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名亭,因詩歌文章而聞名,你去過哪一座

四大名亭是我國古代因文人雅士的詩歌文章而聞名的景點,它們分別是

滁州的醉翁亭,北京的陶然亭,長沙的愛晚亭、杭州的湖心亭。


醉翁亭位於安徽省滁州市西南琅琊山旁,名列四大名亭之首,始建於北宋慶曆七年(1047年),由唐宋八大家之一歐陽修命名並撰《醉翁亭記》一文而聞名遐邇。

慶曆五年(公元1045年),歐陽修來到滁州,認識了琅琊山琅琊寺主持 僧智仙和尚,並很快結為知音。為了便於歐陽修遊玩,智仙特在山麓建造了一座小亭,歐陽修親為作記,這就是有名的《醉翁亭記》。從此,歐陽修常同朋友到亭中游樂飲酒,“太守與客來飲於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亭”因此得名。歐陽修不僅在此飲酒,也常在此辦公。有詩讚曰:“為政風流樂歲豐,每將公事了亭中。”

醉翁亭在滁州琅琊山,北宋琅琊寺僧智仙所建。歐陽修,字永叔,號醉翁,晚年又號六一居士,廬陵(今江西吉安永豐)人,為宋初文壇領袖,唐宋八大家之一。所謂“醉”,乃是“飲少輒醉”;所謂“翁”,即其《贈沈蓬》詩所謂“我時四十猶強力,自號醉翁聊戲爾”。其所作《醉翁亭記》,猶為有名。“翁去八百年”,歐陽修卒於神宗熙寧五年(1072年),至清同治末年,約歷八百年。“醉鄉”,原指醉中境介,借指醉翁亭。“山行六七里”,系《醉翁亭記》原狀旬,指由釀泉至尊亭影不孤。從有形的方面說,建亭以來,遊人甚多。周圍還陸續增添了許多建築物,如二言堂、隱香亭、醒園等;從無形的方面說,他領導了北宋古文運動,散文、詩、詞皆所擅長,對後代文學影響很大。全聯18字,不但嵌入了“醉翁亭”三個字,而且把寫聯時間、亭的位置,歷史與現狀,以及亭主人生前活動及其身後對社會的影響概括無遺,“醉翁猶在”、“亭影不孤”,既寫景,又飽含對前哲不可磨滅的影響的追懷與感念,十分巧妙,且字字精煉,耐人回味。

醉翁亭初建時只有一座亭子,北宋末年,知州唐俗在其旁建同醉亭。到了明代,開始興盛起來。相傳當時房屋已建到“數百柱”,可惜後來多次遭到破壞。清代咸豐年間,整個庭園成為一片瓦礫。直到光緒七年(公元1881年),全椒觀察使薛時雨主持重修,才使醉翁亭恢復了原樣。

醉翁亭因歐陽修及其《醉翁亭記》而聞名遐邇,數百年來雖然多次遭劫,但終不為人所忘,曾有人撰寫了一副對聯:“翁去八百載,醉鄉猶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解放後,人民政府將醉翁亭列為安徽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並多次整修。

四大名亭,因詩歌文章而聞名,你去過哪一座


陶然亭位於北京市西城區,建於1952年,是一座融古典建築和現代造園藝術為一體的以突出中華民族“亭文化”為主要內容的歷史文化名園,是AAAA景區(點),北京市精品公園。全園佔地面積56.56公頃,其中水域面積為16.15公頃。陶然亭是清代名亭,現為中國四大歷史名亭之一。陶然亭公園以及陶然亭地區名稱就是以此亭而得名的。陶然亭公園是建國後,北京市政府最早興建的一座現代園林,名聞遐邇的陶然亭、慈悲庵等建築就坐落在這裡。

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工部郎中江藻奉命監理黑窯廠,他在慈悲庵西部構築了一座小亭,並取白居易詩“更待菊黃家釀熟,與君一醉一陶然”句中的“陶然”二字為亭命名。陶然亭公園以及陶然亭地區名稱就是以此得名的。這座小亭頗受文人墨客的青睞,被譽為“周侯藉卉之所,右軍修禊之地”,更被全國各地來京的文人視為必遊之地。清代200餘年間,此亭享譽經久,長盛不衰,成為都中一勝。 陶然亭面闊三間,進深一間半,面積90平方米。亭上有蘇式彩繪,屋內樑棟飾有山水花鳥彩畫。兩根大梁上繪《彩菊》、《八仙過海》、《太白醉酒》、《劉海戲金蟾》,亭上有三大匾,一是建亭人江藻親筆提寫,一是取齊白石《西江月·重上陶然亭望西山》詞,還有一塊是郭沫若題“陶然亭公園”門額中字,東向門柱上懸“似聞陶令開三徑,來與彌陀共一龕”。此聯是林則徐書寫。舊聯無存,現在的楹聯是由當代書法家黃苗子重書。亭間分別懸掛“慧眼光中,開半畝紅蓮碧沼,煙花象外,坐一堂白月清風”。現在對聯是現代書法家康雍書寫。“煙藏古寺無人到,榻倚深堂有月來”,此聯是翁方綱所撰,光緒年間慈悲庵的主持僧靜明請光緒皇帝的老師翁同龢重寫。

四大名亭,因詩歌文章而聞名,你去過哪一座


愛晚亭,位於湖南省長沙市嶽麓山下清風峽中,始建於1792年,名字來源於杜牧的七言絕句《山行》中的“停車坐愛楓林晚”。

愛晚亭與陶然亭、湖心亭、醉翁亭並稱中國四大名亭,也是革命活動勝地,為湖南省文物保護單位。亭形為重簷八柱,琉璃碧瓦,亭角飛翹,自遠處觀之似凌空欲飛狀。內為丹漆園柱,外簷四石柱為花崗岩,亭中彩繪藻井,東西兩面亭欞懸以紅底鎏金“愛晚亭”,是由當時的湖南大學校長李達專函請毛澤東所書手跡而制。

愛晚亭,位於湖南省嶽麓山下清風峽中,亭坐西向東,三面環山。始建於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為嶽麓書院院長羅典創建,原名紅葉亭,後由湖廣總督畢沅根據唐代詩人杜牧“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深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山行》)的詩句,改名愛晚亭。又經過同治、光緒、宣統、民國至建國後的多次大修,逐漸形成了今天的格局。今亭與安徽滁州的醉翁亭(1046年建)、浙江杭州湖心亭(1552年建)、北京陶然亭公園的陶然亭(1695年建)並稱中國四大名亭,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愛晚亭是革命活動勝地,毛澤東青年時代,在第一師範求學,常與羅學瓚、張昆弟等人一起到嶽麓書院,與蔡和森聚會愛晚亭下,縱談時局,探求真理。

該亭抗日戰爭時期被毀,1952年重建,1987年大修。亭形為重簷八柱,琉璃碧瓦,亭角飛翹,自遠處觀之似凌空欲飛狀。內為丹漆園柱,外簷四石柱為花崗岩,亭中彩繪藻井,東西兩面亭欞懸以紅底鎏金“愛晚亭”額,是由當時的湖南大學校長李達專函請毛澤東主席所書手跡而制。亭內立碑,上刻毛澤東主席手書《沁園春·長沙》詩句,筆走龍蛇,雄渾自如,更使古亭流光溢彩。該亭三面環山,東向開闊,有平縱橫十餘丈,紫翠菁蔥,流泉不斷。亭前有池塘,桃柳成行。四周皆楓林,深秋時紅葉滿山。

四大名亭,因詩歌文章而聞名,你去過哪一座


湖心亭,中國四大名亭之一,位於西湖中央,在浙江省杭州市。與三潭印月、阮公墩合稱湖中三島,是三島中最早的島。浙江杭州西湖湖心亭:在西湖中央,是“中國四大名亭”之一。小於三潭印月。大於阮公墩,合稱“湖中三島”——湖心亭為“蓬萊”,三潭印月是“瀛洲”。阮公墩是“方丈”。但是歷史非常悠久,是西湖三島中最早營建的島,“湖心平眺”在清代的時候被列為“錢塘十八景”之一。在宋、元時曾有湖心寺,後傾圮。明代有知府孫孟建振鷺亭,後改清喜閣,是湖心亭的前身。在湖心亭極目四眺,湖光皆收眼底,群山如列翠屏,在西湖十八景中稱為“湖心平眺”。清帝乾隆在亭上題過匾額“靜觀萬類”,以及楹聯“波湧湖光遠,山催水色深”。島南又有石碑,不倫不類地題著“蟲二”,據說也是乾隆御筆,這是將“風月”二字的外邊部分去掉,取“風月無邊”的意思,這種文字遊戲是文人痼疾,看來連帝王也不能免俗。值得一提的是胡來朝作《湖心亭柱銘》:“四季笙歌,尚有窮民悲月夜;六橋花柳,渾無隙地種桑麻”。這副銘文雖有些煞風景,但遊人讀了未必沒有好。”亭前有乾隆皇帝手書“蟲二”石碑,正好是繁體“風月”去掉周邊筆畫後所剩的字,寓意此處風月無邊之意。湖心平眺被列為清西湖十八景之一,環島皆水,環水皆山,置身湖心亭,確有身處“世外桃源”之感。

四大名亭,因詩歌文章而聞名,你去過哪一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