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齊白石花鳥畫:使繪畫終食人間煙火

品齊白石花鳥畫:使繪畫終食人間煙火

在中國傳統繪畫中,花鳥畫作為重要分類之一,一直被賦予著吉祥的寓意和精神的象徵,花卉題材書畫大多侷限於梅、蘭、竹、菊,荷花、牡丹來象徵堅貞、高潔、清逸、富貴等等美好的寓意。

這種狀況一直延續到齊白石時代,他徹底打破了傳統題材的侷限,將取材範圍延伸到了傳統之外,衝破了元明清以來文人繪畫的孤芳自賞,使文人繪畫有了人間煙火。

白石老人筆下的一花一鳥一枝一葉,無不透露著對美好生活的體驗和嚮往,充盈著生命的歡愉。齊白石以拙樸、自然、灑脫的真性情作畫,不媚俗不泥古,從真實的生活裡提煉出屬於他個人的畫藝、畫趣與畫境,使得他的畫作裡既有著文人藝術的妙曼,又有著民間藝術的樸素。

單純明麗的色彩,稚拙樸素的造型和筆法,工筆與寫意的結合,平中見奇的構圖,作為齊白石獨特的藝術語言,將原本普通的花鳥草蟲題材畫出閒適清淡的生活趣味,營造出一個紛繁多姿的藝術天地。

鳳仙花,又名指甲花,因其花頭如鳳狀,所以又名金鳳花。曾有明人瞿佑曾為鳳仙花頌詩“高臺不見鳳凰飛,招得仙魂慰所思。” 鳳仙花有著溫婉的名字,曼妙的花朵和張揚的生命力,經常出現在齊白石的畫作裡。

在齊白石的筆下,鳳仙花或用純水墨表現,或以豔麗的著色勝出,每幅都體現了他高超的筆墨功力。

今有幸得一幅白石老人的《鳳仙花》,在此畫作中,齊白石以淋漓的水墨和淡雅的設色將鳳仙花的形象繪製的清雅高貴,畫中清麗的草綠和幾抹淡花青構成的花和葉,真正的表現了鳳仙花之“嫻靜”;尤其畫面中並沒有繪繁雜的背景,而是以留白代之,更營造了一種嫻靜的氛圍。

齊白石以淡彩寫葉,濃墨勾勒,簡單而有力的筆法畫莖幹,莖葉正斜交錯、濃淡掩映,使畫面極富變化。再以淋漓的淡花青點染寫花朵,鳳仙花暈開在宣紙上,帶著鄉野的生命力,卻又透露著清雅之韻,整體觀之,花團錦簇,葉葉相擁,筆墨繁雜間,處處透出一種大雅之美。

此作品乃劉寒楓舊藏,劉寒楓是民國時期海上金融巨頭,酷愛收藏,與張大千、齊白石、吳湖帆、于右任、吳待秋等書畫名家過從甚密,曾在上海、蘇州等地舉辦個人收藏展,由此見證寒楓先生當年藏品頗為豐盛。

得自同一藏家的藏品亦有“寒楓”上款的白石老人作品《紅楓鳴蟬》,可見寒楓與白石老人的交情。此類來源可靠遞承有序的中國書畫佳作,在拍場中一向表現不俗受到眾家追捧,白石老人類似的花卉作品曾在2010年的嘉德秋拍中拍出184.8萬的價格,可謂藏家所向,眾望所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