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知否》五品官盛紘的俸禄,看宋代“高薪养廉”是如何高的

我们都知道,《知否》电视剧的历史背景是宋代,在电视剧中,上层社会的人们每日都过着豪奢的生活。即使女主家中父亲只是“一个不入流的五品官”,也没有爵位,但是盛紘那一大家子人,不可谓人口不多。丫鬟、小厮加起来至少能组一个排。那么在宋代,盛紘一个五品官,是否能有足够的俸禄养得起这一大家子人呢?

宋朝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文化、教育最繁荣的时代,达到了封建社会的巅峰。据考证宋朝GDP约占全球经济总量60%。北宋时期财政收入最高峰时为1.6亿贯(一贯约为1000文),南宋财政收入峰值为1亿贯。据曾巩《议经费扎子》所载“天下岁入,皇佑、治平皆一亿万以上,岁费亦一亿万以上”,说明宋朝财政收支基本平衡。著名史学家陈寅恪曾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历史教授杨渭生先生也认为:“两宋三百二十年中,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内是座顶峰,在世界古代史上亦占领先地位。”世界著名经济史学家贡德弗兰克也认为:“11世纪和12世纪的宋代,中国无疑是世界上经济最先进的地区。自11世纪和12世纪的宋代以来,中国的经济在工业化、商业化、货币化和城市化方面远远超过世界其他地方。”

从《知否》五品官盛紘的俸禄,看宋代“高薪养廉”是如何高的

而知否故事发生的都城开封,位于豫东平原的中心,又称汴梁、汴京,作为宋朝国都长达168年,历九帝,人口曾超过100万,是当时著名的文化、经济、艺术、政治中心,其繁荣程度,后世难以企及,并且还是中国最早有犹太人定居的城市。

从《知否》五品官盛紘的俸禄,看宋代“高薪养廉”是如何高的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重文轻武”的北宋朝廷对文官士大夫是十分优待的,文彦博曾说:“为与士大夫治天下,非与百姓治天下也。”执行的是真正的高薪养廉政策。

按照宋朝特有的官制,一般官员都有“官”和“差遣”两个头衔,有的官还加有“职”的头衔。“官”只是说明他可以领取俸禄,而职才有实际的权力。每个机关彼此互相牵制, “任非其官”的情形很普遍。再加上宋代爵位的授予是十分宽松的,很多官员到手的俸禄会有两份甚至三份。所以除正俸外,官员还有服装、禄粟、茶酒厨料、薪炭、盐、随从衣粮、马匹刍粟、添支(增给)、职钱、公使钱及恩赏等,地方官则配有大量职田。官员有差遣职务者另加津贴,作为职务补贴。这种职钱依官员本官与差谴职的级差按等发给,故虽任同一官,职钱并不相同。在判、知等字前加守、试者,说明低于差谴职一至二品,每月分别加55贯和50贯。在判、知等字前加行字或不加字者,说明本官高于差谴官或与之平级,每月加60贯。

那么盛紘做的五品官根据北宋官员品级与俸禄的规定,年俸为钱粟35贯石,曲米麦各8称石,春秋衣罗绫各5匹,绢各25匹,绵100两;而从五品官,年俸为钱粟30贯石,曲米麦6称石,春秋罗绫各5匹,绢各20匹,绵80两;换算成银子的话,正五品官年俸为220两,从五品官年俸为190两。

这里给大家解读一下:我们所熟悉的古代货币单位应该是“两”或者“文”,那么大部分时间所说的宋朝人的工资是用“贯”来计算的,1贯钱就是1两银子或者1000文钱,其中一文钱相当于现在的8毛--一块三之间,所以一贯钱就相当于800元--1300元。所以盛紘不计算各种福利津贴的话官吏职田的出息外年薪大概在20万左右。

五品官就如此了,那么那些站在官场顶端的顶级文官收入能有多少呢?宋朝的宰相,每个月可以拿到的俸禄是四百贯钱(不计算其他福利津贴),相当于年薪五百万。

以我们最熟悉的包拯来举例:包大人在开封府任职期间,兼任龙图阁直学士、尚书省右司郎中、权知开封府事。按宋仁宗嘉祐年间颁布的《嘉祐禄令》,包拯作为龙图阁直学士,每年有1656贯的货币收入,还有10匹绫、34匹绢、2匹罗和100两绵的实物收入。按《宋史·职官志》,包拯在开封府做第一把手,每月有30石月粮,其中包括15石米、15石麦。此外,每月还有20捆(每捆6.5公斤)柴禾、40捆干草、1500贯“公使钱”。另外,作为外任藩府的高级地方官,朝廷划拨给包拯20顷职田,也就是2000亩耕地,允许他每年收租,并且无需纳粮。这2000亩耕地按每亩租米一石估算,每年也有2000石米的进项。最后权知开封府事每月还有100贯的添支,每年冬天发给15秤(每秤7.5公斤)的木炭。总计包拯一年的各项收入:20856贯铜钱、2180石大米、180石小麦、10匹绫、34匹绢、2匹罗、100两绵、15秤木炭、240捆柴禾、480捆干草。这样计算下来包大人每年收入21878贯,年薪两千万!

宋代真不愧为读书人的天堂,怎么样,一起梦回宋朝吧。

从《知否》五品官盛紘的俸禄,看宋代“高薪养廉”是如何高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