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與王國維、吳梅並稱的“戲曲三大家”,賞梅勿忘齊如山

1949年1月31日 北平和平解放

七十年前的今天,平津戰役勝利結束,解放軍入城,北平和平解放。

即使在戰爭時期,人們的生活還是得過下去,生活裡的喜怒哀樂不會因為戰爭就消失,生活中的色彩也不會因為戰爭就褪色。

他是與王國維、吳梅並稱的“戲曲三大家”,賞梅勿忘齊如山

今天推薦的這本書《齊如山回憶錄》是齊先生對個人經歷的回顧。記錄了他對國劇的研究、推廣、對京劇藝術的改良、對清末教育制度改革的建議,從這些視角為人們展開一幅戰爭時期北平普通人的生活畫卷。一樁樁令人心潮澎湃的事件,在齊如山平緩、雅緻、略顯輕快的文字中娓娓道來,猶如聆聽一位慈祥淵博的老人在講一些遙遠而生動的故事。

齊如山是一個文藝的讀書人,但他又絕非是單純的一介書生。他通人情、曉事故、懂政治、有胸襟、有見識,會生活,他甚至專門研究過北平的三百六十行,同大小飯館的廚師交談,並著有《烹飪述要》等研究美食的書。

從晚清到民國再到解放時期,從北平到海外最終到臺灣,齊如山經歷了中國歷史上最動盪的年代。他的一生隨著中國政治社會格局幾次翻天覆地的變化而重重的烙下時代的痕跡。

他生於書香家庭,自幼熟讀經史,成年後遊歷西歐各國,諳習德法文字,做過生意,幹過革命,而最大的成就是對京劇堅持不懈的鑽研與推廣。除了一手將梅蘭芳捧上“四大名旦”之首的寶座,讓京劇名揚四海之外,他留下的京劇研究著作就多達九十餘種。

齊如山身體力行的從事京劇藝術改革的實踐。他與梅蘭芳亦師亦友,為其又編又導了大量新戲,並在舞蹈動作、服飾化妝、劇本的文學性等各方面皆開創了一代新風,為創建獨樹一幟的梅派藝術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在他的倡議奔走下,梅蘭芳幾次出訪日本、美國及歐洲,將中國的京劇藝術帶到海外。在四十年的時間裡,齊如山親訪京劇伶優四千餘人,不僅蒐集了大量寶貴史料,而且還創辦了國劇研究會,為傳承中國的國粹藝術奉獻了全部心血。

本書是齊先生為了躲避日軍的搜捕,躲在法國醫院裡寫成的,書裡有他在抗戰期間關於北平最沉痛的回憶。直到今天,雖然戰爭已經過去,我們仍然能從那些文字中看到紛飛的戰火和人們在不平凡的時代下平凡的生活,希望世界和平有一天不再是願望而成為現實。

齊如山(1875-1962),河北高陽人。他是與王國維、吳梅並稱的“戲曲三大家”。一生致力於國劇的研究,總結出中國戲曲的八字真言“無聲不歌,無動不舞”。他對梅派藝術的形成並走向成熟功不可沒,後人有“賞梅勿忘齊如山”之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