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區別骨關節炎和類風溼性關節炎?

關節炎是困擾很多人的一種疾病,輕者疼痛僵硬,重者畸形殘疾。我國50歲以上人群中患關節炎者達50%,65歲以上人群中90%女性和80%男性患關節炎;在美國,超過5200萬人患有不同形式的關節炎,每年約有600億美元花費在骨關節炎上。

如何區別骨關節炎和類風溼性關節炎?


當今大多數醫生認為,骨關節的衰退是漸進的且不可治癒的。儘管有一半的非甾體抗炎藥都寫著可以治療骨關節炎,如布洛芬、青黴胺等,但這些藥物只能暫時減弱疼痛,不能改變疾病的病程。其他藥物如激素類的、細胞毒類等則具有諸多副作用。氨基葡萄糖(氨糖)作為軟骨保護劑倒是比較安全,可以作為基礎治療長期服用,但起效比較慢。

類風溼性關節炎的病因多為免疫缺陷導致,而非感染性疾病,病變部位多為四肢小關節為主,可致關節彎曲,變形,疼痛也比風溼劇烈,一般中老年人為多見,嚴重者可侵襲較大關節。

人的關節就好比機器的軸承,幾十年用下來難免會有磨損,而主要磨損的部位就是包在關節外的一層軟骨。隨著年齡的增大,氨糖流失,軟骨自我修復能力下降,磨損會逐漸加重,直到出現關節的疼痛、腫脹、僵滯、活動障礙等情況,就發展成了骨性關節炎。

如何區別骨關節炎和類風溼性關節炎?

骨關節炎和類風溼關節炎有不同的區別,大家一定要仔細辨別哦!

1.骨關節炎:最大的特點是骨刺,表現在手指最遠端的肥大,腫的位置硬邦邦的。

2.類風溼關節炎:手指的第二排,第三排腫疼,腫的位置軟軟的。活動久了會舒服些,但是骨關節炎活動久了會越來越疼。

3.類風溼關節的早期症狀:晨僵,早上醒來關節是僵硬的,不能活動,這種狀態持續半個小時以上可以緩解。這個是類風溼關節炎的最明顯的表現。

4.類風溼關節受累小關節,手指遠端關節,腕關節,腳趾的遠端關節,踝關節,如果長期任其發展,小關節的腫脹和麻木會發展到大的關節比如肘關節,膝關節等,嚴重會跛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