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鄉過年成了探親,“七天樂”成農村新常態,又是留守老人落淚時

年在鄉下,年在家鄉,年在父母身邊。可這熱鬧的場景實在太短暫,短暫得恍如曇花一現。就那麼幾天舉家團聚帶來的狂熱,隨之而來的又是各分東西,又是寂寞留守。

鄉村的夜空也就大年三十的夜晚才會輝煌燦爛,農村的鄉道也就是這春節才能車滿為患,那些留守在家中的老農民也只有這幾天能看到幸福的笑顏。

回鄉過年成了探親,“七天樂”成農村新常態,又是留守老人落淚時

孩子還沒返鄉,冬臘月開始,留守在農村的父母就開始為這一年才有的幾天團聚忙碌著。置辦年貨、準備柴糧,清房掃院、漿洗晾曬,只要你們能想到的,他們能做到的,都會盡量在孩子們回來之前搞定。

知道孩子們要回了,就會早早地守在村口路邊,盼望著那熟悉的身影出現。那一刻,他們眼角閃爍著幸福的淚光,臉上有了燦爛的陽光。

回鄉過年成了探親,“七天樂”成農村新常態,又是留守老人落淚時

而接下來的幾天,他們一邊忙碌著,一邊幸福著,這種忙碌在我眼裡覺得那是一年中最累最苦的。平時農村小院裡,一般就是一兩位老人,現在基本也不用種田種地,自己料理自己,體力上並不算繁重。但春節這幾天,回來的可能是幾個家庭的十幾口人,每天一日三餐,要讓孩子們能夠吃到“媽媽的味道”,他們怎麼也要自己下廚。

做飯、洗碗、洗衣服……..是的,就算你再怎麼拉扯,老人們都不會讓自己閒下來,再不行就帶孩子,就彷彿這些離開農村的孩子回來是客人一樣。真的,每年春節回農村過年,就覺得累了母親。

回鄉過年成了探親,“七天樂”成農村新常態,又是留守老人落淚時

這還沒什麼,讓我們更不安的是,幾天的集體回鄉,然後又是全部清空,這一熱一冷給老人心理落差太大,總感覺這是一種傷害。臘月二十幾到正月初幾,農村這些留守的老人看了幾天“大戲”,突然一下子“停電了”,戲也沒演完,黑漆漆的“夜裡”這戛然而止的靜寂他們心裡一定不太好受。

年沒過完,農村的人卻差不多走完了,送別一位位離開鄉村的親人,車窗外、轉身時,他們一次次淚流滿面,心中的不捨和不願放開的手無法阻止那向前的車輪。此後的時光,又是孤獨和寂寞陪伴著這些留守父母——守家的老農民。

回鄉過年成了探親,“七天樂”成農村新常態,又是留守老人落淚時

如今,“過年七天樂”成了農村真實的寫照,什麼時候,這種情景不再是常態,能讓親人之間能夠常相陪伴,讓老人們盡享天倫之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