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匠:民族那些事兒之塔塔爾族

南匠:民族那些事兒之塔塔爾族

塔塔爾族族稱為自稱“tatar” 一詞的音譯,在漢文史籍中常被譯為“韃靼”、“達怛”等,主要分佈於中國新疆、俄羅斯聯邦、烏克蘭、巴爾幹、哈薩克斯坦等國家和地區,民族主體位於中國境外,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塔塔爾族在國內共有3556人,是中國境內人口最少的民族。

塔塔爾族主要是由古代保加爾人、欽察人和突厥化了的蒙古人長期融合發展而形成的。中國境內的塔塔爾族是19世紀二三十年代及以後陸續從現在俄羅斯(前蘇聯)統治下的喀山、烏法、斜米列齊、齋桑等地遷來的。


南匠:民族那些事兒之塔塔爾族



塔塔爾族的傳統節日主要有“肉孜節”、“古爾邦節”和“撒班節”。

南匠:民族那些事兒之塔塔爾族

“肉孜節”為波斯語,意為“齋戒”。伊斯蘭教法規定成年的穆斯林在每年齋月都應封齋一個月,肉孜節在伊斯蘭教歷每年十月一日舉行,主要是慶祝齋月期滿。節前,家家戶戶打掃衛生,粉刷牆壁,炸饊子、油餅,製作糕點、果醬等食品。節日早晨,成年男性去清真寺做節日禮拜,禮拜結束後,人們去墓悼念亡故的親人,然後開始熱鬧的節日活動。

“古爾邦”是阿拉伯語,意為“獻牲”、“獻祭”,是根據古代阿拉伯地區的宗教傳說演變而來的。伊斯蘭教法規定,教歷每年十二月上旬為教徒履行宗教功課前往麥加朝覲的日期,在最後一天(即十二月十日)以宰殺牛羊慶祝。與肉孜節不同的是,古爾邦節要預先準備好作為“獻牲”的牲畜。男人們從清真寺做完聚禮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宰牛羊,據說節日聚禮之後的早晨是獻牲祭祀、取悅安拉的最佳時機。節日期間,幾乎家家要煮肉待客,互相拜節。

"撒班節"是塔塔爾族特有的傳統節日。“撒班”是塔塔爾族犁地的一種農具,據塔塔爾族傳說,由於撒班的產生,促進了塔塔爾族農業生產力的發展。塔塔爾人為了紀念這種新式犁的發明,每年6月20日至25日農忙期間舉族歡慶,久而久之這種慶祝活動演變為塔塔爾族的傳統節日。撒班節的慶祝活動多在風景優美的地方進行,節日那天,舉行摔跤、賽跑、穿麻袋賽跑、叼匙競走、跳遠、爬滑、賽馬等各種娛樂活動,演出文藝節目等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