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岸元:增加投資標的 多舉措緩解“資產荒”

2018年下半年以來,國內“資產荒”跡象逐步顯現。本輪“資產荒”與以往有所不同,在資金方面,央行對於短端流動性把控能力大幅增強。在機構層面,銀行、保險、信託、資管等主要融資方風控體系更加完備,防範風險能力增強的同時,也有利於實現定向降準、TMLF等定向性政策指導落地;在居民儲蓄層面,雖然目前居民增量存款攀升較快,鑑於存在理財業務向傳統儲蓄業務轉化的結構性調整壓力,銀行吸儲難度仍存。

在資產方面,企業面臨內外不確定因素增多。由於上市標的及政府信用涉入標的通常在產業鏈中議價能力較強,存量風險可能蔓延至上下游尤其是中小型企業。在資產質量分化風險仍未消除的情況下,亟待主動管理能力較強機構參與融資。不僅如此,由於經濟週期及居民儲蓄資產結構性調整,較高風險融資需求難以與資金匹配,本輪“資產荒”中仍存錯殺低估值優質企業風險。隨著定向寬鬆推進,部分資金已逐步下沉,實體債券融資規模穩步攀升,資產證券化逐步擴容。短時期內,摘掉嵌套面具的資金供需真實訴求,將逐步重新匹配,為彌補投資者風險損失,短期內信用利差仍將保持較高位置。

市場自發調節降低風險溢價和信用利差是個漫長過程,財政和貨幣當局不僅需要創新方式加速這一過程的實現,而且需要在此之前向市場提供多種投資標的,對此,筆者建議如下:

一是加快國債和專項債的發行。今年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無論是著眼於對沖經濟下行壓力,還是向市場提供投資標的,都有必要進一步加快國債和專項債發行節奏。與此同時,可以考慮在赤字率範圍、國債規模、專項債規模等方面保留更大彈性,以防範外部環境預期惡化風險。

二是建議推出雄安“金邊債券”。雄安新區開發建設投資不能完全靠中央財政轉移支付解決問題,建議推出中央財政支撐的“金邊債券”。現有常規國債融資期限較短、規模受限、利率較高,難以與雄安新區融資特性相匹配。可考慮由中央財政對國內商業銀行發行利率水平與法定存款準備金利率掛鉤的三十年期債券或永續債券,商業銀行可將此類債券用作法定存款準備金繳納,也可在銀行間市場交易。

該做法的好處,一是存款準備金利率比國債利率低約2個百分點,融資成本很低;二是發行超長期債券或永續債券,與雄安新區開發資金需求期限匹配;三是效果明顯優於一般的降準或定向降準,可精準投向雄安新區特定建設項目,避免資金進入其他領域;四是與未來貨幣政策和宏觀審慎方向並無衝突,不僅不會挑戰現有貨幣金融財政制度,而且有利於建立財政與貨幣部門之間新的聯繫。(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中證網和中國證券報立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