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海投資這件事,中國依然比你想象的要厲害

慢點走,快點到。觸角已經佈滿全球的中國資本,其實質運作能力已經遠超大眾對中國金主“大撒幣”的刻板印象。

貝恩公司最近給出的一份名為《在中國企業走出去的浪潮中,嚴格的併購規則預示著更好的結果》的報告顯示,中國在2015-2017年的境外併購活動,佔亞太地區活動總數的比例超過了40%,而且以獲得全部和控股股權為目標的交易數量大幅增加。

出海投資這件事,中國依然比你想象的要厲害

另一個重要演變,是私營企業完成的境外收購數量的增長速度遠快於國有企業。我們預計,由獲取新能力和進入全球市場兩大目的推動的境外併購,將在短期內取得強勢發展。

商務部數據顯示,2018年1-9月,我國境內投資者共對全球155個國家和地區的4597家境外企業進行了非金融類直接投資,累計實現投資820.2億美元,同比增長5.1%。

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近日發佈的《全球投資趨勢監測報告》顯示,今年上半年全球外國直接投資總額約4700億美元,較去年同期下降41%,整體水平處在歷史低位。不少分析認為,在一些國家對外國投資監管趨嚴、全球外國直接投資下降的背景下,我國對外投資取得這樣的局面實屬不易。

中國資本的三個階段演化

自改革開放以來,出海的中國資本形態已經迅速發生了三個階段的演化。

2008-2012年是出海中國資本的第一階段,以獲得自然資源儲備為主要目的;第二階段發生在2013-2015年,發展到主要以引進品牌、技術及其他能力為目的。藉此,中國企業能提升自身在國內市場的業務地位。

2016-2017年,出海的中國資本進入第三階段,中國企業在著手展開境外併購時,通常旨在幫助自身實現制勝國內和輸出海外市場的雙重目標,在支持自身提升國內競爭地位的同時,為全球擴張做好準備,特別是在其他發展中市場。

出海投資這件事,中國依然比你想象的要厲害

中國資本三個階段在海外發生的700多筆交易的研究數據表明,目前,醫療行業的境外併購增長尤為迅速。

2016至2017年,醫療行業境外併購交易金額較2013-2015年增長了217%,達到所有行業平均增速的兩倍以上。消費品和零售行業的境外併購交易金額增長135%。同時,醫療行業境外併購交易數量在增長124%後也冠絕所有行業;高科技/媒體/電信行業的交易數量也有85%的增長。

2008-2012年,無論是在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石油天然氣和採礦業都是中國企業最大的收購目標。現在,這些資源型收購僅佔中國境外併購的一小部分。2016-2017年,中國企業在發達國家市場的主要收購目標集中在高科技/媒體/電信、化工、消費品和零售等行業;而在發展中國家,中國企業併購最多的是公共事業和新能源領域的企業。

同時,以控股為目的的交易數量在增多。2016-2017年,全部股權交易的數量增長了兩倍有餘;50%- 100%股權交易的數量也增長了三倍還多;私營企業境外併購交易金額增速高於國有企業。

歐洲和北美地區是中國企業境外併購最大的投資目的地,在交易金額和交易數量上兩個地區都處於領先地位。拉美地區正在迎頭趕上,現階段該地區的交易金額增長了105%。

出海投資這件事,中國依然比你想象的要厲害

目前,藉助境外併購,中國企業得以在巴西、印度和印度尼西亞等國獲得公用事業、建築和互聯網業務的市場份額,並將繼續保持良好的發展勢頭。

其中較為矚目的當屬阿里巴巴的海外投資,尤其在2017年與今年,阿里巴巴更加註重對海外創業公司及電商公司的投資,如對印尼Lazada的股份,阿里巴巴的持股比例從51%提升至83%。

根據貝恩的分析,中國在2015-2017年的境外併購活動佔亞太地區活動總數的比例超過了40%,而且以獲得全部和控股股權為目標的交易數量大幅增加。具體來說,

2016-2017年(第三階段)目標獲得100%控股權的中國境外交易的數量,比2013-2015年(第二階段)的數量翻了一番,目標獲得50%至100%所有權的交易數量增加了三倍多。

中國資本的制勝模式

貝恩報告指出,在當前發生的海外交易中,更多的中國收購企業開始尋求一定的交易頻率和規模。

事實上,也的確只有當併購交易達到一定頻率和規模時,才能為企業創造最大價值,而中國資本已經開始顯示出這種規律:經常進行規模性併購的企業,表現更為出色,平均股東總回報高達18.6%。這樣的公司包括健合集團、七星雲集團、攜程和山東如意科技集團。

出海投資這件事,中國依然比你想象的要厲害

其中,健合集團的案例是,通過招募具有全球經驗的專業併購人才,關注收購品牌之間的渠道和分銷協同效應。得益於此,健合集團在2012-2017的年化股東總回報達到了18%。

其次,更多的中國收購企業建立了可複製的境外併購模式和成熟的能力。以山東如意集團為例,這個公司原本是一家地區性的毛紡、棉紡和服裝生廠商,從2010年起,在一個專業團隊的幫助下,如意收購了10多家公司,圍繞紡織和服裝產業鏈進行整合。

比如收購澳洲上游企業Lem- priere Wool,確保高端原材料的供應,引入棉紡技術。通過併購上游企業,如意也提高了在棉紡技術方面的聲譽,在全球高端市場贏得更多份額,為進一步滲透奢侈品牌發揮重要作用。

出海投資這件事,中國依然比你想象的要厲害

如意的可複製模式包括與第三方合作開展盡職調查,聚焦整合協同效應,無論是在供應鏈還是市場領域。這種可複製模式的主要特點,是保持被收購公司的運營模式大體不變,並留住關鍵員工。

這個模式的效果十分顯著:憑藉頻繁併購的戰略,如意的股價在過去五年翻了一倍。現在,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開始提升自己的兼併購能力,以便在進入全球市場時能夠應對複雜的環境。

第三,越來越多的企業選擇範圍交易,即收購目標與收購方業務有關聯,但也有區別。此類交易可以幫助收購方進入新的市場、產品線或渠道,而不是規模交易,即收購目標和收購方業務重合度較高,此類交易可以幫助收購方擴張現有業務。

範圍交易執行起來有些棘手,因為對於企業來說,傳統的併購整合指導方針往往不再有用,需要收購方跳出條條框框,另尋他法。同樣,管理多樣化業務組合也比管理傳統規模化企業難度要大。不過對於採用了正確的可複製模式的中國企業來說,範圍交易可能實現非常不錯的成果,即一段時間內更快的增速、更高的股東回報。

出海投資這件事,中國依然比你想象的要厲害

不過,出海的中國資本依然在2017年呈現出一定的向內收斂趨勢。

2017年度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統計公報顯示,去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1,582.9億美元,同比下降19.3%,為自2003年中國發布年度統計數據以來首次出現負增長,但仍為歷史第二高位,僅次於2016年。

貝恩認為,併購交易的減少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包括貨幣貶值、以及企業對於中美貿易摩擦可能會對國內企業盈利,及其在美國市場發展機會產生不利影響的擔憂。此外,對美國、德國、澳大利亞和其他市場的投資限制,以及中國政府對境外投資的嚴加管控,均對併購交易產生了不利影響。

自2016年底,中國開始規範對外投資秩序,中國資本的對外虛假和盲目投資已然減少。當前投資增長幅度不大,但都是理性投資的結果。

中國境外併購市場能否持續繁榮,取決於中國企業是否繼續渴望通過併購獲取新能力,以強化他們在國內市場上的地位並在海外市場取得增長,從而確保在行業內的領先地位和競爭優勢。在建立可複製模式的同時,中國企業還需著眼未來。

無論在中國,還是其他地方,企業想要實現成功的境外併購,必須緊跟不斷變化的全球市場環境,及時調整、改變自身的兼併購戰略。

文 | 阿崽

本文由出海傳媒(ID:chuhaimedia)出品,轉載請標明出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