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會人際交往,怎麼破?

一、人際交往,對寶寶有多重要

和好朋友說悄悄話

玩“過家家”的遊戲

哭著爭吵;“他打我!”“他搶我玩具!”

…………

這些都是寶寶在進行人際交往。人際交往是指個體通過一定的語言、文字或者肢體語言、表情等表達手段將某種信息傳遞給他人的過程。在孩子3-6歲的時候,人際交往被看作兒童社會化的重要途徑。幼兒在與成人和同伴交往的過程中,不僅要學習如何與人友好相處,也要學習如何看待自己、對待他人,不斷髮展適應社會生活的能力。

孩子不會人際交往,怎麼破?


那麼幼兒時期的人際交往對於寶寶的成長有多大的意義呢?

助力情緒情感、自信自尊

寶寶在與同伴交往中往往會表現出更多的積極情感模式,如微笑、愉快地發生、高興地拍手、友好地撫摸等等。同時,寶寶也可以在與同伴遊戲時宣洩和調節不良情緒,平衡自己的心理狀態。因此,人際交往能力強的寶寶在與人交往中更易獲得成功,更受歡迎,更傾向於將自己視為有價值的人。這種自我評價會大大增強其自信,提高其自尊水平。而人際交往能力弱的寶寶則常常感到孤獨,因為他們往往不能建立並維持和他人的良好關係,進而產生被拒絕的感覺,自尊感也比較低。

孩子不會人際交往,怎麼破?


助力認知能力、語言能力

在人際交往的過程中,寶寶的認知能力和語言能力都會得到發展。寶寶在與同伴一起玩遊戲的過程中,會模仿同伴的行為,或者把同伴的行為作為另一種行為的基礎,從而擴展對事物的認識,發展認知操作、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有助於寶寶建立認知結構,為後續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需要注意的是,與父母交往對於寶寶的語言發展至關重要。爸爸媽媽能夠為寶寶提供更豐富的表達內容、大量的語音刺激,這些都會激發寶寶表達的願望,自然地學習陳述、請求、提問、贊同、否定、懷疑、對話等方式,有力地促進寶寶語言能力的發展。

孩子不會人際交往,怎麼破?


二、如何助力寶寶的人際交往

3-4歲寶寶人際交往的特點

1、自我中心。由於受認知水平的侷限和思維發展水平的影響,這個階段的寶寶還不能理解成人或者周圍環境對他們的要求,往往我行我素,表現為喜歡平行遊戲或獨自玩耍、不會主動發出加入遊戲的請求等。

2、被動性。由於認知和語言能力有限,加上剛剛進入幼兒園,需要一段時間來適應新環境,寶寶喜歡和熟悉的人交往,不會主動與人打招呼。在交往中,寶寶往往不會用語言表達,常用動作來解決問題,因此容易產生“搶玩具”這類的攻擊性行為的動作。

孩子不會人際交往,怎麼破?


助力方法:

面對這種情況,僅僅和他們講道理,比如“不可以搶玩具”,是沒有用的,而是應該讓他們知道除了“搶”以外,“我還可以這麼做”。比如要想玩別人的玩具,可以先問“可以讓我玩一會兒嗎?”,最好爸爸媽媽在寶寶的面前示範一遍,加深印象。

培養目標:

在寶寶3-4歲時,我們要引導寶寶喜歡喝小朋友一起玩,喜歡與熟悉的長輩一起活動。教導他們想加入同伴遊戲時,能友好地提出請求。不爭搶、不獨霸玩具。與同伴發生衝突時,能聽從別人的勸解。

4-5歲寶寶的人際交往特點

1、去自我中心。寶寶逐漸開始理解他人的想法,從“因為我生氣,所以打人”到“不能打人,打人會很疼”。他們在同伴交往中能夠彼此理解與照顧,從而出現了“遊戲夥伴”和“小團體”等。

2、萌發主動性。由於習得了一些同伴交往的技巧,比如輪流、分享、互助等,寶寶開始嘗試和自己喜歡的人主動交往,能主動參與自己感興趣的活動。但交往技能有限,使他們在人際交往中時常遇到問題,如產生矛盾、合作失敗、分工不明等,因此常常會導致退縮、共計、告狀等行為。

孩子不會人際交往,怎麼破?


助力方法:

爸爸媽媽平時要多注意觀察寶寶的人際交往狀況,瞭解他們自身問題。在交流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或者障礙時,多鼓勵寶寶進行嘗試,語氣溫柔但堅定,讓寶寶感到這並不是一件困難的事情。

比如有的寶寶比較害羞,在交往過程中比較被動、退縮,在群體活動的時候容易成為旁觀者。這時候就要適當地引導寶寶,讓他慢慢成為愉快的參與者。有過幾次成功的體驗後,寶寶也就不會感到害怕了。

培養目標:

在寶寶4-5歲時,要讓寶寶運用介紹自己、交換玩具等簡單技巧加入同伴遊戲,能分享玩東西,在衝突發生時,能在他人的幫助下和解,願意接受同伴的意見和建議。同時也不欺負弱小。

5-6歲寶寶的人際交往特點

1、建立友誼。這個年齡的寶寶大多有比較固定的玩伴,且喜歡與同性別的夥伴一起玩耍。一方面是因為寶寶的性別意識加強了,另一方面是因為同性別的夥伴往往更容易有共同的喜好,如男寶寶喜歡車子、奔跑,女寶寶喜歡過家家、扮公主等。

2、主動性增強。寶寶不僅會主動加入同伴的遊戲,而且會主動發起遊戲。在遊戲中,他們能與同伴協商、討論,發表自己的想法,也能傾聽同伴的意見,在出現矛盾和問題時開始嘗試自己協商解決。

孩子不會人際交往,怎麼破?


助力方法:

這個時段的寶寶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人際交往過程中順風順水,但是一旦受到挫折,有些寶寶可能會產生退縮。比如2個孩子一起搭積木,在玩樂中,產生了用紅色積木還是藍色積木的爭論,結果導致一個孩子生氣離開。而另一個孩子也可能因此不想玩積木了,或許還可能會產生不想和這個朋友再一起玩耍的想法。這個時候爸爸媽媽不要急於幫助他們和好,而是要讓孩子體驗爭執後的壞情緒、壞結果。讓他反思之前的行為有什麼錯誤的地方,讓孩子自己理解問題,解決問題。

培養目標:

在寶寶5-6歲時,要培養寶寶活動時能與同伴分工合作,遇到困難能夠克服。與同伴產生衝突時能夠自己協商解決。知道別人的想法有時和自己的不一樣,能夠傾聽和接受別人的意見。不欺負別人也不允許別人欺負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