郡,守住糧道,也起不了根本的作用,三郡並沒有太多的人口充當兵役,也在短時間內無法提供大量糧草,所以可以這樣說,哪怕打下來,也堅守不住,因為三郡的北方和東面全是曹魏的勢力範圍,而從漢中或者蜀中出兵又極其艱難,可以這麼說,3萬人出川,需要10萬人做後勤保障,帶3個月的糧草去的路上吃掉1/3,打仗吃1/3,還要留1/3供撤退來吃,所以說出一次兵可是消耗極大的,這也就是為何諸葛亮北伐經常是勝利佔領了城池,卻又放棄掉撤退了的緣故,因為孤軍無法守城,糧草補給也跟不上,與蜀中和漢中完全行不成犄角關係,不能互相照應,留一隻孤軍就是等死。

是窮兵黷武嗎?為何諸葛亮明知北伐不能成功卻依舊堅持北伐中原?


還有,其實諸葛亮從岐山出兵北伐也已知是不可能成功的,他只是消耗曹魏,拖延曹魏恢復實力的時間,而且,他也不敢大力北伐,因為還要防止後方的孟獲等蠻夷部落起亂,因為這些部落並不是真心誠服,最主要還是東吳,蜀和吳表面上是聯盟,實際上背地裡互相都在圖謀,也是不得不防。而且諸葛亮北伐幾乎都是主動出擊,曹魏當時正跟東吳打的不可開交,曹魏的戰爭矛頭是指向東吳的,如果一旦蜀漢表現出大的威脅,妄想佔領長安,那麼一旦曹魏主攻蜀漢,那麼蜀漢完全不是對手的。

是窮兵黷武嗎?為何諸葛亮明知北伐不能成功卻依舊堅持北伐中原?


諸葛亮的北伐不僅是為了拖延曹魏恢復實力,而且還有一個目的就是轉移國內矛盾,因為蜀漢政權的組成很特別,有好幾股力量組成,益州的當地氏族和人民並不想打仗。很多益州人士都主張和平發展,不支持戰爭就是例子,諸葛亮用北伐來提拔主戰派,壓制益州主和派,而且對外戰爭能夠促使全國人民團結起來,短暫的和平和安定,減輕內部鬥爭,一致對外,這也就是當鍾會的大軍和鄧艾的奇兵到成都的時候很多人直接投降或者苦勸劉禪投降的緣故了,諸葛亮自己也說了,荊州的丟失可以說蜀漢集團已經基本上喪失了北伐和曹魏一爭天下的可能。

是窮兵黷武嗎?為何諸葛亮明知北伐不能成功卻依舊堅持北伐中原?

好了,今天就到這裡,大家如果感興趣的話,可以關注我並在我的主頁觀看我的其他文章,或者自行在網上搜尋相關資料來了解,有不同見解或者有補充內容的,歡迎在下方評論或者直接私信我,我是飛蝦,謝謝觀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