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例免疫艾滋病基因編輯嬰兒誕生到底是否符合倫理?

11月26日,全球首例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編輯嬰兒誕生。但從技術、倫理角度,以及當事方的莆田系背景,都讓這個“科學突破”充滿爭議。

今天上午,人民網發佈一則新聞: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編輯嬰兒在中國誕生,該研究的突破在於通過基因編輯的方式使新生兒出生時就自帶艾滋病抗體。研究公佈後,大眾一片譁然,認為中國在抵抗艾滋病的道路上取得了跨越性的進步,而僅僅幾個小時後,各種質疑的聲音也相繼出現,而莆田系醫院在研究中出現,也讓該事件變得撲朔迷離。

全球首例免疫艾滋病基因編輯嬰兒誕生到底是否符合倫理?

事件回顧

11月26日中午,人民網報道,“一對名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編輯嬰兒於11月在中國健康誕生。這對雙胞胎的一個基因經過修改,使她們出生後即能天然抵抗艾滋病。這是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編輯嬰兒,也意味著中國在基因編輯技術用於疾病預防領域實現歷史性突破。”

根據報道,研究人員們在受精卵中,通過基因編輯技術,對CCR5基因進行了修改。

CCR5基因在人體內有什麼作用呢?原來,它編碼的蛋白質,是HIV病毒入侵人體所需的主要輔助受體之一。理論上講,如果這個基因出現變異或缺失,就有可能關閉HIV病毒入侵人體的大門。

之前一些資料表明,北歐人群中有10%的人存在天然的CCR5基因缺失。她們對HIV病毒有較強的“免疫力”。

經過基因編輯之後,這些受精卵發育成了嬰兒,並呱呱落地。嬰兒體內,CCR5

基因發生了永久性的變化。

只是這一次,變化並非來自自然突變,而是人為修改。

引起的爭議

1.該研究是否違背倫理?

賀建奎說:“對於少數家庭來說,基因手術是治癒遺傳性疾病和預防嚴重疾病的新希望。”他還認為,基因技術研究和應用領域需遵循的“核心價值”,包括對真正需要的群體保持“悲憫之心”、僅僅用於嚴重疾病的“有所為更有所不為”、尊重孩子自主性為前提的“探索你自由”、命運不能由基因來決定的“生活需要奮鬥”、“促進普惠的健康權”等5項倫理原則。

通過基因改造人類,我們是否已經做好了準備?從公開的資料看,這項研究的確做了倫理上的報備和審查申請,也得到了通過。但在目前這個階段,人類是否有資格對此作出決定?

全球首例免疫艾滋病基因編輯嬰兒誕生到底是否符合倫理?

2.該研究是否安全?

這個研究修改了一個跟艾滋病有關的基因,顯然不是去除一個很大的風險,因為這對嬰兒的父母(父親有艾滋病,母親沒有艾滋病)本來就不是高風險的人群。嬰兒必須承擔的風險卻是非常非常之大的,因為這個基因編輯後她們的全身基因組究竟有沒有造成突變,不是隻做幾個全基因組測序就能判斷的,而且現在測序的手段還並非完美,很多基因突變並不是通過常規測序手段輕易發現。就算是現在最好的基因編輯手段鹼基編輯器也會引起很多基因組脫靶效應,導致基因突變,這樣的風險到底最後該有誰來承擔?

記者通過天眼查查詢瞭解到,該醫院系由貴陽和美婦產醫院有限公司(下稱貴陽和美婦產醫院)控股92%,南都記者發現,貴陽和美婦產醫院是和美醫療管理諮詢有限公司的全資孫公司,而和美醫療管理諮詢分別由兩家港資企業和美醫療集團有限公司及銳昌有限公司進行控股。

記者還了解到,和美醫療集團旗下有港股上市公司和美醫療,據該公司2018年上半年財報顯示營收為5.08億,淨虧損2691萬元,另外南都記者還從財報中瞭解到,深圳和美婦兒科醫院與廣州女子醫院存在關聯關係。

上述公司高管、法人均指向一名名為“林玉明”的人士,資料指出其系和美醫療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其所擔任董事長、高管、法人的醫院及投資機構共計27家,而通過過往公開資料發現,林玉明系國內民營醫院“莆田系”的代表人物之一,並被媒體稱為“莆田系第二代”。南都記者留意到,林玉明其所擔任法人及高管機構面臨的法律訴訟為199條,法院開出公告共計36條。

全球首例免疫艾滋病基因編輯嬰兒誕生到底是否符合倫理?


多方回應

賀建奎:不便回應

賀建奎說:“對於少數家庭來說,基因手術是治癒遺傳性疾病和預防嚴重疾病的新希望。”他還認為,基因技術研究和應用領域需遵循的“核心價值”,包括對真正需要的群體保持“悲憫之心”、僅僅用於嚴重疾病的“有所為更有所不為”、尊重孩子自主性為前提的“探索你自由”、命運不能由基因來決定的“生活需要奮鬥”、“促進普惠的健康權”等5項倫理原則。

賀建奎的助理對科技日報記者稱,這項研究是“科學家(賀建奎)的自主探索”。

全球首例免疫艾滋病基因編輯嬰兒誕生到底是否符合倫理?


深圳衛計委:

該項試驗進行前並未向該部門報備,正在開會研究此事。

全球首例免疫艾滋病基因編輯嬰兒誕生到底是否符合倫理?

否認“基因編輯嬰兒”在該院出生,據新京報記者致電深圳和美婦兒科醫院回覆,醫院正在對此事進行調查,嬰兒的基因編輯並非在該院進行,嬰兒也不是在該院誕生。

多方專家:

紐約大學醫學院助理教授龍承祖回覆:1.CCR5-△32突變基因個體可以對HIV具有抵抗力,但一些實驗顯示,CCR5本身也有功能,一旦敲除,對機體可能帶來難以預見的潛在威脅;2.現有的基因編輯技術現在還無法實現完全的精準編輯,是否完全成功的敲除靶向基因還需要進一步確認。

仇子龍博士表示,當他聽到“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基因編輯嬰兒在中國誕生”的消息,第一反應是質疑是哪家機構對該實驗進行審批,審批程序是否合理合法;第二他表示現在沒有證據表明可以通過現有的醫學和科學水平去預估基因修復帶來的後果;第三他個人認為在現有水平的基礎上無法對基因敲除和基因修復的後果進行預測和複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