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与王国维、吴梅并称的“戏曲三大家”,赏梅勿忘齐如山

1949年1月31日 北平和平解放

七十年前的今天,平津战役胜利结束,解放军入城,北平和平解放。

即使在战争时期,人们的生活还是得过下去,生活里的喜怒哀乐不会因为战争就消失,生活中的色彩也不会因为战争就褪色。

他是与王国维、吴梅并称的“戏曲三大家”,赏梅勿忘齐如山

今天推荐的这本书《齐如山回忆录》是齐先生对个人经历的回顾。记录了他对国剧的研究、推广、对京剧艺术的改良、对清末教育制度改革的建议,从这些视角为人们展开一幅战争时期北平普通人的生活画卷。一桩桩令人心潮澎湃的事件,在齐如山平缓、雅致、略显轻快的文字中娓娓道来,犹如聆听一位慈祥渊博的老人在讲一些遥远而生动的故事。

齐如山是一个文艺的读书人,但他又绝非是单纯的一介书生。他通人情、晓事故、懂政治、有胸襟、有见识,会生活,他甚至专门研究过北平的三百六十行,同大小饭馆的厨师交谈,并著有《烹饪述要》等研究美食的书。

从晚清到民国再到解放时期,从北平到海外最终到台湾,齐如山经历了中国历史上最动荡的年代。他的一生随着中国政治社会格局几次翻天覆地的变化而重重的烙下时代的痕迹。

他生于书香家庭,自幼熟读经史,成年后游历西欧各国,谙习德法文字,做过生意,干过革命,而最大的成就是对京剧坚持不懈的钻研与推广。除了一手将梅兰芳捧上“四大名旦”之首的宝座,让京剧名扬四海之外,他留下的京剧研究著作就多达九十余种。

齐如山身体力行的从事京剧艺术改革的实践。他与梅兰芳亦师亦友,为其又编又导了大量新戏,并在舞蹈动作、服饰化妆、剧本的文学性等各方面皆开创了一代新风,为创建独树一帜的梅派艺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他的倡议奔走下,梅兰芳几次出访日本、美国及欧洲,将中国的京剧艺术带到海外。在四十年的时间里,齐如山亲访京剧伶优四千余人,不仅搜集了大量宝贵史料,而且还创办了国剧研究会,为传承中国的国粹艺术奉献了全部心血。

本书是齐先生为了躲避日军的搜捕,躲在法国医院里写成的,书里有他在抗战期间关于北平最沉痛的回忆。直到今天,虽然战争已经过去,我们仍然能从那些文字中看到纷飞的战火和人们在不平凡的时代下平凡的生活,希望世界和平有一天不再是愿望而成为现实。

齐如山(1875-1962),河北高阳人。他是与王国维、吴梅并称的“戏曲三大家”。一生致力于国剧的研究,总结出中国戏曲的八字真言“无声不歌,无动不舞”。他对梅派艺术的形成并走向成熟功不可没,后人有“赏梅勿忘齐如山”之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