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不痴不聾,不做家翁”背後有什麼故事?

“不痴不聾,不做家翁”現在一般是說,在大家庭里長輩們,對晚輩們的一些無關緊要的小過失,要裝聾作啞,故作糊塗,否則凡事追究大家庭就難以維繫。

這句話最早見於《北史·長孫平傳》:

平進諫曰:“諺雲:不痴不聾,不做大家翁。此言雖小,可以喻大。邴紹之言,不應聞奏。”

俗語“不痴不聾,不做家翁”背後有什麼故事?

但更著名的是關於郭子儀的故事,郭子儀是唐代名將,我國曆史上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四朝元老,歷經玄宗、肅宗、代宗、德宗,平定了安史之亂,收復長安、洛陽,平定太原、絳州兵變,多次擊退吐蕃、党項入寇,後又單騎說服回紇,唐軍騎兵聯合回紇,大破吐蕃。

俗語“不痴不聾,不做家翁”背後有什麼故事?

唐代宗時,皇帝李豫為了嘉獎郭子儀,除了給他高官厚祿外,還把自己的女兒昇平公主嫁給他的兒子郭曖為妻。

郭子儀八十大壽時,全家人都去拜賀,唯獨昇平公主擺公主架子不去拜賀。郭曖大怒,乘酒醉毆打昇平公主,並隨口說了氣話:“你是公主又有什麼了不起!我爹是不稀罕做皇帝,要不然早就做了!”昇平公主氣得立刻跑回皇宮向皇后哭訴。

俗語“不痴不聾,不做家翁”背後有什麼故事?

郭子儀知道這事兒後大驚失色,郭曖的話如果認真追究就是謀反大罪。於是立刻把郭曖捆綁起來,去向代宗李豫負荊請罪。李豫卻不以為然地笑道:“俗諺說:‘不痴不聾,不做家翁。’兒子、媳婦吵嘴說的話,大人何必計較呢?”

郭子儀回家將郭曖杖責一頓了事,一場大風波,就這樣平息了。

俗語“不痴不聾,不做家翁”背後有什麼故事?

這件事在《資治通鑑·卷二三四·唐代宗大曆二年》中有提到:

子儀聞之,囚曖入待罪,上曰:“鄙諺有之‘不痴不聾,不為家翁’,兒女子閨房之言,何足聽也?”

多個劇種將這個故事改編為傳統劇目《打金枝》,或名《富貴壽考》、《滿床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