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寒:年味漸濃,遊子思歸

小寒:年味漸濃,遊子思歸

融媒播報:1月6日前後為小寒節氣,冷氣積久而寒,“小寒大寒,凍成冰團”。

名分和稱謂雖有大小之分,但小寒並不小,我們不能因其小而輕視其寒。總體而言,北方冷在小寒的更多,南方冷在大寒的相對多一些。

古人認為,小寒、大寒之寒溫,即偏冷偏暖,具有指標意義。只有小寒、大寒“凍透了”,來年開春之後才能順利回暖。諺語是這樣說的:

小寒寒,驚蟄暖。

小寒暖,倒春寒。

小寒不寒,清明泥潭。

小寒大寒大日頭,來年開春凍死牛。

小寒:年味漸濃,遊子思歸

“小寒風過冬”的農閒時節,其實人們也並沒閒著。此時草未萌、花未開、蟲正眠,找尋個物候線索實在不容易,但人們還是頑強地在揣摩著天氣韻律,揣摩著此時的幹、溼、寒、溫與後續天氣的呼應關係。

古人描述的小寒物語是:一候雁北鄉,二候鵲始巢,三候雉始鴝。大雁北遷,喜鵲築巢,野雞鳴叫。

二十四節氣中只有白露和小寒是完全以鳥類作為物候標識的。古人認為,“禽鳥得氣之先”,鳥類在感知陰陽之氣流轉方面有難以比擬的天賦。

古人以花、鳥、草、蟲等物候表象為各個節氣進行註解,每個候有一個候應,即提取最具代表性的一種物候,作為這個候的物候反應。然後把每個候的候應統合在一起,組成二十四節氣的七十二個候應。

七十二候應呈現的是綜合性的物候,其中關於花事的候應並不多,最著名的是驚蟄一候的“桃始華”和清明一候的“桐始華”。於是,偏愛“拈花惹草”的人們便另起爐灶,專門以花作為某些節氣的物候標識,這便是二十四番花信風。

小寒:年味漸濃,遊子思歸

所謂花信風,就是某種花、某個方向的風,在某個時節應期而至,風而有信。於是人們在此時開放的眾卉之中遴選一種花期最準確的花作為花卉界的代表,“晉升”為物候指標。

不過,各地並非每個節氣的物候都能與花相關聯。花信風始於小寒,終於穀雨,涵蓋了從隆冬到盛春的八個節氣而已。倘若長夏無冬的華南以花事來表徵節氣、物候,或許可以梳理出七十二番花信風。

小寒:年味漸濃,遊子思歸

氣象學家竺可楨先生在其《物候學》中說道:“花香鳥語是大自然的語言。重要的是,我們要能體會這種暗示,明白這種傳語,來理解大自然。”

如果能夠嚴謹地基於本地實際氣候,相對精準地挑選一兩種最能反映某一節氣或某一候的時令之花,作為時令物語,不啻為一種具有爛漫意味的物候觀測。

風有常,花有信,以花事次第記載時光,於是歲月含香。(來源:節選自《二十四節氣志》

作者/宋英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