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啟蒙的意義是什麼?有哪些國學啟蒙經典著作?

當前我國的教育已經改變了之前的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方向發展。而國學的啟蒙教育對於促進幼兒素質教育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 國學主要是以先秦經典及諸子百家學說為根基,它涵蓋了兩漢經學、魏晉玄學、隋唐道學、宋明理學、明清實學和同時期的先秦詩賦、漢賦、六朝駢文、唐宋詩詞、元曲與明清小說並歷代史學等一套完整的文化、學術體系。簡單來說,國學就是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的精華部分,可以說得上是我國的文化靈魂。

古人言:“讀書百遍而義自見”。對於孩子而言,幼年時學習的知識,百分之90多是在當時是沒有現實意義的,但學習是一個積累的過程,知識的作用會在成長的過程中不斷地爆發出來。而且幼兒對於社會的認識是從認識自己、認識家庭、認識幼兒園學校,然後到認識社會、認識國家這樣一個過程。而國學啟蒙教育包含著各種各樣的相關知識。

如今,全國中小學生使用的語文教材相比以前最明顯的變化就是有關傳統文化的篇目大幅增加。小學一年級開始就有古詩文,整個小學6個年級12冊共選優秀古詩文124篇;初中3個年級古詩文選篇也是124篇,佔到了全部課文的51.7%。並且體裁更加多樣,從《詩經》到清代的詩文,從古風、民歌、律詩、絕句到詞曲,從諸子散文到歷史散文,從兩漢論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小品,均有收錄。

所以,在幼教啟蒙階段,我們就應該讓孩子接觸國學,堅持對於幼兒的國學啟蒙教育。以下是一些國學啟蒙經典讀物。

《三字經》是南宋王應麟編著,在格式上,三字一句朗朗上口,千百年來,家喻戶曉。其內容涵蓋了歷史、天文、地理、道德以及一些民間傳說,如果幼兒從小就接觸和閱讀《三字經》的話,就可以使其知曉天下事,並且對於社會基本生活有了初步的認識和判斷。

《百家姓》是一篇關於中文姓氏的文章,成文於北宋初。它不僅僅是簡單的識字課本,在它四字一句的韻文裡面,蘊涵著中國中國綿延數千年的姓氏文化。 所以,讀《百家姓》如同讀史,可以以姓氏為索引,“翻閱”歷代仁人志士、英雄豪傑及奸妄之徒的事略。因為是國學普及讀本,本書所引列“姓氏名人”,多為古代賢達飽學之士。

《千字文》相傳是南北朝時期梁武帝命周興嗣從王羲之的作品中取出一千個不同的字,並讓他編成有內容的韻文。周興嗣用了一夜時間將其編完,累得鬚髮皆白。《千字文》是我國早期的蒙學課本。隋唐以來大為流行,背誦《千字文》被視為識字教育的捷徑。其內容涉及到有關自然、社會、歷史、教育、倫理等多方面的知識。所選千字,大都是常用字,生僻字不多,便於識讀。

《千家詩》是由宋代謝枋得《重訂千家詩》(皆七言律詩)和明代王相所選《五言千家詩》合併而成。因為它所選的詩歌大多是唐宋時期的名家名篇,易學好懂,題材多樣:山水田園、贈友送別、思鄉懷人、弔古傷今、詠物題畫、侍宴應制,較為廣泛地反映了唐宋時代的社會現實,所以在民間流傳非常廣泛,影響也非常深遠。

《弟子規》講的是社會行為規範,讓孩子知道應有的規矩,在孝順父母、兄友弟恭中學會怎樣與他人相處。其目的在於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培養誠敬的態度,形成仁愛的人格。

《幼學瓊林》是中國古代兒童的啟蒙讀物,原作者是明代的程登吉,全書全部用對偶句寫成,容易誦讀,便於記憶。全書內容廣博、包羅萬象,被稱為中國古代的百科全書。人稱“讀了《增廣》會說話,讀了《幼學》會讀書”。書中對許多的成語出處作了許多介紹,讀者可掌握不少成語典故,此外還可以瞭解中國古代的著名人物、天文地理、典章制度、風俗禮儀、生老病死、婚喪嫁娶、鳥獸花木、朝廷文武、飲食器用、宮室珍寶、文事科第、釋道鬼神等諸多方面的內容。書中還有許多警句、格言,至今仍然傳誦不絕。

《朱子家訓》的作者是清代著名的理學家、教育家朱柏廬。其《朱柏廬治家格言》,世稱《朱子家訓》,自問世以來流傳甚廣,被歷代士大夫尊為“治家之經”,清代至民國年間一度成為童蒙必讀課本之一。《朱子家訓》精闢地闡明瞭修身治家之道,是一篇家教名著,通篇意在勸人要勤儉持家、安分守己。其中“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等句,尤膾炙人口。

《聲律啟蒙》是清代車萬育所編寫,是訓練兒童應對,掌握聲韻格律的啟蒙讀物。按韻分編,包羅天文、地理、花木、鳥獸、人物、器物等的虛實應對。從單字對到雙字對,三字對、五字對、七字對到十一字對,聲韻協調,琅琅上口,從中得到語音、詞彙、修辭的訓練。

《增廣賢文》是中國明代時期編寫的兒童啟蒙書目。《增廣賢文》以有韻的諺語和文獻佳句選編而成,其內容十分廣泛,從禮儀道德、典章制度到風物典故、天文地理,幾乎無所不含,但中心是講人生哲學、處世之道。其中一些諺語、俗語反映了中華民族千百年來形成的勤勞樸實、吃苦耐勞的優良傳統,成為寶貴的精神財富,如“一年之計在於春,一日之計在於晨”;許多關於社會、人生方面的內容,經過人世滄桑的千錘百煉,成為警世喻人的格言,如“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