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历史」不想继承家业 “浙商二代”玩酷资本找出路

「口述历史」不想继承家业 “浙商二代”玩酷资本找出路

陈越孟,浙江慈溪人。历任惠康集团董事、执行总裁。浙商创投股份有限公司创始合伙人、董事长、总裁,中国民建浙江省委会副主委、浙江省政协常委。


陈越孟

创投是我一辈子的事业

中新社 汪恩民 谢盼盼 童笑雨

以资本的力量推动产业转型,是创投机构的使命之一。正是浙江的体制机制优势为创新提供了良好的土壤和环境。如果我重新选择,我还是会选择在商界奋斗, 因为我身上流着浙商的血液。

浙商二代的弃文从商之路

20多年前,我还在杭州大学中文系读书,那时的理想是当一名记者,或者作家。第一个改变从大学毕业开始。当时班里仅有的两个留杭名额是去省级机关,我争取到了去省政协工作的机会。我是文秘,主要工作是写报告,还有跟各色人等打交道,这份工作让我为人处世的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但几年下来我觉得这份工作不能体现自己的想法和才能,就想到了离开。1992年,小平同志南方谈话后,全国掀起了“下海”经商热潮,有很多同事、同学白天上班,闲暇的时候,就在思考如何经商。我受他们的影响还蛮深的, 就想到了“下海”。惠康电器是我们家的家族企业,父母觉得小儿子在省级机关工作,是非常有面子的,所以一听到我要“下海”,家里人都很反对,为此还召开了一次家庭会议,想劝我回头,但我去意已决,他们也只能同意了。

于是1996年,我“下海”了,在家族企业里负责全国销售,同时兼任房地产业务主管。我这个人不善烟酒和应酬,那时候的市场销售需要在酒桌上左右逢迎,我其实不适合这种交往方式。我就用我自己的方式和别人交流,别人反而觉得我很真诚,再加上惠康电器在我老家慈溪当地是数一数二的企业,从不欠人家一分钱,连银行贷款都没有,企业留下来的诚信基因是非常强大的,因而大家也都信得过我。恰逢家里要发展房地产,我那时就铆足劲干,每周两三趟往返杭州和慈溪,觉得十分忙碌和充实。但有时会想,这还不是我的兴趣, 我还要继续寻找。

当时中国经历了几十年的高速发展后,传统制造业面临发展模式的瓶颈, 即利润薄弱,竞争激烈,亟须转型。2006年,为了让家族企业更好地适应新经济市场,我推动惠康集团走上了改制上市之路。

正是因为这次改制,让我接触到了资本市场、投资、创投等新鲜的事物, 而且十分感兴趣。于是我再度辞职,虽然这次辞职依然遭到了反对,但最终家人还是选择继续支持我。

2007年9月的一天,我和浙商二代华晔宇同时参加一个饭局。席间,有企业家朋友感叹,传统行业的发展到了一个瓶颈期,积累的资金不知投向哪个领域。我说,可以从积累的资本中拿出一部分,共同成立一个创投公司。这一想法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同,华晔宇当场就表示要跟着我一起干这个创投企业。不久,同有浙商背景的徐汉杰也加入到我们的创投筹划小组。

那天秋高气爽,在曲院风荷里,我和徐汉杰、华晔宇一起交流成立创投公司的想法。三四个小时的交流,把所有事情都聊透了,我们三个人一拍即合, 决定共同创业。9月底我们到处收集材料,借鉴别人的路演材料,并形成了方案。从有成立公司的想法到国庆后正式路演和资金到位,再到工商部门登记入案,我们只用了45天时间。到了11月16日,浙商创投就成立了。

「口述历史」不想继承家业 “浙商二代”玩酷资本找出路

图为浙商创投揭牌仪式在省人民大会堂顺利召开。供图

在这期间,我跑了大概20家浙江著名的企业,回过头来想想,我自己当时也是个新兵,从未接触过创投这个行业,把他们在一两个小时之内说动,勇气还是蛮大的。当然这一次成功,有很多因素在里面,有可能是家族企业的信誉,也有可能是我们的构思和想法让他们感兴趣了。

站在浙商的肩膀上做创投

浙商创投从成立之初就带有浓重的浙商色彩,汇集了包括喜临门、传化、滨江房产、红石梁、惠康等一批著名浙商企业的资本。当时我自己就投了1亿元做基金,成为省内唯一一个既是有限合伙人(LP)又是普通合伙人(GP)的 创始人。这样别人把钱交给你,还有不放心的吗?

浙商创投成立11年以来,投资了150多家企业,管理资产规模超过500亿元。回过头看,“浙商”是浙商创投的基石,我做创投的起点比较高,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自己生活的圈子里有许多优秀的浙商企业家。浙商创投的500多个LP都是成功的浙商企业家,当我们投资某个项目时,他们可以给出相应的投资建议,同时可以给予被投企业需要的帮助。

当然,我们投资的标准,就是看这家企业对行业是否会产生影响,也就是这家公司最终能不能领跑整个行业,能不能成长起来,并最终赢利。

我们第一个投资项目就是华数传媒,从抉择到正式投资,成为其第二大股东,我们仅用了20天。

我们三个创始人都是文科出身,所以对文创产业投资特别有感觉。当时华数传媒总部在杭州,其董事长也刚好熟悉,该企业正处于国企改制、经营上市阶段,就有引进新股东的需求。同时,正好一家外资机构需要溢价让渡手中持有的股份。我们也看准了华数传媒代表着数字电视的发展方向,而且它要牌照有牌照,要内容有内容,并且行业的垄断性非常强,市场前景广阔。

「口述历史」不想继承家业 “浙商二代”玩酷资本找出路

图为华数上市答谢晚宴现场。供图

当然,我们也会和每个创始人聊天,随便什么内容都聊,跟业务无关的东西也聊,就想通过聊天的一两个小时去观察这个人有没有成为董事长或者是行业领袖的潜质,以及他对员工的感召力、家庭情况和经验等。2009年投资华策影视的时候,就是这么做的。

华策影视是继华谊兄弟后在创业板上市的第二家民营影视机构,并不起眼。当时也有比华策影视大的影视公司,比如海润、小马奔腾等,可是我们就注意到华策影视有很多亮点。首先就是他们有规范性,其次就是他们有做好影视的决心。很多公司都是名导、名演员制,只有华策影视是以编剧为核心,股东队伍里也有麦家、邹静之等名编剧,我觉得这就是华策影视与其他影视公司不同的地方。

结果是我们的投资直接推动了华策影视走上资本市场,产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这笔投资,实现了五方共赢,对浙商创投、出资人、员工、社会和华策影视来说都有相当丰厚的回报。因此我觉得做投资是幸福的,因为它成全了别人,也成全了自己。

「口述历史」不想继承家业 “浙商二代”玩酷资本找出路

图为华策影视上市现场。供图

为了发挥LP的实业背景优势,同时兼顾浙商参与投资的心理需求,我们不是让基金管理人拍板投资哪个项目,而是让LP参与决策。在项目决策中, LP有充分的发言权和表决权。

因为投资经理会有意无意地隐瞒企业缺陷,而LP不会有意去美化项目, 正是这项决策对项目的风险控制起了不容小觑的作用。比如,我们准备投资的一家企业,在进一步核实的过程中发现该企业的主要客户在海外,尽调团队没办法核实,而且这家企业还存在一些政治风险。在感觉有点不踏实或吃不准的情况下,我们宁可选择放弃。

错过一些项目无所谓,还会有好的项目等着你,这就是我的投资思路。“宁可错过,不可投错”,曹操专车项目就是好项目。

其实当初投这个项目的时候有过争议。那时候是2017年,滴滴仍占据行业霸主地位,诸如曹操专车、易到用车、神州专车等品牌只占据小部分市场份额。很多人觉得,我没必要花10亿元去投这样一家公司。为此,我专门把大家叫到办公室,一点点分析我要投资的理由。第一点,就是我们和吉利有过合作,曹操专车的创始人也是吉利出身,我对他们比较放心。第二点,它所用的车都是新能源车,符合当下绿色出行、环保的消费观念。第三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即专车司机是曹操专车员工,车辆归平台所有,平台把控力比较强, 这在一定程度上能保障用户使用曹操专车的安全性。最后,曹操专车项目于2018年4月份交割,我们也帮助对方完成了A轮融资。

现在回过头来看,我的选择是明智的,也尽到了一个投资企业的责任。我一直以为,不要成为一名纯粹的财务投资者,只过分注重经济效益,而是要帮助所投的企业谋得长足发展,甚至以此推动社会发展。

这也是我投资虹软(杭州)科技有限公司的初衷。这个项目和曹操专车在差不多时间完成交割,当时和其他人产生的分歧也是在价格上。这是一家影像和视频多媒体公司,对于杭州这个创新城市来说,非常需要这样的公司来带动新兴产业的发展。我不希望因为价格的原因,错失这么一家优秀的企业,可以说,这也是一名投资者的“偏执”吧。

其实可以发现,老一辈的浙商,靠的是敢闯敢干的精神,新一代的浙商需要的还是敏锐的市场眼光和投资机会。我是“浙商二代”,可能骨子里就有一个愿望,希望能把浙江优秀企业一个个推到台前来。

当然,海外并购市场也是我们发展的目标。目前我们正策划在欧洲发行美元基金,计划于2019年3月份完成。投资人全部来自国外,而非华人,这也是中国创投公司在欧洲发行的第一只海外基金,以此帮助中国的上市公司做海外并购。

很多人问我,是如何看待“富二代”和“创二代”这两个称号的。我想说, 我更喜欢“浙商二代”的称号,因为我觉得在我身上传承着老一代浙商勤恳务实、诚实守信的精神,又多了一些创新思变、开拓进取的精神。

「口述历史」不想继承家业 “浙商二代”玩酷资本找出路

图为陈越孟获2011风云浙商。供图

以己之力助浙江经济转型升级

现在我除了投资,还有一个身份不能忘却,那就是民建会员。

加入民建也要感谢我的这个职业。当时一年一度的中欧风险投资论坛都是由民建举办的,我曾多次参加论坛,成为他们的发言嘉宾。在众多民主党派中,民建对风险投资最为重视,因此我也就成了民建一员。我现担任民建浙江省委会副主委和民建浙江省企业家协会会长,我也利用专业知识,帮助一些中小企业成长,为他们引进资源。

在浙江政协会议上,我每年也都是围绕创投行业如何推动浙江金融改革、创业创新和助推浙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建议。2017年,浙江发布“凤凰计划”,我的建议也与这一块内容有关,助推中小企业发展,帮助浙江经济转型升级。虽然建议在实施过程中可能还有一定的差距,但我也非常欣慰。

2015年10月19日,作为民营创投机构代表,我和全国十几家投资公司的董事长一起,在中关村受到李克强总理的接见,并作沟通交流。当时国家刚提出创业创新,又是国务院《关于促进创业投资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前夕,等于是邀请各位企业家代表参与座谈会。当时我就向总理简单介绍了浙江创投近年来的发展,也聊得十分高兴。

对接资本市场,企业是主体,中介机构是关键。“凤凰计划”公布后,浙商创投组织专门的队伍,对浙江省内净利润在1500万元以上的企业进行了一次大调查,目前已经形成一个庞大的数据库。目前,浙商创投成立了浙江“凤凰计划”最大的专项基金,一方面推动浙江中小企业转型,另一方面推动浙江已上市企业的并购重组。我们希望,用资本市场的力量助推浙江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

浙商创投这些年来的发展,我觉得可以用两个词来概括。

第一是完全市场化。浙商创业创新生态环境的发展受益于浙江创业投资的快速发展,而创业创新的大力发展为创业投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土壤,必将反过来促进创业投资的良性发展。当前浙江的创业创新处于全国第一梯队, 也有很多的创业创新公司,为创投公司提供了不少机会。

第二就是共享。因为创投是风险投资,任何项目投资都有风险,我们的理念就是风险共担。当然,遇到一个好的项目,也不是一家独霸。

「口述历史」不想继承家业 “浙商二代”玩酷资本找出路

图为浙商创投人不忘初心,历经十年砥砺,在井冈山进行年中会议。供图

我知道,中国创投机构在国家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将会发挥更大更重要的作用,这个行业大有可为。黄金十年、黄金二十年完全可以期待。同样,创投是我一辈子的事业,今后的二三十年时间,我肯定只做浙商创投这一件事情。

40年壮阔东方潮

40年铁笔写春秋

近日,为纪念改革开放40年,由中国新闻社浙江分社编撰的《浙江改革开放40年口述历史》由浙江科技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

「口述历史」不想继承家业 “浙商二代”玩酷资本找出路

本书访问了李泽民、柴松岳、吕祖善、厉德馨、李金明、仇保兴、周国辉等多任党委政府负责同志,同时收录了步鑫生、鲁冠球、冯根生、宗庆后、马云、李书福、南存辉、沈国军等多位浙商的创业史,何水法、胡宏伟、叶翠微等各界代表人物也在书中叙述了他们的故事。

该书记录了浙江人民在改革开放40年中

最真实的集体记忆

记录了浙江大地在改革开放40年中

最生动的发展故事

致敬改革开放

「口述历史」不想继承家业 “浙商二代”玩酷资本找出路

本书现已向社会公开发行

欢迎咨询

「口述历史」不想继承家业 “浙商二代”玩酷资本找出路

账户名称:杭州中新网讯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账号:19010401040007559

开户行:农行杭州海外海支行

联系人:应少萍

电话:189 5718 9080,0571-88325075

传真:0571—88325000

转载须注明:本文原题为《陈越孟:创投是我一辈子的事业》作者中新社汪恩民、谢盼盼、童笑雨,选自中国新闻社浙江分社编撰的《浙江改革开放40年口述历史》一书,微信首发于中新浙里ID:ZJXWZZC。______获授权转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