蹲下來,才能看見孩子的世界——智慧的父母都懂得換位思考

昨天晚上我和先生討論孩子教育問題,先生認為小朋友需要有基本的禮節,比如在遇到叔叔阿姨時要跟他們打招呼。我認同小朋友應該有基本的禮節,但對於一定要強迫孩子打招呼這一點,卻不能認同。


蹲下來,才能看見孩子的世界——智慧的父母都懂得換位思考

我先生也承認自己小時候遇到過被大人強迫向別人打招呼,而自己非常不情願的情況。我自己也是,這樣的場景不少,有的還歷歷在目。在我的記憶中,拒絕打招呼時我並沒有禮節的概念,也不是因為“害羞”,而常常是因為父母要求我打招呼的人對我而言是非常陌生的,實際上面對特別熟悉的人,比如自己家裡親人,家長往往不會要求小朋友打招呼了,因為那樣反而顯得生分。

也就是說,是否打招呼與是否懂禮節並沒有直接聯繫。那為什麼大人一定要強迫孩子打招呼呢?在很多問題上,其實都不是孩子的問題,而是大人的面子問題。不打招呼這件事情唯一的負面影響就是會讓被招呼的大人覺得這個孩子“家教不好,不懂禮貌”,而家教不好的歸因會是“家長教的不好”,在事情發生的當下,孩子又沒有“聽話”,這就損害了家長的面子。

家長在很多事情上都不自覺地從自身利益出發,而沒有考慮孩子的感受。實際上大多數人在處理事情時都會優先考慮自身利益,而不僅僅是面對孩子。只是成年人之間更容易找到利益的結合點,而孩子因為涉世不深,不能清楚表達自己的感受和需求,而父母又不會設身處地地為孩子考慮,就往往自動忽略了孩子的訴求。雖然我們都是從小孩長大的,但在成為成年人後,我們卻忘記怎麼從小孩的視角看問題。

蹲下來,才能看見孩子的世界——智慧的父母都懂得換位思考

記得我家孩子三四歲的時候我特別喜歡給她拍照片,還曬到朋友圈。有一次,一個愛好攝影的朋友看了給我留言說,“給小朋友拍照片,蹲下來拍會更好看哦”。我嘗試著蹲下來拍照,確實有了更好的視角。其實,“蹲下來”,不僅是為了拍照,還有和孩子說話溝通,以及看待孩子的視角,這一看似簡單的動作背後,是大人是否真的尊重孩子,是否能從孩子的角度看問題,是否對孩子抱有“同理心”。

做優秀的父母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這要求我們能夠克服平常人的思維缺陷,在處理孩子的問題時不是憑藉一時衝動,而要刻意地慢下來,把自己放到孩子的位置上,想想問題產生的原因到底是什麼。

蹲下來,才能看見孩子的世界——智慧的父母都懂得換位思考

場景一,孩子回家就想玩兒,不肯做作業,父母第一反應是這孩子不愛學習,做事拖拉,該批評教育了;而如果換位思考一下,孩子在學校學了一整天,回家想先放鬆一下也是合理的,父母上一天班,回家也不想接著工作吧;

場景二,早上叫孩子起床,打開孩子臥室燈,可是孩子不願意起,父母的反應是,晚上不睡覺早上起不來,上學要遲到了,再不起床來不及了,於是對孩子吼叫,直到孩子屈服;換位思考一下,孩子並不是賴床,一來突然被從夢中叫醒,需要有個時間過渡;二來光線太強,刺的睜不開眼;

場景三,孩子在看書,飯做好了,媽媽交了好多遍孩子都不來吃,父母的反應是,叫吃飯也不理,是不是不想吃啦?換位思考一下,也許孩子正看到精彩的段落,一時捨不得放下手中的書,或許在他心裡已經想好,把這幾小段看完就吃飯。

還有很多類似的場景,如果父母能夠暫時放下自己的訴求,換到孩子的角度上了解一下背後的原因,一定都能找到更好的處理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