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副中心大家談|寄語副中心控規,共建新時代精品城市

《北京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詳細規劃(街區層面)(2016年-2035年)》

承載著我們對副中心的美好願景

也指明瞭我們奮鬥的方向

當和諧宜居的精品城市圖景緩緩展開

越來越多的理想成為現實

前進的腳步也越發堅定

在這邁向未來的道路上

讓我們看看

專家們對北京副中心的寄語

前進之路

我們並肩攜手

一路同行

施衛良

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委員會總規劃師,北京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院長

習近平總書記對副中心的規劃提出了世界眼光、國際標準、中國特色、高點定位的要求,在編制過程當中,我們一直按照高質量發展、高標準規劃來進行。建設城市副中心的初衷是希望通過對中心城過多的人口和功能的疏解來帶動非首都功能的疏解示範作用,它的目的就是要緩解中心城的“城市病”,對副中心來說同時也要避免患上新的城市病。基於建設未來沒有城市病的新城區的要求,副中心要著眼於未來更健康、更可持續的發展,這是一個長久的、更長遠的目標。

杜立群

北京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副院長

這裡反映出一個觀念的轉變。過去的規劃建設都是追求規模的擴張和速度,現在則由這樣一種方式轉變為對品質的追求,這種變化帶來了很高的要求。

吳志強

中國工程院院士,同濟大學副校長

從整個規劃可以看出,我們一直是站在全球的範圍內思考世界的問題、難題,紮根於通州這塊歷史積澱非常深厚的土地上,從文化、交通、創新、水、綠、生活,這幾個亟待解決的方面緊緊地抓住今天北京,乃至許多中國城市最重要的問題。為此,我們所以做了一些創新性的工作,這會在未來的中國城市規劃中起到一個非常重要的標杆作用。

王建國

中國工程院院士,東南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北京副中心的規劃設計,終於使得北京從過去圈層式的發展模式裡走出來了,有了一個更大的區域空間格局,使得北京城市副中心和河北雄安新區成為北京發展的“新兩翼”,真正有利於實現京津冀一體化的整體提升,也只有這樣,才能夠比較全面的、相對比較徹底和系統的治理北京大城市病的問題。

李曉江

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原院長、教授,京津冀協同發展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

這次我們編制的街區層面的規劃其實是想解決一個核心問題,就是如何把總體規劃確定的目標有效地傳導到每一個街坊的開發管控上。所以我理解這是一箇中間的層次,一個承上啟下的層次。對上,要承接總體規劃提出的目標和戰略要求,對下,要將街坊層面的控制規劃做得很實在。

尹稚

清華大學建築學院教授,清華大學中國新型城鎮化研究院執行副院長

城市副中心是北京第一次真正運行規劃、建設、運營管理高度一體化數據平臺的實驗區,這個系統目前已在進行示範性搭建,最終希望達到在地上、地下,全三維狀態下來規劃城市、建設城市、管理城市的目標。這實實在在落實了習總書記講的,“規劃科學是最大的效益”。

劉泓志

AECOM高級副總裁

“城市客廳”的概念可以分為兩個方面,一個是對外來人口而言,當他到達這個城市,會覺得這裡是溫暖的、友善的、受到歡迎的;另一個是對當地居民而言,並非回到家門口才覺得到家,而是到了這裡,就感覺非常的熟悉。

胡潔

北京清華同衡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副院長

副中心規劃是充分溝通、充分交流下形成的一個大家都能接受且達到高滿意度的規劃,我認為,這種融通本身,是整個規劃設計方法的躍進和提升。

葉裕民

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學術委員會主任、教授

“世界眼光、國際標準、中國特色、高點定位”,副中心描繪了一幅未來時期藍綠交織、水城共融、天人一體、城鄉融合發展的副中心高質量發展藍圖。

惲爽

北京清華同衡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副院長

我覺得副中心規劃最大的亮點,應該是它貫穿始終的高質量發展的理念。對於高質量發展,有各種各樣的解讀,包括更高質量,更高效率,更加公平或是更可持續發展。

宋建明

中國美術學院學術委員會副主任,色彩研究所所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半城清涼、半城溫暖”,溫暖這個部分主要是在建材這個角度,而清新的部分,基本上是留給大自然的,留下了城市發展的空白,這也是副中心主旋律的一個亮點。

郭繼孚

北京交通發展研究院院長,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北京市政協委員

建設一個不完全依賴小汽車的城市,就要創造一個能夠以人為本的、宜人的、對於步行和自行車出行都很方便的交通環境,讓公共交通更加發達,讓城市交通系統更加親近友好。

林堅

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城市與區域規劃系主任

我印象最深的是這次的控規對於“設施”的強調,也就是說,它不完全侷限於用地的佈局上,而是以公共設施優先、基礎設施優先,對各類的民生設施做系統性的安排和比較明確的約束性、引導性控制。

王凱

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副院長,教授級高級城市規劃師

我覺得在生態、產業、交通和公共服務四個方面,副中心規劃和北三縣的協同還是做得比較到位的,這在一定程度上對國內其他地區的發展是有示範意義的。

吳唯佳

清華大學建築學院教授、城市規劃系主任

除了居住條件改善之外,怎樣更好的提升城市的文化品質,讓宜居環境適合不同人群的需求,這是我們研究的課題。宜居建設要注重社區的工作,從兒童開始,到少年、青年、中年,再到老年,我們希望形成一個完整的社區,社區裡面能夠為各年齡層的人提供更好的社會服務。

吳良鏞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建築學院教授

在北京的中心城之外有一個副中心挺好的,還可以繼續往南面做,可以把這個文章做得很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