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真的是“千古名相”吗?

三国争雄的烽烟已经消散在历史的长河之中,脍炙人口的《三国演义》似乎已经将诸葛亮定位成了千古名相。然而,诸葛亮因其用人不善与谋略上的失败,在跻身明相行列的道路上艰难地徘徊……

诸葛亮身为蜀汉丞相,才智过人,处事谨慎,“自校薄书”,“罚二十以上亲览”,以致积劳成疾。他每次出征必亲自领兵,对于军中、朝中的一切实务都亲自打理,这不仅反映出其用人无方,更反映出其不善权谋。

诸葛亮真的是“千古名相”吗?

凡事亲力亲为,并非为官之道。为官重在善用贤能,官阶越高,就越要学会宏观掌控全局,任用贤才扬长补短。诸葛亮给全国上下展示了一代重臣鞠躬尽瘁的典范,却忘了为各方将领留下一展所长的机会,忽略了将国运寄托于一人之努力的危机,从而导致了蜀国的整体实力得不到充分发挥,危难关头有才之士堙没于草莽的惨状。这便是诸葛亮不注重培养人才的后果,任其生前雄才大略,一旦英灵入土,曾经耗尽其心力的蜀国便陷入人才匮乏的危机而难以自拔。

诸葛亮真的是“千古名相”吗?

1.用人不善,岂止痛失荆州、街亭

当年刘备打算调诸葛亮入川,诸葛亮留下关于守荆州。可关于为人骄傲,拒绝执行诸葛亮联吴抗曹的战略,结果导致了大意失荆州的悲剧。错用关于守荆州,诸葛亮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对蜀汉对外政策几乎使毁灭性的打击。

马谡“失街亭”,令人扼腕叹息的不仅是失街亭带给蜀汉的惨败,更是诸葛亮再一次用人不善的悲剧。刘备在世时就已经看出马谡为人不诚实,也曾嘱咐诸葛亮“此人言过其实,不能派他干大事,仍需要好好观察。”刘备认识马谡作为一个高级参谋是合适的,但并不合适的做一个将领。诸葛亮却意识不到这一点,也没有把刘备的叮嘱放在心上。街亭一役,派马谡当先锋,王平做副将,最终“街亭失而几使孔明无退足之处矣”。

诸葛亮真的是“千古名相”吗?

2.谋略不当,耗尽心力泪满襟

诸葛亮在《隆中对》中提到:“待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兵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以出秦川,百姓有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荆州,益州,相距千里之遥,两地分兵的做法必然让刘备军团难以集中兵力的优势。其结果,关于镇守荆州被孙权军团偷袭成功,关羽父子亦命丧孙权手中。

诸葛亮真的是“千古名相”吗?

诸葛亮不愧为忠臣的表率,以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铿锵誓言立下了英魂的丰碑。但他是否堪称“千古名相”,仍为后人留下了深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