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运动就心绞痛,按这3个穴位可以补心脏气血,防梗塞

著名美剧《成长的烦恼》中饰演老爸“西佛医生”的加拿大演员艾伦·锡克,在与19岁儿子卡特打冰球时心脏病发作,送医院后抢救无效离世,终年69岁。“完美老爸”现实中离世时也是在陪伴孩子,这戳中了不少网友的“泪点”,但也把运动和心脏这对“冤家”再一次推到了大家面前。当运动中发生心绞痛时,冠状动脉血管往往已经堵了70%以上,这是身体发出的求救讯号,如果有持续不能缓解的胸痛,要警惕心肌梗死的发生。

一运动就心绞痛,按这3个穴位可以补心脏气血,防梗塞

检视运动量及运动强度是否合适的三大准则

  • 准则1 运动之后,在较短时间内,看心率能否大致上恢复到运动前的水准,若能够恢复到运动前的水准,则运动量及运动强度就较为合适,否则即为过量。

  • 准则2 经过晚间的睡眠休息,看能否消除前一天的疲劳,若能够消除前一天的疲劳,则运动量较为合适,否则就须减少运动量或降低运动强度。

  • 准则3 运动过程中,要始终注意自己的身体是否有异常感觉,尤其是心脑血管疾病患者。

在走路过程中如果出现头昏、恶心、气喘等现象,则应立即减慢速度或停下来,观察并分析其原因。

若出现胸闷或心绞痛等现象,一定要立即停下来休息,并应尽快服用心脏病药物,还可按摩心包经上的内关穴(手腕横纹正中上二寸)、郄门穴(腕横纹正中上五寸)以及膻中穴(两个乳头连线的中间点)等穴位,按照中医的说法,按摩心包经上的穴位可以为心脏补气血,预防心肌梗塞。

一运动就心绞痛,按这3个穴位可以补心脏气血,防梗塞

2014年秋季的一天下午,我在公园散步后,坐在那里的长凳上休息。此时,一位五十多岁的中年妇女慢慢地走了过来,她双手捂着左胸部,坐在我旁边的长凳上,只见她额头冒著虚汗,脸色有点惨白,不用说就是心绞痛发作了。

我立即走上前问她:是不是心脏不舒服?她点了点头,我随即对她说:我可以帮你按摩手腕上的穴位,试着缓解一下症状,你看可以吗?她又点了点头,于是,我就立即帮她按压内关和郄门穴,就这样仅用了两三分钟,她原先紧皱的眉头慢慢舒展开了,并说自己心脏不舒服的感觉已经没有了。

她对我说:我患冠心病已多年了,刚才可能上坡走得太急,进而引发了心绞痛。我对她说:必要时应去医院检查一下,千万不要硬撑,今后再出来活动时,一定要带着心脏病药物,以防万一。

一运动就心绞痛,按这3个穴位可以补心脏气血,防梗塞

心脏“生了病”,照样要运动

对已经确诊冠心病的患者,运动的意义仍然巨大,在治疗过程中,医生通常也会针对患者不同的情况,开出“运动处方”。冠心病患者通常会存在不同程度的心肌损伤,合理的运动可以提高心肺的耐受力,同时提高身体的抵御其他疾病的综合能力,降低心梗等心脏事件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存活率。此外,虽然运动并不是冠心病治疗的主角,但运动对药物的吸收也有协同作用,缺乏必要的运动,也会让药物的吸收达不到预期。

一般来说,如果病情比较稳定,那么运动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风险也比较低。如果病情处在不稳定期,也不能完全废止运动,而是要选择最适合的运动方式,以病情不加重为限。因此,冠心病的患者运动方式及运动量应遵从医生建议,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运动处方。

一运动就心绞痛,按这3个穴位可以补心脏气血,防梗塞

运动中“心痛”提示血管已堵七成以上

运动是把双刃剑,冠心病患者如果运动不当可能会导致心肌梗死的发生,这一危险尤其多见于一些平时缺乏运动的患者。他们突然进行剧烈运动后,会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形成血栓,堵塞住心脏血管,引发心肌梗死,主要表现为运动时或是运动后持续剧烈的胸痛,同时伴有大汗淋漓、恶心呕吐、头晕、面色苍白等。据统计,每100位心肌梗死患者约有4~5位为运动诱发而致。

心肌梗死通常会有心绞痛的前驱症状。如果在运动中发作心绞痛,一般冠状动脉狭窄已经达到了70%以上。当运动量减小或静止不动时依旧发作的胸痛,表明血管可能严重狭窄甚至近乎闭塞!最危险的是糖尿病患者,因为糖尿病会引起痛觉神经迟钝,当心脏缺血的时候就可能不会及时感到胸痛的预警信号。

学会听懂心脏的“求救信号”

如何判断是不是发生了心绞痛呢?首先可以根据疼痛的性质、部位来判断。心绞痛最典型的症状为阵发性,也就是突然发生的胸闷、憋气、胸痛。最常出现在胸骨后、心前区,可放射到左臂。心绞痛的部位有时会发生偏离,出现在上腹部或放射到颈、下颌、左肩胛部或右前胸。有的患者会觉得是牙疼、胃疼。发作时可能感觉压榨痛或闷胀,甚至感到窒息伴有濒死的恐惧感。这种患者通常无法准确说出自己疼痛的部位到底在哪里。

其次,注意判断是否有诱因。如过度劳累、剧烈运动、精神紧张、饱餐、寒冷刺激等诱因。因为身体在剧烈运动的时候,全身需血量增加,而冠状动脉狭窄不能满足供血的需求,于是出现了相对的缺血,就可能发生心绞痛。

心绞痛的发作往往是阵发性的,大多数人可能三五分钟就过去了,一次心绞痛的发作,一般不超过10-20分钟,由于心脏缺血所导致的疼痛或不适的感觉,超过20分钟往往要警惕心肌梗死的发生。

一运动就心绞痛,按这3个穴位可以补心脏气血,防梗塞

急救不要大把吞硝酸甘油片

运动性猝死是冠心病患者运动不当导致的最严重的危害,虽然发生率比较低,但仍应警惕。发生运动性猝死的冠心病患者往往都没有很好地控制病情,而且平时很少运动刚开始参加运动的患者最为多见。

通常来说,冠心病患者运动要注意以下几点;

  1. 运动前后要避免情绪激动。因为精神紧张、情绪激动均可使血液中的儿茶酚胺增加,易诱发心律失常。

  2. 运动前不宜饱餐。进食后人体内的血液供应需重新分配,流至胃肠帮助消化的血量增加,而心脏供血相对减少,易引起冠状动脉相对供血不足,引发心绞痛。

  3. 运动强度不宜过大。运动应以稍稍出汗为宜,运动时间一般不宜超过30分钟,以免过度劳累;而且运动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平时不运动者,不要突然从事剧烈的运动。

  4. 运动时间不宜过早。冠心病患者不要清晨一起床就运动,尤其是在寒冷的冬天,最好是上午10点钟左右再开始,而且要注意避免在恶劣天气里运动。

  5. 运动时要注意保暖,但也不要穿得太厚。穿太厚会影响散热,增加心率,心率增快会使心肌耗氧量增加,诱发心绞痛。

  6. 运动后避免马上洗热水澡。热水的刺激会造成广泛的血管扩张,使心脏供血相对减少,引发危险。

我们应该懂得,坚持科学运动,合理把握运动量及运动强度,对防病治病、养生保健会有很多益处。我们也必须记住,超过身体承受能力的任何运动对身体都是有害无益的,甚至可能会酿成严重的不良后果。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心胸健康方面的资讯,可以添加我们的微信公众号:中国心律失常防护中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