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名亭,因诗歌文章而闻名,你去过哪一座

四大名亭是我国古代因文人雅士的诗歌文章而闻名的景点,它们分别是

滁州的醉翁亭,北京的陶然亭,长沙的爱晚亭、杭州的湖心亭。


醉翁亭位于安徽省滁州市西南琅琊山旁,名列四大名亭之首,始建于北宋庆历七年(1047年),由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命名并撰《醉翁亭记》一文而闻名遐迩。

庆历五年(公元1045年),欧阳修来到滁州,认识了琅琊山琅琊寺主持 僧智仙和尚,并很快结为知音。为了便于欧阳修游玩,智仙特在山麓建造了一座小亭,欧阳修亲为作记,这就是有名的《醉翁亭记》。从此,欧阳修常同朋友到亭中游乐饮酒,“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亭”因此得名。欧阳修不仅在此饮酒,也常在此办公。有诗赞曰:“为政风流乐岁丰,每将公事了亭中。”

醉翁亭在滁州琅琊山,北宋琅琊寺僧智仙所建。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庐陵(今江西吉安永丰)人,为宋初文坛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所谓“醉”,乃是“饮少辄醉”;所谓“翁”,即其《赠沈蓬》诗所谓“我时四十犹强力,自号醉翁聊戏尔”。其所作《醉翁亭记》,犹为有名。“翁去八百年”,欧阳修卒于神宗熙宁五年(1072年),至清同治末年,约历八百年。“醉乡”,原指醉中境介,借指醉翁亭。“山行六七里”,系《醉翁亭记》原状旬,指由酿泉至尊亭影不孤。从有形的方面说,建亭以来,游人甚多。周围还陆续增添了许多建筑物,如二言堂、隐香亭、醒园等;从无形的方面说,他领导了北宋古文运动,散文、诗、词皆所擅长,对后代文学影响很大。全联18字,不但嵌入了“醉翁亭”三个字,而且把写联时间、亭的位置,历史与现状,以及亭主人生前活动及其身后对社会的影响概括无遗,“醉翁犹在”、“亭影不孤”,既写景,又饱含对前哲不可磨灭的影响的追怀与感念,十分巧妙,且字字精炼,耐人回味。

醉翁亭初建时只有一座亭子,北宋末年,知州唐俗在其旁建同醉亭。到了明代,开始兴盛起来。相传当时房屋已建到“数百柱”,可惜后来多次遭到破坏。清代咸丰年间,整个庭园成为一片瓦砾。直到光绪七年(公元1881年),全椒观察使薛时雨主持重修,才使醉翁亭恢复了原样。

醉翁亭因欧阳修及其《醉翁亭记》而闻名遐迩,数百年来虽然多次遭劫,但终不为人所忘,曾有人撰写了一副对联:“翁去八百载,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解放后,人民政府将醉翁亭列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多次整修。

四大名亭,因诗歌文章而闻名,你去过哪一座


陶然亭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建于1952年,是一座融古典建筑和现代造园艺术为一体的以突出中华民族“亭文化”为主要内容的历史文化名园,是AAAA景区(点),北京市精品公园。全园占地面积56.56公顷,其中水域面积为16.15公顷。陶然亭是清代名亭,现为中国四大历史名亭之一。陶然亭公园以及陶然亭地区名称就是以此亭而得名的。陶然亭公园是建国后,北京市政府最早兴建的一座现代园林,名闻遐迩的陶然亭、慈悲庵等建筑就坐落在这里。

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工部郎中江藻奉命监理黑窑厂,他在慈悲庵西部构筑了一座小亭,并取白居易诗“更待菊黄家酿熟,与君一醉一陶然”句中的“陶然”二字为亭命名。陶然亭公园以及陶然亭地区名称就是以此得名的。这座小亭颇受文人墨客的青睐,被誉为“周侯藉卉之所,右军修禊之地”,更被全国各地来京的文人视为必游之地。清代200余年间,此亭享誉经久,长盛不衰,成为都中一胜。 陶然亭面阔三间,进深一间半,面积90平方米。亭上有苏式彩绘,屋内梁栋饰有山水花鸟彩画。两根大梁上绘《彩菊》、《八仙过海》、《太白醉酒》、《刘海戏金蟾》,亭上有三大匾,一是建亭人江藻亲笔提写,一是取齐白石《西江月·重上陶然亭望西山》词,还有一块是郭沫若题“陶然亭公园”门额中字,东向门柱上悬“似闻陶令开三径,来与弥陀共一龛”。此联是林则徐书写。旧联无存,现在的楹联是由当代书法家黄苗子重书。亭间分别悬挂“慧眼光中,开半亩红莲碧沼,烟花象外,坐一堂白月清风”。现在对联是现代书法家康雍书写。“烟藏古寺无人到,榻倚深堂有月来”,此联是翁方纲所撰,光绪年间慈悲庵的主持僧静明请光绪皇帝的老师翁同龢重写。

四大名亭,因诗歌文章而闻名,你去过哪一座


爱晚亭,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山下清风峡中,始建于1792年,名字来源于杜牧的七言绝句《山行》中的“停车坐爱枫林晚”。

爱晚亭与陶然亭、湖心亭、醉翁亭并称中国四大名亭,也是革命活动胜地,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亭形为重檐八柱,琉璃碧瓦,亭角飞翘,自远处观之似凌空欲飞状。内为丹漆园柱,外檐四石柱为花岗岩,亭中彩绘藻井,东西两面亭棂悬以红底鎏金“爱晚亭”,是由当时的湖南大学校长李达专函请毛泽东所书手迹而制。

爱晚亭,位于湖南省岳麓山下清风峡中,亭坐西向东,三面环山。始建于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为岳麓书院院长罗典创建,原名红叶亭,后由湖广总督毕沅根据唐代诗人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山行》)的诗句,改名爱晚亭。又经过同治、光绪、宣统、民国至建国后的多次大修,逐渐形成了今天的格局。今亭与安徽滁州的醉翁亭(1046年建)、浙江杭州湖心亭(1552年建)、北京陶然亭公园的陶然亭(1695年建)并称中国四大名亭,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爱晚亭是革命活动胜地,毛泽东青年时代,在第一师范求学,常与罗学瓒、张昆弟等人一起到岳麓书院,与蔡和森聚会爱晚亭下,纵谈时局,探求真理。

该亭抗日战争时期被毁,1952年重建,1987年大修。亭形为重檐八柱,琉璃碧瓦,亭角飞翘,自远处观之似凌空欲飞状。内为丹漆园柱,外檐四石柱为花岗岩,亭中彩绘藻井,东西两面亭棂悬以红底鎏金“爱晚亭”额,是由当时的湖南大学校长李达专函请毛泽东主席所书手迹而制。亭内立碑,上刻毛泽东主席手书《沁园春·长沙》诗句,笔走龙蛇,雄浑自如,更使古亭流光溢彩。该亭三面环山,东向开阔,有平纵横十余丈,紫翠菁葱,流泉不断。亭前有池塘,桃柳成行。四周皆枫林,深秋时红叶满山。

四大名亭,因诗歌文章而闻名,你去过哪一座


湖心亭,中国四大名亭之一,位于西湖中央,在浙江省杭州市。与三潭印月、阮公墩合称湖中三岛,是三岛中最早的岛。浙江杭州西湖湖心亭:在西湖中央,是“中国四大名亭”之一。小于三潭印月。大于阮公墩,合称“湖中三岛”——湖心亭为“蓬莱”,三潭印月是“瀛洲”。阮公墩是“方丈”。但是历史非常悠久,是西湖三岛中最早营建的岛,“湖心平眺”在清代的时候被列为“钱塘十八景”之一。在宋、元时曾有湖心寺,后倾圮。明代有知府孙孟建振鹭亭,后改清喜阁,是湖心亭的前身。在湖心亭极目四眺,湖光皆收眼底,群山如列翠屏,在西湖十八景中称为“湖心平眺”。清帝乾隆在亭上题过匾额“静观万类”,以及楹联“波涌湖光远,山催水色深”。岛南又有石碑,不伦不类地题着“虫二”,据说也是乾隆御笔,这是将“风月”二字的外边部分去掉,取“风月无边”的意思,这种文字游戏是文人痼疾,看来连帝王也不能免俗。值得一提的是胡来朝作《湖心亭柱铭》:“四季笙歌,尚有穷民悲月夜;六桥花柳,浑无隙地种桑麻”。这副铭文虽有些煞风景,但游人读了未必没有好。”亭前有乾隆皇帝手书“虫二”石碑,正好是繁体“风月”去掉周边笔画后所剩的字,寓意此处风月无边之意。湖心平眺被列为清西湖十八景之一,环岛皆水,环水皆山,置身湖心亭,确有身处“世外桃源”之感。

四大名亭,因诗歌文章而闻名,你去过哪一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