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奥秘:有些善良人为什么不幸福,没照过一面镜子

点进来阅读的人多少会有善意,又有些困惑。通常会质疑自己的善良愿望和行动为什么被误解、被忽视、被远离、被打击,心有失落,生活并不如意。而有些人品差的人、自私自利的人又过得好像很风光。《道德经》告诉我们答案。

善与恶,是《道德经》探讨过的局部问题,却不是根本问题。《道德经》是在氧气稀薄的珠穆朗玛峰上俯瞰世事,有些人为生命高度而感动,有些人因缺氧而窒息。离开大道,无法构建出完整的健康智慧人生。

道德经奥秘:有些善良人为什么不幸福,没照过一面镜子

《道德经》认为: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平常我们认为的善良先行者,就像是后来不良者的老师一样。不善良的自私自利人,就像是善良人的反面教材,就是人生的一面镜子。善良人不照一照,知道自己与他人的本质差别,还一厢情愿认同,一定会不快乐。这就像与吸毒杀人者同流合污称兄道弟一样。

假如不相信善人给人的启迪,也不珍惜不善人造成的教训,就是每天把善恶挂在嘴边,也没人生行动智慧,终究大惑不解。

老子在编写《道德经》时已年过古稀,看透人间百态。如果有不服气的人质疑,觉得老子说的没道理,那就观察周围人会找到答案。

道德经奥秘:有些善良人为什么不幸福,没照过一面镜子

我们先来看看平常善良人,做事常为别人着想,担心自已做的事伤害到别人,总想利他行善。可是在他长期付出时人们习以为常,甚至以为这样人傻。

为别人想得太多,未必真的有利于他人。比如父母过分溺爱孩子,导致孩子依赖心理,不能健康成长,生命中应担负的责任推到一边,成宁为所欲为混蛋。

还有些人对朋友任何要求都不好意思拒绝,最后一个不好导致友尽。

道德经奥秘:有些善良人为什么不幸福,没照过一面镜子

过去皇帝日理万机,施政口号常是惠及万民。然而历史告诉我们做一个合格皇帝太难了,明智如唐太宗李世民还多次想拿下忠臣魏征,甚至要砍了他。李世民是被魏征直言说烦了,后来醒悟后李世民称魏征就是一面镜子能端正自己行为。看来越是明君对自已的要求要越严,要照镜子检查自己,反而没有为所欲为的快乐。

古代的忠臣一腔忠贞热血,经常倒在陷阱中。大凡这样的善良人,总愿意用善良愿望期待别人。然而奸臣却把持朝政扰乱视听,忠良之人不警惕鉴别潜伏不善人就很危险,不总结历代奸恶人历史教训是轻敌,不照照历史镜子很幼稚。

道德经奥秘:有些善良人为什么不幸福,没照过一面镜子

在《道德经》看来,以上都是局部情况。在大道之下,善与恶常是相对的,所以在高峰上要做好缺氧应对准备。大道也是探索宇宙终极智慧氧气瓶,关键时刻吸一口头不昏眼不花了。

诸葛亮北伐中原之前,要安排好大后方,清理奸党。可这样趋吉避凶,六出祁山的征战也让蜀国人背上沉重军费负担,五丈原身陨道消的遗憾又成全了最后敌人的胜利,最终以敌国征服蜀国统一天下落幕。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不可阻挡,不问局部良善。

人事、国事、天下事耐人思量,是非成败、善恶曲直、吉凶福祸,看懂的善良人不必执着。

读道德经,一生平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