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閱讀7步驟,讓你一天一本書!

一天中,每個人的時間都是24小時,為什麼有的人能做培訓、閱讀、寫作,一個月賺十萬,我們卻渾渾噩噩什麼也做不了?

原因之一就是他們的“知識轉化率”賊高。知識轉化率是指把知識轉化成實踐做法的效率。就像營養吸收能力好的人,喝水都能長胖。

那麼我們如何去提升自己的知識轉化率呢?

當然就是主題閱讀啦!

不過,一些文章把主題閱讀魔幻化了,其實主題閱讀並不能大幅度提升閱讀速度,也不能瞬間開啟金手指。

那麼主題閱讀真正的價值在哪?

主題閱讀的真正價值在於:通過主題閱讀,熟悉並且運用“問題-搜索-答案”思維模式!

也就是帶著這三個問題去閱讀:

  • 這個問題怎麼解決?
  • 哪些書裡面可能有答案?
  • 這些書中的哪些章節很重要,需要重點閱讀?

“問題-搜索-答案”思維模式會有什麼奇妙的連鎖反應呢?

  • 一是主動學習。我們常常處於被迫學習的狀態,填鴨式的課堂無法帶來知識的樂趣。從被動學習轉化為主動學習,是“問題-搜索-答案”思維模式帶給我們的禮物。
  • 二是問題分解。當你遇到一個事情,你會傾向於將難題分解成幾個問題,看清脈絡,對症下藥。能否提出好的問題,在於你分解的邏輯性和熟練性。
  • 三是知識轉化率。主題閱讀是問題導向性的,從問題出發,找到對應的解決辦法,直接完成知識到實踐的轉化。
  • 四是知識體系化。從主題書籍中摘出需要的果實,攪拌成水果沙拉,一次性補全所有營養。以後再遇到同樣的問題,只需要舉一反三就可以一網打盡。

如何進行主題閱讀呢?

1.明確目標

主題閱讀的關鍵在於選題。主題越具體越容易尋找有用的書單,但主體太具體會導致知識框架鬆散。雖然依據具體的問題開始主題閱讀可以解決對應的問題,但是你難以將知識體系化。所以我用的方式是“大主題+小問題”模式。比如時間管理這個主題,可以細化成:時間、事件、專注。其中可以再分類為隨手記、晨間日記、週日程表、番茄工作法、記錄更新。

2.構建書單

我嘗試了很多種方式,感覺最簡單的就是拷貝啦。比如學習主題閱讀,我直接拷貝彭小六的書單:《讀完這10本書,去征服每一個認知新大陸吧》,鏈接http://www.jianshu.com/p/0e21735fd61e。

當然還有一些其他辦法。

比如看豆瓣,我用這種方法做二次補充。在豆瓣上搜索一本書會出現“喜歡這本圖書的也喜歡”這個欄目,還有一些相關的書單,你可以根據豆瓣評分和書評進行篩選,擴充原有書單。


主題閱讀7步驟,讓你一天一本書!

圖片來自豆瓣APP


還可以在看書的過程中,通過書中的註釋、內容補充一些相關的內容。

3.個人書庫

圍繞一個問題閱讀時,很多書只看一小部分,而且在遇到其他問題時,經常會重新利用。所以,我們需要構建自己的書庫。

紙書閱讀體驗好,而且方便做筆記。電子書攜帶方便,適合歸類檢索。各有利弊,如果你想要保護視力且經濟寬裕,建議購買紙書。如果你需要隨時隨地學習,那麼電子書是很好的選擇。如果你又想保護視力又想方便攜帶還想省錢,那就買個kindle吧。小巧便攜,閱讀體驗和紙書相似,很好用。


主題閱讀7步驟,讓你一天一本書!

圖片來自亞馬遜


4.目錄檢索

主題閱讀之所以比普通閱讀迅速有效,是因為它有一個篩選的過程。一本書最寶貴的地方就是目錄,結構清晰,這是語言溝通無法代替的。你需要從目錄中尋找可能跟自己的問題相關的內容。

5.精讀

好,現在就是激動人心的時刻啦!用80%的時間讀20%重要的事情。打開電腦,拿出kindle,準備一個筆記本、一支黑筆一支紅筆,三色標籤紙。

電子書不能直接做筆記,所以我們需要邊讀邊記一些關鍵詞句。三色便籤紙是拆書的需要,不做拆書的可以不準備。電腦和電子書、筆記本構成三個平行屏幕,隨時檢索專業詞彙,簡潔高效。

6.筆記

筆記需要圍繞一個主題:我在生活中怎麼用?

關鍵詞句包括兩種:你不懂的專業詞彙、對解決問題有幫助的信息。手寫。重點標明我能怎麼用。一個側重理解書的內容,一個側重解決問題。

我覺得筆記一定要手寫,你可以寫在書上,但是最好寫在讀書筆記本上。這樣有兩個好處:一是你需要節省時間,那麼你就會主動篩選有用的信息;二是你可以用不同顏色的筆做多層刪減,最後得到真正能用的精華。

7.行為系統

主題閱讀做完後,所有的精華都展現出來。你要整合成一套完整的行為系統。從此刻開始用於生活中,在使用過程中記錄疑問,再進行完善。

如何進行主題閱讀?

1.明確目標

2.構建書單

3.個人書庫

4.目錄檢索

5.精讀

6.筆記

7.行為系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