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孫自有兒孫福”,它的下半句才是精華,很多人卻不當回事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有很多俗語俗句從很久的時候便流傳下來,至今仍在沿用。比如說在現在的家庭當中,如果父母過於擔憂自己孩子的未來,家中的長輩經常就會說出:兒孫自有兒孫福這句話,試圖讓父母少為自己的孩子擔心,孩子們自有自己的命數和福分。這句俗語我們經常能夠聽到,大家也十分熟悉,它的意思估計也不用小編再多解釋了吧,大家都懂的,大家可能也都知道這句話出自關漢卿的《包侍制三勘蝴蝶夢》,

俗語:“兒孫自有兒孫福”,它的下半句才是精華,很多人卻不當回事!

“兒孫自有兒孫福”,它的下半句才是精華,很多人卻不當回事


其實要說起這句俗語的下半句還是有一個小故事的。話說從前有一個姓羅的秀才,他特別愛好學習,奈何家境貧寒請不起私塾先生,而且最終也沒有考中狀元,為了維持生計,他只能去很遠的地方教書,但是他一走家裡就沒人管了,他的妻子又過慣了錦衣玉食的生活,對於這些家務大小事宜都不懂,他的兒子只能幫著自己的母親一起幹家務,久而久之,學習便耽誤了。

“兒孫自有兒孫福”,它的下半句才是精華,很多人卻不當回事


一次羅秀才回到家想測試一下兒子看能不能把他送去學習,他出了一個“天"的上聯,儘管母親百般提醒,孩子卻對出了下聯“雞屎”,羅秀才不死心又出了一個“父親”,他的妻子仍然在一旁提醒,不停的對著兒子指指自己,可是兒子卻答了個“奶”。羅秀才心灰意冷,一想到自己中舉的期望在自己孩子的身上也不能實現了,衝動之下就出家了。

“兒孫自有兒孫福”,它的下半句才是精華,很多人卻不當回事


經過這件事以後,他的妻子十分後悔,覺得是自己沒有教育好孩子的原因,更加認識到了知識的重要性,於是她想盡各種辦法攢錢給孩子請私塾先生,每天都監督孩子學習,對兒子的要求十分嚴格,終於皇天不負苦心人,在她的努力和孩子的勤學之下,孩子終於高中狀元,這也讓她十分欣慰。後來,羅秀才知道了兒子回家給母親過壽的消息,倍感興奮,便回去找自己的兒子,並寫下幾句詩,其中“兒孫自有兒孫福”的下f句就是“莫為兒孫作馬牛”,才是精華所在,只不過很多人卻不當回事

“兒孫自有兒孫福”,它的下半句才是精華,很多人卻不當回事


“莫為兒孫作馬牛”這句話我們現在很少用到了,但是它的含義我們卻不能忽視。的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福氣和命數,做父母的不能把自己的意願強加在孩子的身上,關心孩子是好事,可是如果過於操心自己孩子的將來,甚至逼迫孩子去做一些自己不喜歡不願意做的事,自然不會收到太好的效果。還有人認為為福氣是天生就註定的,應當順勢而為。不過不管怎麼說,小編還是覺得父母不用為孩子的將來太過操心,隨緣就好,可能羅秀才也是深有體會,才會寫出這句話吧,大家是不是也和小編一樣覺得這句話十分有道理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