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最重師生情,就連鉅貪和珅也不例外

清乾隆後期,浙江人高仲求以舉人身份參加清廷“大挑”,獲得一等,被分發到陝西擔任鳳縣縣令。當時甘肅、青海一帶爆發回民起義,大將阿桂和參贊大臣海蘭察坐鎮蘭州調兵遣將,四處鎮壓。高仲求到任沒多久,就被上級指派押運糧餉送至蘭州大營。運餉是件苦差事,一旦誤期或數量不對,影響了前方戰機,可能就會掉腦袋,所以同僚們將這個球踢給了無後臺、無靠山的高仲求。高仲求自然洞悉其害,但初來乍到又不敢違抗上級命令,只好強行振作攬下壓糧官的差事。

古人最重師生情,就連鉅貪和珅也不例外

事有不巧,運糧隊剛離開鳳縣進入甘肅兩當境內,就被當地強盜搶劫一空。糧餉一丟,壓糧官必定被問罪下獄,前途盡失。高仲求自然不願就此完蛋,他思來想去覺得丟糧一事兩當縣令也有責任,畢竟他沒有肅清縣境,導致強盜橫行無忌。所以,當他見到兩當縣令說清原委後,兩人皆面如死灰,長吁短嘆。後來兩當縣令開口詢問說:“事急矣!如果沒有京中大佬替我們從中斡旋,你我即使不至於問斬菜市口,也要把牢底坐穿。你在京城待了那麼久,有沒有認識能幫上忙的人?”高仲求搖搖頭,說:“京城大佬我一個都不認識。當初我在京師時曾擔任過八旗官學教習一年,不過已經是近二十年前的事情了。”兩當縣令聽完一躍而起,抓著高仲求說:“那我們有救了!按照年份推算,當今皇上面前最紅的和大人應該曾受教於你。你現在就上京走他的門路,事情肯定可以解決。”高仲求面帶遲疑,過了一會說:“和大人跟隨我讀書時因為功課不認真,被我責罰過幾次。如今我去求他,他不會記恨嗎?”但思來想去別無良策,只好前往京城姑且一試。

古人最重師生情,就連鉅貪和珅也不例外

高仲求潛回京城當天就來到和府門前,嚇了一跳,求和珅辦事的人排著一條隊,挨個等著和珅接見呢。高仲求心中沒有把握,不敢直接求見和珅,於是賄賂了門房三百兩銀子,然後說明來意。門房見到銀票臉上露出笑容,旋又皺眉說:“你這事有點複雜,但只要我家大人開口,沒有辦不了的。你且回去,一旦有合適機會我立即通知你。”高仲求在客棧待了近半月,始終沒有消息,心中煩躁之極。一天夜裡,忽然有人敲門說和府門房有請,高仲求大喜,稍稍洗漱一下就急忙趕往和府。門房正在等著他,一見面就囑咐說:“今天可能有機會把你的事解決掉。等會跟我進入府中,千萬不可說話。”高仲求跟著門房在昏暗的庭院中走了數重門,進入一大院中。門房指著臺階下對高仲求說:“你我且跪在這裡,等我家大人出門。”

過得片刻,已是拂曉時分,室內燃起燭光,遍院通明,高仲求匍匐臺階不敢抬頭。忽然,室內有人走至臺階,問說:“這是何人?”門房起身上前低聲說:“此人曾與某年某月擔任過官學教習,如今有事來求見老爺。”問話的正是和珅,他聽完急忙走下臺階扶起高仲求,略帶歉意說:“您是我的老師啊,怎麼能行此大禮?”將高仲求請入客廳,品茗閒談,說些別後平安否之類的客套話。最後,和珅說:“我馬上就要上早朝,老師有什麼要求不妨直接說吧!”高仲求將來意告知。和珅聽後低頭略一思索,說:“這件事倒也難辦,且容我想一想。”

古人最重師生情,就連鉅貪和珅也不例外

和珅(1750.5~1799.2)

高仲求暈暈乎乎的又跟著門房走出和府,暫回客棧等待消息,心急如焚的過了十來天。忽有一天,和府門房前來道喜,一見面就半跪稱賀,從袖中拿出兩張紙,一張是蘭州大營已核收高仲求糧草的批覆憑證;另一張則是吏部公文,以高仲求運餉有功,由縣令升遷為鳳翔知府。高仲求驚喜過望,跪著大哭感謝門房。後來高仲求厭惡官場傾軋,以及對和珅專權的恐懼,所以並沒有趕赴新任,反而辭官回鄉。他在家譜中記錄了這件事,告訴子孫說:不管以後怎樣,願吾之子孫,勿忘和某人昔年救命之恩。

和珅變黑為白,專權亂政的手段由此可見一斑,所以有人說清朝滅亡的禍根在乾隆年間就已經埋下了,這是非常有道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