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漢名相:喝酒吃肉不作為的曹參

大千世界,無奇不有。中國有個人,當了三年宰相,一件事不做,整天和朋友喝酒吃肉,典型的不作為。

可是他去世後,卻獲得如潮般的掌聲,無論是君王名臣大儒,還是小老百姓都極力稱讚他為千古賢相。

大漢名相:喝酒吃肉不作為的曹參

這個人的名字叫曹參。話說到這,大家應該都會想到一個成語“蕭規曹隨”,沒錯這個“曹”就是今天的講的主角曹參。

他是漢初的開國功臣,能文能武,本身是個非常厲害的人物。

武方面,他一生攻下二國一百二十二個縣,功勞僅次於韓信

大漢名相:喝酒吃肉不作為的曹參

文方面,他在擔任漢庭宰相之前,是劉邦長子劉肥封國齊國的相國,在他的治理下,齊國四境安寧,宇內稱頌

漢惠帝二年(前193年),宰相蕭何病危。

漢惠帝讓蕭何推薦一個繼任之人。蕭何說:“曹參!”漢惠帝一聽也覺得對,曹參能力不凡,除了他,還真找不出更合適的人選。

大漢名相:喝酒吃肉不作為的曹參

於是就宣曹參進京。

曹參進京當宰相後,過了一段時間,漢惠帝就覺得有些不對勁了。

所謂新官上任三把火,那曹參已經當了好幾個月的宰相了,卻一把火也沒點著

參代何為漢相國,舉事無所變更,一遵蕭何約束。日夜飲醇酒。就是說曹參一天嘛也不幹,就知道喝酒吃肉。

大漢名相:喝酒吃肉不作為的曹參

漢惠帝看不下去了,責備曹參。於是就帶出了歷史上一段著名的對話。

曹參說:“陛下自己考察和高皇帝比哪一個聖明英武?”皇上說:“我怎麼敢與先帝比呢!”曹參又說:“陛下看我的能力和蕭何比哪一個更強?”皇上說:“你好像趕不上蕭何。”

曹參說:“陛下說的正確。況且高皇帝和蕭何平定天下,法令已經明確,現在陛下垂衣拱手(指無為而治),我這樣一類人恪守職責,遵循前代之法不要丟失,不也可以嗎?”

大漢名相:喝酒吃肉不作為的曹參

這話把漢惠帝繞進去了,漢惠帝想了半天,竟然找不到反駁的理由。

最後只好答道:“你說得很對呀,咱們就這麼辦吧……”於是曹參便接著喝他的茶,擺他的玄龍門陣,舒舒服服地當他的宰相。

問題來了,曹參真的認為自己的能力不如蕭何,所以才凡事按照蕭何立下的那些法度來辦事嗎?

大漢名相:喝酒吃肉不作為的曹參

其實,曹參並非無能之輩,而是一個能力出眾又極聰明睿智的人。何以見得。武的方面且不說,單說文的:

公元前194年(孝惠帝元年),廢除了諸侯國設相國的法令,改命曹參為齊國丞相。

曹參做齊國丞相時,齊國有七十座城邑。當時天下剛剛平定,悼惠王年紀很輕,曹參把老年人、讀書人都召來,詢問安撫百姓的辦法。

但齊國原有的那些讀書人數以百計,眾說紛紜,曹參不知如何決定。

大漢名相:喝酒吃肉不作為的曹參

他聽說膠西有位蓋公,精研黃老學說,就派人帶著厚禮把他請來。

見到蓋公後,蓋公對曹參說,治理國家的辦法貴在清淨無為,讓百姓們自行安定。

以此類推,把這方面的道理都講了。曹參於是讓出自己辦公的正廳,讓蓋公住在裡面。

此後,曹參治理國家的要領就是採用黃老的學說,所以他當齊國丞相九年,齊國安定,人們大大地稱讚他是賢明的丞相。

否則,蕭何也不會推薦他來接自己的班了。而且要知道,蕭何當時只推薦了他一個。

大漢名相:喝酒吃肉不作為的曹參

並非是朝中無人,陳平、王陵、周勃都很有能力才幹,但是蕭何一概不薦,只薦他!還有,蕭何病重的時候,曹參就讓家裡人趕緊準備進京。

家裡人都很奇怪,問他進京做什麼。他說去當宰相,蕭何去世後宰相一定非我莫屬!能如此自信的人,沒有極高的智商能辦得到嗎?

其次,曹參和蕭何幾乎是從小長大的哥們兒,兩人一同隨劉邦打江山,都立下了赫赫戰功。

但是劉邦認為最重要的三個人中,只有張良、韓信、蕭何,沒有他曹參。

大漢名相:喝酒吃肉不作為的曹參

後來蕭何當了“國務院總理”,而他只是一個“省委秘書長”,你要說他一點嫉妒心都沒有,是絕對不可能的。

哪怕他有一點點嫉妒心,功利心,當漢惠帝問他的時候,他都絕對不會承認蕭何比他厲害。他既然認了,那絕對就是別的意思。

既然如此,曹參為什麼要不幹事不作為呢?因為他是故意不作為的。何以見得?

因為他當宰相後,擇郡國史:木詘於文辭,重厚長者,即召除為丞相史;吏之言文刻深、欲務聲名者,輒斥去之

大漢名相:喝酒吃肉不作為的曹參

就是說從各郡和諸侯國中挑選了一批質樸而不善文辭的厚道人,讓他們來丞相府擔任他的助手。

而那些追求細節完美,追求聲望的人,則通通把他們攆開。這樣做的目的只有一點,他不但不做事,他還要讓他的部下都不找事。

那麼問題又來了,曹參既然是那樣有能力又那樣聰明的人,為什麼他又偏偏裝憨賣傻不做事呢?

中國經過秦朝的暴政和秦末的反覆交戰後,民生凋敝。

大漢名相:喝酒吃肉不作為的曹參

《史記·平準書》中記載:“自天子不能具鈞駟,而將相或乘牛車,齊民無蓋藏”。

漢高祖劉邦出行都不能乘坐到毛色相同的四匹馬拉的馬車,而高級將領與文官只能坐牛車出行了。

當年的官員上車的時候肯定不會說“快,扶我上馬”。而要說,“扶我上牛”。

封建農耕社會的振興經濟,和現在的振興經濟完全是兩個概念。

大漢名相:喝酒吃肉不作為的曹參

現在說要振興經濟,國家需要制定較好的經濟政策,用投資促進來拉動,用金融槓桿來平衡。

而農耕社會的振興經濟,就只有一點,不要擾民!

別整天尋些破事來做,別收太高的稅!給農民十年二十年的自由,讓他們放開手腳生產。

大漢名相:喝酒吃肉不作為的曹參

不用多說,經濟自然就上去了,百姓自然就富裕了,國家自然就強盛了。

可以說,聰明睿智的曹參,作為農耕社會經濟學家的曹參,自然是明白這個道理的。只不過他沒有說出來。

大漢名相:喝酒吃肉不作為的曹參

是因為他說了別人也不懂。就比如漢惠帝。漢惠帝不懂,說不定還認為他在講歪理。

為了一了百了,曹參只好用漢惠帝的老爸來唬住他,這樣漢惠帝就不敢再鬧了!

漢惠帝不懂,但後來的漢文帝漢景帝肯定是懂得的,所以他們才會繼續休養生息,輕徭薄賦,開創“文景之治”。

可以說,正是因為有曹參的首倡,文景兩帝的接力,最終才造就了富裕強盛的大漢帝國。

大漢名相:喝酒吃肉不作為的曹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