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名琛做得一手好诗,为何被名士薛福成讽为“六不”总督?

当面理论

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两广总督叶名琛被英军掳到印度,其所带食物吃尽,仆人请求添买而叶不准,其称:

“我之所以不死而来,是听说夷人欲送我到英国,据说其国王素称明理,我想面见该国王,当面理论:既经和好,何以无端起衅?究竟孰是孰非?

以希望折服其心而存国家体制,性命早已置诸度外。本想完成此事,不想日望一日,总不能到他国,淹留此处,要生何为?所带粮食既完,何颜食外国之物?”

眼看面见英王无望,叶名琛遂事伯夷叔齐,自带食物一吃完即绝食而亡。

叶名琛做得一手好诗,为何被名士薛福成讽为“六不”总督?

叶名琛

古今罕有

叶名琛被俘到印度后曾作诗《镇海楼题壁》:

“镇海楼头月色寒,将星翻作客星单。空言一范军中有,其奈诸公壁上观。

向戍何心求免死,苏卿无恙劝加餐。近闻日绘丹青像,恨态愁容下笔难。”

尽管其作诗自比苏武,但时人对他的评价不高,名士薛福成讽其“不战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走,相臣度量,疆臣抱负,古之所无,今亦罕有”;

《剑桥晚清史》也说,“西方记述中,(叶名琛)是一个表示死不交涉的代名词”;

西人绘画中,更是将其描为典型的颟顸无知的中国官员形象。此评此景,奈何奈何。

叶名琛做得一手好诗,为何被名士薛福成讽为“六不”总督?

王文韶

又来胡闹

清末重臣王文韶久居枢府,素以顽固著称。

光绪某年,日斯巴尼亚遣使来华,要求缔结某项新约,外务部依例报送军机处,王阅后怒道:“日本鬼子又来胡闹!”

某章京说:“日斯巴尼亚乃欧洲西班牙国,非亚洲之日本国也。”

王正色曰:“安知彼非因作无厌之求,恐我不允,变称他名蒙混?诚如君言,则西班牙何以又称日斯巴尼亚?彼既可一国两名,日本又胡为不可?”

弄死他

庚子年时,顽固保守派、昔日同治皇帝的帝师徐桐常说:

“人说洋鬼子厉害,究竟不过东交民巷这几个鬼子罢了,弄完他,还有什么?”

叶名琛做得一手好诗,为何被名士薛福成讽为“六不”总督?

徐桐

办理收场

汪精卫死时,日本败局已定,南京伪政府推举陈公博为“国府主席”,继任“行政院长”及“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但陈坚持在最高职务上加个“代”字,其表示:

“现在汪先生走了,人亡政息,这台戏也该结束了。我来继承汪先生的职位,是来办理收场的,而不是来继续演出的。”

保卫台湾

赴台之初,阎锡山仍为“行政院长”并提出“保卫台湾案”。张知本讽刺说:

“我们曾提案保卫广州、保卫重庆,而均告失败。今日如再宣言保卫台湾,恐将影响台湾人心。”

阎锡山闻之,竟无语以对。

叶名琛做得一手好诗,为何被名士薛福成讽为“六不”总督?

阎锡山

先见之明

清末陆军部左侍郎寿勋尝云:

“改良军制,自淘汰出身行伍之统帅始,然后易以知书能文之士。

若留学毕业生,仅可任以下级军官,使之为将,这此辈素醉心革命,一旦兵权在握,鲜不倒戈相向。”

可谓有先见之明。

(节选自金满楼:《漏网之鱼:1840-1949中国小历史》,江苏人民出版社2016年)

叶名琛做得一手好诗,为何被名士薛福成讽为“六不”总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