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敬璉:從城市化討論看研究基本問題的重要性

88歲的吳敬璉是中國最知名也最有影響力的經濟學家之一。9月15日,在“第三屆野三坡中國經濟論壇”上,吳敬璉做了開幕演講。他重提了研究基本問題的重要性,並且以圍繞著城市化的討論為例,來說明研究基本問題的重要性。

吳敬璉說:“因為中國經濟社會處於轉型時期,我們面臨的問題非常的多,有很熱烈地討論,也有很多成果。但討論往往流於現象層面,就事論事,對於基本問題、對於問題的本質缺乏透徹的理解,因此沒有形成一些大家都能夠認可的共識。因為基本問題沒有弄清楚,也就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在城市化問題上,圍繞著類似農民工的市民化問題、城市化的資金來源、城市公共服務均等化等問題,已經討論了十幾年,但是,正是由於對基本問題缺乏深入討論,所以大家也沒有形成什麼共識。

更進一步到城市規模問題上,有的學者就認為,城市規模越大越好;但也有認為,中國的大城市病已經很嚴重,要發展小城鎮。在吳敬璉看來,這些分歧背後,就是對於一個根本問題,也就是城市化的功能是什麼,缺乏深入討論。

在城市化的功能是什麼這個問題上,學者們的看法也在不斷變化,但是至今沒有出現一個讓大家接受的解釋。

21世紀初期,當時有一種說法,城市化是投資的主要來源,而投資可以拉動經濟增長。因此,相當於城市化在推動經濟增長。但是,後來出現的一些消極現象挑戰了這種觀點,一些城市開始用海量投資來搞“形象工程”和“政績工程”,並沒有起到真正的推動經濟增長的作用。

2012年中國經濟增長速度有所下降,緊接著,2013年第一季度城市住房銷售增長了超過60%,重新把經濟增長速度拉了上去。於是,一種新的觀點認為,城市化的功能是擴大內需和拉動消費,“農民進城以後需求增加,於是商品房的銷售大幅度地提高,城市建設投資支撐了經濟增長。”

但是,吳敬璉說,大家很快發現,真正能夠支撐增長的需求,是有購買力的需求,而不是心理上的需求。農民進了城以後,可能也想住大房子,也就是有心理需求,但是如果沒有實際收入增長,這種心理需求並不能變成實際需求。

2013年和2014年,關於城市化的觀點又發生了變化。流行的觀點開始認為,城市化是工業化和現代化的自然結果,不能靠城市化去推動工業化和現代化,因此,城市化不能人為推動。

吳敬璉自己則贊同哈佛大學教授格萊澤在《城市的勝利》中提出的觀點。格萊澤教授認為,城市化的功能是:當人們在城市裡聚集,他們能夠進行思想交流,因此城市成為了創新的發動機。

在這個基礎上,吳敬璉還補充了一個新的視角:專業化。

吳敬璉團隊曾經在蘇州進行學術調查。他發現,蘇州好不容易引進一些人才,但是這些人才很容易就被上海吸引走。其實,蘇州城市規模已經很大。但是,“問題不在規模,技術人員說主要的問題是蘇州閉塞,在這裡待幾年以後技術水平就趕不上了時代了,而在上海技術水平可以不斷進步。”

如果一個城市同專業能夠交流的人太少,就達不到提高技術水平的臨界點。因此,吳敬璉認為,除了發展城市規模,讓更多人群聚集在一起,專業化也非常重要。

而且,不同的行業、專業對城市規模的需求也不同。吳敬璉認為,金融涉及的專業很多,所以,金融中心越大,城市的規模就越大。但是,製造業跟其他產業關係不那麼密切,所以,小城市也會有發達的製造業。比如,波音商用飛機的生產基地就在西雅圖的一個小鎮。

有了對城市化功能這個基本問題的認知,那麼,在看待城市規模問題時,就有了分析框架,就不會簡單地說城市規模越大越好,或者城市規模越小越好。

總之,經濟學吳敬璉藉助城市規模化問題的討論,來說明了研究基本問題的重要性。希望對你有所啟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