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汽車工業簡史:中國是如何成為一個車輪上的國家的?

從美國汽車之城底特律宣告破產,中國成為世界第一大汽車製造大國的2013年算起,中國已經在汽車產銷量世界第一的位置5年了。中國一年的汽車銷量幾乎等於其後的美國、日本、印度、德國之和。

中國汽車工業簡史:中國是如何成為一個車輪上的國家的?

但故事也就在這裡出現拐點,2018年中國汽車市場銷量增長已經停滯。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的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汽車批發銷量首現負增長,全年新車銷量2808.06萬輛,較上年減少79.83萬輛,同比下降2.76%。也就是說中國汽車工業的增長時代已經結束,即將從增量市場進入存量市場。

中國汽車工業簡史:中國是如何成為一個車輪上的國家的?

一、汽車工業起步

1953年7月15日,第一汽車製造廠舉行奠基典禮,新中國開始建設自己的第一個大型汽車工業基地。三年後的7月13日,首輛以蘇聯吉斯150型汽車為範本的解放牌CA10型載貨汽車駛下生產線,結束了中國不能批量製造汽車的歷史,掀開了中國汽車工業歷史的第一頁。

中國汽車工業簡史:中國是如何成為一個車輪上的國家的?

1958年,上海汽車裝配廠開始成批生產吉普車。

同年5月12日,由一汽研發的國產首輛東風轎車試製成功,到後來大名鼎鼎的紅旗系列,這10年中國汽車工業發展經歷了從無到有,種子一一播撒,開始生根發芽。

五六十年代三大汽車公司的起步,國家雖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但汽車業的發展仍然步履蹣跚。這種零散的產業佈局也客觀上不利於汽車業集聚效應。但這也為今天中國汽車工業的發展埋下了種子。

二、改革開放後成立的合資汽車工廠

1978年,中國汽車工業年產量136萬輛,當時世界汽車強國們年產量普遍在300萬輛以上,而美日作為最發達的經濟體都在1000萬輛以上,中國的汽車工業還顯得弱小與簡陋。

1978年,通用公司董事長湯姆斯墨菲帶團訪華,通用向中國人介紹了“Joint venture”合資方式,在中方的多方面考量下,中國汽車工業史開始了中外合資辦廠的新的一頁。

1982年,有行業管理職能的中國汽車工業公司成立,任務是協調中國汽車工業的發展,並逐步形成支柱產業。在啟動重型車、輕型車、發動機的大布局後,轎車生產的嘗試提上了日程。

1983年5月北京汽車製造廠與美國AMC汽車公司(後來外方改為收購了AMC的戴姆勒-克萊斯勒公司)簽約合資。

1985年3月在上海市政府主導下,上海拖拉機廠和上海汽車廠為中方出資人,與德國大眾合資成立上海大眾公司。

中國汽車工業簡史:中國是如何成為一個車輪上的國家的?

1985年9月廣州市汽車工業集團公司與法國標誌公司合資成立廣州標誌汽車有限公司。

1986年天津汽車工業公司與日本大發公司和豐田公司合作,以許可證方式引進產品技術,由天津微型汽車廠生產夏利轎車。

1990年11月20日,一汽大眾公司合資合同正式簽約。

當年一汽和上汽都是傾向於與美國汽車公司合資的。但是大眾公司抓住了機會,大眾的長遠眼光為其帶來了巨大的收益。從1985年上海大眾成立再到1989年德國人將價值4億美元的總裝廠免費送給中國一汽,大眾高標準的生產模式在中國落地,開創了中國當代轎車、中國汽車零部件體系與全球同步的高標準的先河。

到了九十年代,一直不被看好的中國汽車工業先後與法國雪鐵龍合資成立神龍汽車有限公司,與美國通用汽車公司合資成立上海通用,在廣州成立了廣州本田。至此,中國合資車企的格局基本確定了。

三、國產自主汽車的崛起

中國汽車產業的歷史雖然短暫,但是發展很快,30年中國汽車產量增長了26倍,加入世貿9年,平均增長超過25%,基本上是3年翻一番。產量也趕日超美,成為世界第一。但國產汽車的發展卻一直受人詬病,汽車過口比例也一直很低。自主汽車品牌競爭力低,品牌知名度低。

中國最知名的自主品牌肯定應該算是一汽的紅旗品牌,雖然紅旗從來都沒有深入百姓生活之中。1958年,紅旗牌轎車誕生,成為國家領導人和國家重大活動的國事用車。在六、七十年代,紅旗轎車便成為中國汽車工業的一面旗幟。

從1984年開始到2000年,自主品牌乘用車開始真正起步,第一家真正成為市場焦點的自主車企奇瑞汽車最早還是借用上汽的資質,奇瑞同意將35040萬元的資產(註冊資本的20%)無償劃到了上汽集團的賬下。安徽省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更名為上汽奇瑞。奇瑞轎車才得以上了國家機械局被撤銷前最後一次公佈的車輛生產管理目錄。

中國汽車工業簡史:中國是如何成為一個車輪上的國家的?

而如今早已將重點轉到了新能源電動汽車領域的比亞迪,最開始進入汽車行業,是在2003年,收購了陝西秦川汽車,成立了比亞迪汽車。2005年,在試水福萊爾轎車市場反響平平後,比亞迪推出F3這個自己真正的作品,雖然F3的“花冠頭,飛度尾”造型飽受爭議,但這款車卻締造了中國轎車市場的一個銷量神話,在2010年力壓一眾合資品牌,成為銷量最高的車型。

中國汽車工業簡史:中國是如何成為一個車輪上的國家的?

現在的自主車企第一企業吉利汽車於1997年進入轎車製造領域,以“造老百姓買得起的好車”為品牌口號,在發展初期,通過低成本策略,獲得較好的市場反響,隨後逐漸形成以“全球鷹”“帝豪”“英倫”為架構的差異化品牌佈局,成為民營汽車企業佼佼者,2010年,隨著對於沃爾沃乘用車業務的收購成功,其品牌價值進一步提升。2018年,吉利汽車銷量超過150萬輛,成為自主品牌的冠軍,僅次於三家合資車企上汽大眾、一汽大眾、上海通用。

長城汽車是我國專注SUV製造的龍頭企業,其在1998年成為真正意義上的主機廠後,開始以皮卡為原型,研發打造自主SUV,2005年,長城哈弗誕生,隨著H5、H6、H7、H8、H9等多元化車型的推出,哈弗成為很多SUV消費者的第一選擇,尤其是哈弗H6,長期佔據我國SUV銷量榜首位置。

2001年至今,隨著東風柳汽2001年推出風行MPV、長城汽車2002年推出賽弗SUV、比亞迪2005年推出F3、一汽奔騰2006年推出B70、長安汽車2006年推出奔奔、上汽榮威2007年推出750、東風風神2009年推出S30等進入乘用車領域,自主品牌產銷量迅猛增長,日益成為中國汽車工業不容忽視的一支新生力量。

中國汽車工業簡史:中國是如何成為一個車輪上的國家的?

從2018年車企銷量榜單上可以看到,吉利汽車、長城汽車、長安汽車、上汽乘用車、奇瑞汽車等自主品牌已經能夠與國外品牌相競爭,而比亞迪汽車則數年穩居中國電動汽車銷量榜單第一。自主車企經過多年發展,已經具有一定的競爭力,前景廣闊。

中國汽車工業簡史:中國是如何成為一個車輪上的國家的?

2018年新能源車企銷量排名

四、汽車零部件產業仍然有待國產化

據統計,全國汽車零部件企業高達3萬多家,並且每年還在以至少500家的數量遞增,但外資控制了汽車零部件的絕大部分市場份額,國產零部件銷售收入僅佔全行業的20%-25%。擁有外資背景的汽車零部件廠商佔整個行業的75%以上,在這些外資供應商中,獨資企業佔55%,中外合資企業佔45%。

本土零部件主要應用於自主品牌汽車,市場佔有率低。國產零部件水平不高,是限制自主車企競爭力的主要因素。對外依賴程度決定競爭價格,零部件質量決定產品質量。 在汽車電子和發動機零部件等高科技含量領域,外資市場份額高達90%,其中,汽車的電噴系統、發動機管理系統、ABS和安全氣囊、自動變速器等核心零部件的產量中,外資企業所佔比例分別是100%、100%和91%、69%。

汽車內外飾件是汽車零部件產業鏈的基礎環節,但市場體量較大,是實現自主國產替代的重要突破口。過去數年以民營企業為主的國內汽車零部件廠商在相關領域已取得市場主動權,其中以福耀玻璃、萬豐奧威、模塑科技、中信戴卡等最具代表性。中國自主汽車零部件企業發展仍需要時間突破關鍵領域。

五、銷量增長放緩,黃金時代結束?

2018年中國汽車市場經過幾十年的高速增長後,銷量首次出現下跌。從汽車保有量來看,中國大陸汽車保有量也已經達到了2.4億輛,如今在中國,不管是大城市還是小城市,堵車都已經成了我們生活中的難題。中國的汽車市場遲早將會進入飽和期,黃金時代也可能已經結束了。

中國汽車工業簡史:中國是如何成為一個車輪上的國家的?

但是巨大的汽車保有量,和遠超其他國家的汽車產銷量,將保證中國汽車和汽車零部件市場在可預見的將來仍然是一個巨大的市場,外資品牌和自主車企的競爭仍將繼續,而電動汽車的發展方向也使得市場還將會有很大變數。

-------------------------------

上林院:楊飛,經濟學博士,高校教師 ,關注財經事件與產業經濟發展,一家之言,井底觀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