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界》歷史上的“剿總”是做什麼的?四大“剿總”司令是誰?


在《新世界》中,一直被沈世昌、馮青波、金海、鐵林與田丹提到的“剿總”從來沒有出現過,那麼劇中這個“剿總”到底是何許人也?剿總又有多厲害呢?

在歷史上還真有“剿總”這個稱號,不過他不單單指一個人,因為“剿總”是一個部門,全稱為“剿匪總司令部”。是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在抗日戰爭前後,對中國共產黨實施軍事圍剿的跨地區、跨建制高司軍事單位。“剿總”是第一線指揮機關。

《新世界》歷史上的“剿總”是做什麼的?四大“剿總”司令是誰?

1937年前,國民黨與共產黨已經開始針鋒相對。國民政府在各地設立了一連串的軍事機關,為的就是對共產黨進行圍剿。後因西安事變爆發與國共聯合抗戰而停滯,在抗日戰爭期間,剿匪的這些軍事機關轉為對日軍作戰單位。

直到抗日戰爭勝利後,國民政府接收日本佔領區,並展開與共產黨對決的準備。不僅在各地成立了許多政府機構,還再次設立“剿匪總司令部”作為第一線指揮。“剿匪總司令部”也是國民黨對中共進行武裝“圍剿”的軍事指揮機關。

《新世界》歷史上的“剿總”是做什麼的?四大“剿總”司令是誰?

總體來說,“剿總(剿匪總司令部)”下轄若干兵團、警備司令部、綏靖公署、戰區以及綏靖區等。平常“剿總”與軍政長官的權力差不多大,但在軍事戰鬥中,剿總比軍政長官的公署還要高。

“剿總”第一次出現,是在1932年第一次國共內戰時期。當時國民黨軍隊中央紅軍進行了五次圍剿。後來抗日戰爭後,“剿總”再次出現,這次主要分為四大系統:東北剿總、華北剿總、徐州剿總與華中剿總。東北剿總司令是衛立煌,徐州剿總司令是劉峙,華中剿總司令是白崇禧,而華北剿總司令就是傅作義了。

而在《新世界》中,主要講述的是“和平解放北平”。相對應的“剿總”就是華北“剿匪總司令部”。當時,華北“剿總”的總司令是傅作義,副總司令有陳繼承、劉多荃、宋肯堂、上官雲湘、鄧寶珊、吳奇偉、馮欽哉、郭縱汾,參謀長是李世傑。華北“剿總”在平津戰役結束,中國人民解放軍和平解放北平後,被撤銷。

那麼,華北“剿總”傅作義,有沒有為“和平解放北平”做出貢獻呢?如果有,做出了哪些貢獻?

《新世界》歷史上的“剿總”是做什麼的?四大“剿總”司令是誰?

在和平解放北平之前,解放軍與國民黨軍已經打響了平津戰役。解放軍解放天津後,傅作義在馬占山與何思源等好友的勸解下,想要與共產黨談判和平解放北平。後來傅作義派了下屬與解放軍代表談判了三次,在1949年1月14日最終達成了“和平解放”北平的談判。

《新世界》歷史上的“剿總”是做什麼的?四大“剿總”司令是誰?

同年1月21日,傅作義在華北“剿總”機關以及軍以上人員會議上,宣佈了北平城內國民黨守軍接受解放軍和平改編。還發出了《關於全部守城部隊開出城外聽候改編的通告》。同時將《協議》諸點經國民黨中央社北平分社向全國發表。

1月22日,傅作義在《關於北平和平解決問題的協議書》上簽字。後來北平城內守軍開始向城外轉移等候改編,直到1月31日國民黨守軍轉移完畢。同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入城接管防務,北平成功和平解放。

《新世界》歷史上的“剿總”是做什麼的?四大“剿總”司令是誰?

北平解放成功後,傅作義的國軍第九兵團改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36、第37軍。同年九月,傅作義當選全國政協委員。建國後,歷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水利部、水利電力部部長,四屆全國政協副主席,國防委員會副主席。

傅作義與中共談判,促成和平解放北平,使古老的文化故都北京及其全部珍貴歷史建築完好地得到保存,200萬北京市民的生命和財產免遭兵燹。

《新世界》歷史上的“剿總”是做什麼的?四大“剿總”司令是誰?

主席曾高度評價傅作義:“你是北京的大功臣,應該獎你一枚天壇一樣大的獎章。和平解放北平,宜生功勞很大,人民永遠不會忘掉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