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

历史上出名的大臣不多,刘基绝对算一个,这位神机妙算的谋士帮助朱元璋开创了一个太平盛世。刘基,字伯温,是浙江青田县人,在他23岁的时候就成为元朝的进士,并从此踏入已经乌烟瘴气的官场。

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

元朝的官场已经变得腐朽不堪,贪官污吏横行,元顺帝昏聩无能,正是民不聊生的时候。刘伯温没有气馁,希望凭借自己的才能,为百姓做一些实事,可是在这个少数民族统治的王朝里,像刘伯温这样的汉族官员并不受重视。种种歧视让刘伯温不堪忍受,最终他选择以48岁的年纪离别了这个官场。

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

1360年,朱元璋挥师南下,因为仰慕刘伯温的名声,特意邀请50岁的刘伯温出山。刘伯温应邀前往南京,并根据当前的形势提出了“十八策‘’,刘伯温的军事献策让正处在茫然期的朱元璋豁然开朗。刘伯温在对当前各大势力盘踞的分析中指出,尽管这几大势力竞相结盟,但其实各怀心思,而且要属陈友谅的兵力最为庞大。

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

刘伯温建议朱元璋向对比较安于现状的方国珍、张士诚妥协,集中优势兵力同陈友谅进行决战,一旦陈友谅被打败,那么一切也就不成问题了。朱元璋采纳了刘伯温的计策,并在以后逐渐扫平了障碍,刘伯温还帮助朱元璋制定了北上伐元的策略。其实按照刘伯温的功绩,他完全可以成为明朝的国公,但却只被封了个诚意伯。

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

据后来朱元璋的态度来看,虽然在朱元璋对刘伯温一向是尊敬有加,但明朝的六大国公都是跟随朱元璋多年征战的老臣,刘伯温却只是半路投奔而来的谋臣而已。身为文盲的朱元璋对刘伯温的学识自然是十分敬重,但他骨子里又比较反感咬文嚼字的文人。朱元璋对刘伯温的安抚还是有的,他特意免去刘伯温的家乡青田县以后的赋税,这让青田的百姓十分感恩刘伯温。

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

1371年,朱元璋像任命刘伯温为丞相,但刘伯温深知自己一向嫉恶如仇,性格耿直,不适合世故圆滑的官场,于是婉言谢绝。朱元璋曾经问过刘伯温,除了现在的年迈丞相李善长,胡惟庸是否可以担任丞相。胡惟庸是李善长举荐给朱元璋的丞相人选,刘伯温并不知情,刘伯温评价胡惟庸为人狭隘,不适合当丞相。

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

因此胡惟庸一直对刘伯温的话耿耿于怀,后来刘伯温遭他陷害,胡惟庸暗自令人弹劾刘伯温谋反罪名,刘伯温被迫入京面圣,胡惟庸携带补药前去看望他,但在这之后,刘伯温不久就死去了。因此许多人认为是胡惟庸下毒害死他的,但还有人说很有可能是朱元璋授意的,胡惟庸此时刚做丞相,怎么会为了私仇而做这种令人怀疑的事情呢!真真假假,刘伯温这位才子已经离开了自己参与建立的大明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