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耳若得天下,那第一个砍的是诸葛亮还是关羽?

徐彬凯

如果汉昭烈帝最终夺取了天下成为中兴之主,可以肯定无论是诸葛孔明还是关云长都不会有鸟尽弓藏之虞。

首先昭烈帝是一位非常善于换位思考的人,很能设身处地为人着想的人,这样的人绝对不会允许自己人生留下这样的遗憾。其次所谓“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君臣关系只是特殊的时代、特殊的环境、特殊的团队所具有的特殊情况,并不是中国历史上的惯例。大多数君臣都做到了有始有终。参考一下三国之前的东汉光武帝君臣和之后西晋晋武帝君臣,就可以得知“杀功臣”这种事在当时并不流行。



即使是整个中国历史上,不杀功臣的开国之君也是占大多数。夏商周自不必说,即使是权欲强烈的秦始皇帝也没有对李斯、王翦等人大开杀戒。东汉光武帝不仅没杀功臣,云台二十八将的结果几乎堪称圆满;而西晋不仅不杀功臣,对待降王都十分厚道;此后五胡十六国、南北朝纵然是乱世,但杀功臣自毁长城的鲜有耳闻;隋文帝确实整死了高熲,是出于私怨而非政治清洗;唐高祖杀刘文静也是因为刘文景四处得罪人在前;宋太祖、辽、金、元也没有杀功臣的情况(西夏主元昊杀野利兄弟也是中了反间计)。

由此可知,夺取天下之后杀掉功臣良将的朝代不多。只有汉高祖、明太祖二人具有代表性。

但是,即使是昭烈帝刘玄德像汉、明二祖那样行事,被清洗的也绝对不会是关云长或诸葛孔明这些旧臣故人,因为任何一个王朝想要长治久安都必然需要一个靠得住的贵族阶层,而这个阶层的来源往往就是开国帝王的“自己人”。再以汉、明二祖为例,汉高祖夺取天下之后“所封萧曹故人所亲爱,而所诛者皆生平所仇怨”,初置十八侯中,丰沛砀占有十一席。至于杀韩信、诛彭越、灭英布主要因为这几位都是外人。而明太祖虽以雄猜著称,但徐达、汤和等淮西旧部都没有受到整肃。刘伯温虽不得其死,但刘家诚意伯的世爵却在青田刘家世代相袭,与国同休。而被清洗的胡惟庸、蓝玉等人也不是明太祖嫡系。



也就是说,真要是昭烈帝要搞“吐故纳新”,那被那去开刀的也只有可能是法正、魏延这些后来加入的。


散骑舍人

如果刘备得天下,我们分人分析下关羽、张飞、诸葛亮、赵云、马超、黄忠每个人的性格和可能的结局:

1.关羽

三国志:关羽、张飞皆称万人之敌,为世虎臣。羽报效曹公,飞义释严颜,并有国士之风。然羽刚而自矜,飞暴而无恩,以短取败,理数之常也。

就是说二爷三爷打仗很NB,但二爷太过于高傲耿直且自负,三爷暴戾不懂施恩,最终也都败在了自己性格的短处

关羽性格刚愎自用,自大骄狂,而且经常搂不住火气而乱发脾气,如此性格缺陷导致他大局观有所欠缺。

但是关羽这样的性格比张飞更危险,关羽是礼贤下士,看不起士大夫;张飞是尊重士大夫,虐待手下。

为什么关羽更危险,战争年代还好,一旦大耳得天下,第一个倒霉的是关羽,即使大耳不弄死关羽,刘禅登基后也会对他下手。

2.张飞

三爷暴戾不懂施恩,但三爷很尊重士大夫。这点张飞在战争年代很危险(随时可能被弄死),但是大耳得天下后,他反而很安全,历史上刘禅娶了张飞的女儿,如果大耳得天下,应该还会是这样。

3.诸葛亮

三国志: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

诸葛亮是管仲,萧何一类的人才,不擅长打仗。

诸葛亮的结果应该也会和萧何一样。或许诸葛亮会像范蠡,张良一样归隐山林。

4.赵云

三国志里,陈寿将赵云比做灌婴,应该结局不会比灌婴差。

5.马超

大耳得天下,第一个死的可能是马超,别忘了一件事,刚才说的上面的都是打工仔,马超是老板。所谓一山不容二虎,大耳得天下后,必弄死马超。

6.黄忠

老将军年事已高,大耳的天下时或已入土……


砖家很无语

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刘备在现代人的心目当中逐渐由之前的“仁义”形象变成了一个“假仁假义”的形象。当然现在也不止是一个刘备,更有甚者将岳飞,戚继光等一些著名的爱国英雄也拿来黑。题中所说的大耳即刘备,这明显也是一个黑刘备的问题,杀功臣嘛!看了其他一些答友的回答,大多都说假设成立的话,刘备也会是一个滥杀功臣的皇帝,因为现在流行了这样一种说法,关羽之死是刘备借刀杀人!但在我看来,刘备不会这样做,说到题中所说的关羽,诸葛亮,刘备就更不会杀了。为什么这样说呢?大家接着往下看。若有不同意见,还望留言指正,勿喷。

刘备仁义之名并非空穴来风

《三国演义》确实是有尊刘贬曹的倾向,其中更是将刘备塑造成了一个仁义贤德的明君形象,虽说确实对刘备是有些赞誉过了,但人家这小说也不是在胡说,还是有些历史依据的,不能因,《三国演义》将刘备说得太好,就借题发挥,说都是假的,甚至变成了假仁假义。下面我便和大家谈一谈历史上真实的刘备,以及当时的人对刘备的评价,看看他是真仁义,还是假仁假义。

历史上的刘备绝对不像《三国演义》中描述的那样文弱,像小说中说到的鞭打督邮其实是刘备的杰作,刘备是个喜怒不形于色,勇武又不失谋略,有伟大抱负的人,他不太爱说话,对自己的手下却很仗义,这也是他为什么能征服关羽张飞这样的猛将的原因。《魏书》中也有对刘备礼贤下士的记录“是时人民饥馑,屯聚钞暴。备外御寇难,内丰财施,士下者,必与同席而坐,同簋而食,无所简择。众多归焉”。《三国志》也中记录过这样一件事情:“郡民刘平素轻先主,耻为之下,使客刺之。客不忍刺,语之而去。其得人心如此。”说刘备曾被人派刺客暗杀,但刺客因为刘备的仁德而不愿刺杀他。

下面,我们看一看当时一些知名的人对刘备的评价:

  1. 袁绍:“刘玄德弘雅有信义,今徐州乐戴之,诚副所望也。”
  2. 程昱:“观刘备有雄才而甚得众心,终不为人下,不如早图之。”
  3. 陈寿:“先主之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及其举国讬孤于诸葛亮,而心神无贰,诚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也。”
  4. 傅干:“刘备宽仁有度,能得人死力。”

可见刘备在当时确实是个英雄好汉,确有仁义之名。当时的人也不傻,当时的刘备只不过是个没落的皇族,若真是现在所说的那样假仁假义,略显卑鄙小人之态,又怎会有那么多人愿意追随呢?又怎会建立蜀汉霸业呢?

刘备不至于效仿刘邦而背负骂名

刘备之前,汉朝有两位开国皇帝,一个是刘邦,一个是刘秀!这对刘备都是有借鉴意义的,我不相信刘备会选择和刘邦一样的大杀功臣。刘邦在《史记》中的名声并不好,而且刘邦再大杀功臣之后一样也导致了之后的一些动乱,吕氏专权,并没有取得大治的效果。而刘秀善待功臣,却使得当时得到了大治,光武中兴,汉朝再现繁荣之景。你要是刘备,你会效仿刘秀还是刘邦呢?而且刘备素来以仁德行事,且不说他到底是真是假,若真的大杀功臣,不是在像天下宣告,我是假仁假义吗?那他的天下还能稳固吗?而且关羽,诸葛亮都是他的心腹,非常忠心之人,谈不上对自己造成威胁,怎会去杀他们呢!

关羽之死,刘备也无奈

据三国志记载,关羽进攻樊城时,曹操是不肯撤出西线的军队去支援的,只有一个原因,那便是当时的刘备也在伺机而动,借关羽扰乱中原之时,要大举出秦川从面占有关中,以及雍,凉二州。但东吴的突然介入,使蜀汉方面措手不及,关羽落败之时,来不及及时救援!说刘备是借刀除去关羽这种说法真是太可笑了,若刘备真的不放心关羽,会将荆州这么重要的地方交于关羽?除去关羽到底对刘备有什么好处呢?其实关羽之死,刘备也是无奈的。


灵魂的感触

如果刘备成了皇帝,也像刘邦一样大杀功臣,首当其冲的当然是关羽了。至于诸葛亮,我觉得要么更加重用,要么全身而退。兔死狗烹的说法主要针对武将比较多,文臣虽然也有但不是主流。之所以所关羽会先死,有几点理由:

一、无论朝内军内,关羽的根基都很深,是刘汉政权第二代接班人顺利接班的潜在危胁。

关羽是刘备集团的重臣,是仅次于刘备和诸葛亮的第三号人物,从刘备起兵始,关羽就和张飞一起跟着刘备打天下了,不用说刘备统一全国,即使刘备割据益州时,关羽就是荆州势力的重要力量,除了刘备一人外,几乎没有第二人能控制得了关羽。

二、关羽长期恃才傲物,注定刘备最终容不了他。

关羽这人重情重义,连曹操都不忍杀,只因曹操曾有恩于他。但关羽有一个严重的性格缺陷也正是重情义,所以关羽一生中只会真心对待曾与他拜过兄弟的刘备和张飞,其它人则不放在眼里。这种缺陷还影响了关羽与刘备的关系,刘备都称汉中王了,关羽和张飞哥俩还是没大没小的,诸葛亮为了树立刘备的绝对权威,不得不在上朝时找了一队刀斧手列队在朝堂前,一阵肃杀气氛总算把君臣的规矩立了起来。

《三国演义》里还有一个情节,关羽听说黄忠也封了五虎上将,居然拒不受封,关羽虽然忠心,但还是不太懂政治,他心里面还以为刘备还是他哥。

三、诸葛亮忠心义胆,且政治智慧远高于关羽。

诸葛亮首先是个文臣,文臣不同于武将,他们吃的是政治饭,安身立命的东西就是政治谋略,熟读历史的诸葛亮自然能妥善处理与刘备的关系。诸葛亮年轻时自比管仲乐毅,这两个人都是忠君爱国的重臣,说明诸葛亮只想安心做个臣子,从没有当老板的想法。刘备在用人识人上比较厉害,他不可能不明白这一点,否则,不用等他做皇帝,在白帝托孤时就把诸葛亮给办了。


华哥杂谈

刘备在三国演义中有大耳贼之称。刘备表示很委屈,如果刘备得天下先砍得绝对是关羽。因为关羽没有诸葛亮听话,并且在三国演义中就是关羽先死的。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所以关羽才会被刘备杀了。


  • 第一点:功高盖主以前在帝王的时代,不论是什么时候,只要皇帝得天下,先杀的就是功臣,刘邦杀韩信,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而关羽为什么要死在诸葛亮的前面呢?关羽太骄傲自大。当时封为五虎上将的时候就很不开心,后因人劝解,关羽才接受了这个封号。这也是为什么关羽会第一个死的原因。



  • 第二点:关羽是将军,手握兵权,这一点无论是什么时候都是古代皇帝十分忌讳的。你想一下,有一个和你一起打天下的,手握重兵的,你能放心睡觉吗?答案是肯定不能。所以古代皇帝一般对军权控制的是十分小心谨慎的。最重要的是,关羽不会觉得刘备会觉得自己手握重兵(这句话有点难理解),会影响到刘备的权利,因为关羽比较讲义气,所以关羽不会想到这一点。但是作为帝王刘备绝对十分忌讳这个。


  • 第三点:能共患难,不能同富贵。这是古今多少人总结出来的经验。可以一起吃苦,但是到一起享福的时候,是很多人都做不到的。刘备也是,任何人都是。所以在刘备统一天下后,绝对会换一批听话的臣子


  • 第四点:诸葛亮是一个谋士,在厉害,也只是一个文官,没有手握兵权,所以诸葛亮构成的威胁和关羽比起来还是相差很远的,并且诸葛亮知道刘备想的什么,可以全身而退。而关羽心里只有忠义所以先死的一定是关羽。

谈名著

刘备得天下,第一个砍的肯定是关羽。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分析:

一、兵权在握,根基很深

刘备起兵时,关羽就跟着刘备打天下了,属于集团一起创业的元老。关羽手握重兵,体恤下属,重情重义,群众基础好。又是一身武艺,在军中威望极高。除了刘备之外,没有别人能控制得了关羽。所以他一旦反水,军中将士多半会跟他一起。关羽只能用在打天下,得天下之后必须马上除了。

二、恃才傲物,狂妄自负

关二爷性格刚愎自用,狂妄自负,经常乱发脾气。其实关羽比张飞更危险,关羽看不起文官,也看不起武艺比他低的武馆。他一生中只真心对待与他拜过兄弟的刘备和张飞,其它人则不放在眼里。刘备称汉中王时,关羽和张飞哥还是没大没小,自认为是蜀国元老和刘备是兄弟。耿直的关羽完全不懂政治的厉害关系,一旦刘备得天下,肯定容不下他。

三、诸葛亮是个文臣,不同于武将,手里没有兵权,而且吃的是政治饭,安身立命的东西就是政治谋略,自然能妥善处理与刘备的关系。其实诸葛亮在刘备死前并没有多大权利,充其量不过是个后勤部长的位置。刘备统一天下最需要的是一个善于内政的诸葛亮帮他治理天下呢。


故事里面的小黄花

刘备得天下,文臣武将中,他第一个杀的会是谁?

众所周知,刘邦在得天下之后,就杀了不少功臣,原因就是功高震主。初汉三杰中,带兵打仗的统帅韩信被杀,首席谋士张良急流勇退,首席后勤保障萧何被继续重用。

更早的春秋争霸时期,越王勾践灭了吴国成就霸业之后,首席谋士文仲被杀,四大美女之一的西施被杀,大夫范蠡归隐从商。

从上述两个例子来看,帝王的眼中钉主要是谋士和统帅。其中,谋士的威胁要大于统帅。因此,谋士成了帝王功成名就之后,第一个要铲除的对象。那么刘备得天下的话,他会首先拿谁开刀呢?

不会是诸葛亮,因为诸葛亮被重用是在刘备白帝托孤以后了,之前,诸葛亮最大的贡献就是赤壁之战前促成孙刘合作。之后,诸葛亮一直从事后勤工作,并不显山露水。刘邦先后重要的谋士是庞统和法正。因此,刘邦得天下之后,首先杀的就是这两个人,诸葛亮不在被杀的名单之列,因为当时他即不是刘备主要谋士,也没兵权。所以会更受重用。他所以在赤壁之战时出使东吴,他自身强大的背景是更多一些的原因。因为他跟东吴重臣的诸葛瑾是堂兄弟,又跟荆州士族集团联姻,同时还是名门之后。他出使东吴是刘备集团中的不二人选。

而五虎上将里,被杀的又会有那些呢?首先,不会是关羽,而是马超。毕竟关羽是跟自己从草根一路打过来的,就算要杀他,也不是马上就动手的事。而马超就不一样了,他首先是降将,之前也是诸侯之后。他投靠刘备的目的就是为了复仇,而一旦这个目的达到了,他会有自己的想法,不能说有谋反之心,至少也有割据之意。其他人相对安全,主要看一统天下之后谁膨胀的厉害,膨胀的越厉害的,就越有杀身之祸。相对而言,赵云最安全,因为他的官职是警卫队队长,撑死了也就是京城卫戍司令。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有些人就是只能共患难,不能同享福。


游子天涯君莫问

个人认为,刘备不会杀诸葛亮、关羽的。

历史上那些杀功臣的皇帝,首先杀的都是非嫡系人马。比如刘邦杀韩信、彭越、英布,这三人都属于盟友关系,并非跟随他在丰沛起兵的亲信(比如萧何、曹参等人)。萧何、曹参、夏侯婴、周勃、灌婴等嫡系,刘邦可没有杀。

诸葛亮、关羽都是刘备的心腹,其忠心是经过考验的。比如关羽,如果想要功名利禄,那早就归心曹操了。但他还是放弃一切,忠心于一无所有的刘备。诸葛亮也是如此。这些都是刘备统治天下的基本盘,不会杀他们的。

可能很多人认为关羽在刘备死后,会欺压刘禅。这也是不可能的。关羽虽然有一些缺点,但绝非曹操那种欺压皇帝的权臣。关羽只不过性格有些高傲、有时候对部下严苛而已。他绝对是会忠心刘禅的。

关羽被杀后,刘备宁可赔了天下,也要为他报仇。可见其兄弟情深。

刘备死后,把天下托付给诸葛亮,并给了他古往今来无人能比的权力。可见他对诸葛亮的信任。

相信他们君臣之间会永远如初的。


国史拾遗

有一句话”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来形容历代开国帝王再也合适不过了。查阅历史不难发现,开国太祖杀功臣基本都是杀掉武将,保留文官。

原因大家都心知肚明,经过多年征战,反对势力已被肃清,天下大局已定,太祖若想安坐龙庭,必先清除对自己构成威胁的潜在势力。

开国太祖为什么要杀功臣?答案就是:拥兵自重,功高盖主。

举几个例子。


汉高祖
刘邦:

刘备的祖先西汉开国皇帝刘邦就杀功臣,比如韩信、樊哙、英布、彭越等人都死于刘邦之手。这些被弄死的功臣几乎都是军事主官~从韩信与刘邦之间的一段对话就知道日后韩信必死无疑。

这段对话是这样的: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益善耳。”

瞧瞧,这么厉害的将领万一自己hold不住那简直就是灭顶之灾,与其留个不安定隐患还不如提前干掉你!

反观人家文官萧何,虽然功劳巨大,却只是文官,俗话说秀才造反,十年不成,本身就没多大威胁,还能辅佐帝王开创盛世,因此能得善终。

宋太祖赵匡胤杯酒释兵权


这个开国太祖就比较聪明了,既收回兵权又没杀害功臣。仅仅凭借几句话几杯酒就成功达到目的。

摘自原文:出处《宋史·石守信传》

乾德初,帝因晚朝与守信等饮酒,酒酣,帝曰:“我非尔曹不及此,然吾为天子,殊不若为节度使之乐,吾终夕未尝安枕而卧。”守信等顿首曰:“今天命已定,谁复敢有异心,陛下何为出此言耶?”帝曰:“人孰不欲富贵?一旦有以黄袍加汝之身,虽欲不为,其可得乎?”守信等谢曰:“臣愚不及此,惟陛下哀矜之。”帝曰:“人生驹过隙尔,不如多积金、市田宅以遗子孙,歌儿舞女以终天年。君臣之间无所猜嫌,不亦善乎。”守信谢曰:“陛下念及此,所谓生死而肉骨也。”明日,皆称病,乞解兵权,帝从之,皆以散官就第,赏赉甚厚。

宋太祖以杯酒释兵权的手段温柔的收回了兵权。


明太祖朱元璋

这家伙就厉害👍了,他不仅杀武将也杀文官。这些被搞死的功臣就连有皇帝亲赐的免死金牌“丹书铁券”也没能保住性命。

明朝建立之后,朱元璋论功行赏,封六人为公爵——韩国公李善长、魏国公徐达、郑国公常茂(常遇春的儿子,常遇春去世较早)、曹国公李文忠、宋国公冯胜、卫国公邓愈。他们是国家和军队的卓越领导人,精英中的精华、英雄中的勇士!

28位大将军被封为侯爵:汤和、唐胜宗、陆仲亨、周德兴、华云、顾时、耿炳文、陈德、王志、郑遇春、费聚、吴良、吴桢、赵庸、廖永忠、俞通源、华高、杨璟、康茂才、朱亮祖、傅友德、胡美、韩政、黄彬、曹良臣、梅思祖、陆聚、郭子兴(已去世)等。

除汤和郭英少数几位开国功臣之外,其余的被他杀了个干净。号称古代史上第一屠夫。明朝的开国元勋、文臣武将几乎被他屠杀殆尽。而且手段残暴,剥皮塞草,剁手跺脚,千刀万剐……等等刑法不一而足。在位三十一年期间,被他杀掉的功臣、贪官、或者被株连的其余人等总共超过15万人。

综上所述,假如刘备得天下的时候,五虎上将等军事将领都尚存人世,首批遭殃的便是这部分。关羽、张飞、赵云、黄忠、马超等人无一幸免。反而是诸葛亮虽然曾经带兵,但本身并非军事将领,再有国家新建,百废待兴,离不开诸葛亮这种搞经济建设的好手。诸葛得以幸免于难。


当代包不同

自然是关羽,关羽这个人很狂傲,谁都不放在眼里,所以才有私自行动,攻打樊城,放水淹了曹操的七军。虽然表面上取得了胜利,但客观上却让曹操和孙权都感到关羽的恐怖。于是曹操和孙权私下勾勾搭搭,刘备和孙权的联盟不知不觉解散了。

因为有了关羽,刘备内部也不团结,对待黄忠,关羽心高气傲,看不上。甚至气愤地说:大丈夫岂能与老卒为伍?对于马超,关羽总是想和他比试比试;关羽看不起同僚,因此关羽在前线作战的时候,后方的糜芳、傅士仁投奔了东吴,只是关羽后来大意失荆州,败走了麦城。

关羽这个人一向看不起读书人,因此当时的知识分子也不看好关羽。这样极不利于蜀汉内部管理。因此一旦刘备取得天下,绝不允许牛气哄哄的关羽出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