篳路藍縷創業路(17)——提升專業

最近由於業務需要,在接觸紙質餐食包裝的供應鏈。昨天碰到一位印刷行業業內人士,問我是否知道一個盒子是如何定價的?我一臉懵逼,告訴他說,我就是不停的找不同的供應商和廠家,一家給我報價,我就和客戶交流,如果貴了,我再拿現有的報價和客戶提供的信息回頭找供應商殺價。至於能殺到多少,我完全不知其所以然,只能憑藉供應商滿臉的真誠和拍胸脯保證告訴我的已是低價的話語來判斷他已給了我合理的價格。

但你知道,很多時候,感覺並不可靠。多年以後你會發現,當時甜言蜜語的人已分道揚鑣,頓不頓就懟你語言冰冷的人反而一直在處且變得溫柔。

業內人士告訴我說,印刷品,包括我找的塑料製品紙質餐盒等,一定要學習產品的定價原理,不能只是不停的找供應商比價,最後卻不曉得價格如何出來的。

比如這個披薩盒,他手上拿著披薩盒樣品翻轉來看著和我講,它的成本是由三部分構成,一是原材料成本,二是印刷成本,三是後工成本。披薩盒如此,餐盒、紙箱、餐具包莫不如是。只是每一樣產品的原材料不同,印刷工藝不同,後工也有差別。一個包裝,原材料可能是白卡紙、瓦楞紙、PP,那就要了解紙的價格、塑料的價格,隨時對行情保持關注並熟知;包裝的工藝可能是柔印,可能是注塑、可能是吸塑,要了解每一種工藝對設備的要求和成本;後工也是同樣的道理,做餐具包的後工成本基本是確定的,做瓦楞紙盒也是。材料,工藝,後工三者成本一加,自然清楚這個產品的成本。

當然,說起來簡單,實際情況要複雜得多,比如紙裡面的任何一種紙,比如銅版紙,就有各種不同的克數,每一種都要學習瞭解。

總之,品類雖多,原理卻相通,需要不停學習專業知識,不能搞了幾年還沒入門,說起什麼只是我認識人,對專業一臉懵逼。

通過和專業人士不到半小時的交流,我覺出自己還是浮在表面,需要繼續下沉深潛把基本工作紮實。

加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