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鹰重型火箭的单次发射费用为什么能被压缩到9000万美元?

Sunchild

SpaceX猎鹰重型火箭才有了一子级回收技术,第一级三个助推器可以回收使用,当然报价就便宜了。不过现场是回收了两个,还有一个降落失败。重型猎鹰火箭报价9000万美元其实还不是一个确定的值,需要建立在第一级三个助推器全部成功回收的基础上,目前回收技术还没有完全成熟。还有一点,就是翻修费用,梅林1D的翻修费用目前还无法实现百万级,也就说修一发梅林1D,差不多可以买一个新的。

但这个技术总归会便宜下去,按照SpaceX自己的估算,猎鹰重型在9000万美元一次。第一次发射中,我们看到两个助推器几乎同时降落到卡纳维拉尔角。然而,第三核心助推器却降落失败,当火箭第一级返回到大西洋的自动驳船时,视频信号被切断了。

随后我们知道,第一级降落失败,降落到了海上漂浮着。这种情况对于SpaceX而言目前还经常发生,随着火箭着陆技术的成熟,第一级降落的问题将在不久的将来得到解决。重型猎鹰火箭报价便宜还有一个因素,就是梅林1D发动机其实不是什么高科技玩意,也没有采用高大上的全流量分级燃烧技术,梅林1D发动机的特点在于高推重比还有低廉的价格,就像神车五菱之光那样,别看它烂,但是拉货拉人样样精通。

马斯克就是用过时的技术改进了一下,搞出了宝骏730这样的玩意,比五菱高大上,价格又便宜。马斯克下一代猛禽火箭已经在设计中,点名了采用全流量分级燃烧技术液氧甲烷发动机,一枚相当于三枚土星五号,如果猛禽发动机被搞成功,那才叫一人之力击败举国模式。


太空伊卡洛斯

火箭发射是一个相当烧钱的事情,因为火箭发射都是一次性的,不论多么精细的设计多么贵重的设备都不免化为一堆残骸。这也是为什么想发展航天事业必须有雄厚的经济基础的原因。然而这一情况已经在发生改变。SpaceX已经在猎鹰火箭上实现了回收技术,使用过的火箭可以再次使用,大幅度降低了发射成本。据说,前不久发射的猎鹰重型成本仅为1.5亿美元,一级火箭和助推器回收后成本仅为9000万美元。相比之下德尔塔Ⅳ型发射成本为4亿美元,载重却只有猎鹰重型的一半。原因主要有两个,一个是猎鹰重型的回收技术,一个是其本身结构导致的。

猎鹰重型的设计其实是冒着很大的风险的。猎鹰重型可以看做有三个猎鹰九号火箭“拼凑”在一起。因为梅林发动机本身结构小巧,所以每一个猎鹰九号可以装得下9台,重型猎鹰总共由27台梅林发动机驱动。这种发动机在设计上实在算不上先进,其比冲远不如中国长征五号上使用的液氧煤油发动机,但是梅林发动机厉害之处在于它通过非常原始的燃气发生器循环设计,实现了极高的推重比(即发动机的推力和自身质量的比)。据称,梅林发动机拥有高达180的推重比。这个优势再和猎鹰的箭体设计结合起来,猎鹰重型的近轨运载系数能有0.4447,相比之下长征五号仅有0.02847。

除了显而易见的能节省成本的火箭回收,利用结构简单,价格低廉的发动机实现了如此性能,也是猎鹰重型效费比高的一个因素。而且,SpaceX同时启动了27个发动机,完美的解决了发动机之间的震动造成的影响。因此,和联盟的发射成本相比较,猎鹰重型就显得节省了许多。


浩汉防务论坛

SpaceX公司创始人伊隆·马斯克吹了7年的牛成终于成为了现实!

重型猎鹰火箭之所以发射成本底,主要就是再火箭的回收利用技术上取得了巨大突破。马斯克的团队还在3年前就在全世界率先实现了火箭“回收”的技术,让以往发射后就彻底废掉的、但造价极为昂贵的火箭推进器等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定向回收并再次利用,从而“颠覆性”地解决了火箭发射最主要的成本问题。此前的“猎鹰9号”火箭也是凭借这一先进技术,成为了目前全世界成本最低廉,性能也最为稳定可靠的火箭,也因此成功占据了目前全世界火箭商业发射市场的绝对份额,几乎把原本占据市场主流的欧洲和俄罗斯全都挤了出去!

“长征5号”的升空令我们从“航天大国”成为了“航天强国”,但我们可千万不能因此就“飘飘然”,觉得自己很牛了。这家私人公司成功发射的“猎鹰重型”更应该让我们明白脚下的路,加油!中国航天!


军情一线

注意这里spacex是将载荷50吨的重型火箭发射成本降低到了9千万,而后面的1.5亿可不是说重型火箭。

一级火箭的成功回收,是spacex的制胜秘诀。如果这的达到重复利用30次,人类定居太空就完全能够实现,算一只脚迈入太空文明了。


追心的稻草人

这有两个原因,一是它用的引擎是大量生产的标准化的梅林发动机,二是它的可回收技术。多数人只知第二项,依我看第一项更节省成本,我们买一双42的皮鞋可能要300~500元一双,但穆铁柱身高2米2,可能要穿55的鞋,哪可能皮鞋厂要为它特制,会要他3000元一双。

马斯克这种反弹琵笆的作法,着实叫人为他捏了一把汗,因为梅林发动机推力小,为有足够的推力,仅第一级就用了27个梅林。这会产生两个问题,一是连接管路复杂,二是火箭🚀速度极快,控制27个梅林推力平衡这才是一绝。马斯克作到了。牛!

中国长五仅用了8台推进器,长五失败原因与推进器太多(比以前的长征系列而言)有关,仅从这一点而言,你看马斯克牛不?27个发动机要在亳秒级相互调节,难呀。


心灵季节1

当年美国航天飞机也能重复使用,号称可以降低90%的成本,结果成本反而高于一次性火箭。马斯克报价那么低实际上是因为之前发射失败次数太多,可靠性没有经过时间检验,为了打入市场不得已赔本赚吆喝。一种没有经过长期成功发射检验的火箭报价高了肯定没人买。


军迷爱军

航天发射是高风险的事业,基本上成败各占50%。为了降低风险,每次航天发射前都要投商业保险,以减轻风险成本!有些商业发射为了争夺市场,把发射价格定的很低,这是为了市场推广的需要,并不是成本就那么低!就像滴滴打车,初期烧钱是为了占领市场,一旦占领了市场,最终价格要提高,回归市场本身!否则,企业不能得到良性发展!因此,航天发射不能看成本高低,关键是能确保发射成功!


米饭猴

马斯克也没有量产吧???我感觉跟量产没关系,跟回收有一点点关系。。。主要是成功率,精确度差距节约下来的钱。航天技术总不能飞出去偏差几千公里吧。。。。精确度上来了,钱就花大了。


方石磊

私人赞助,这是实时传回的画面,相当震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