碑學取代帖學成為書法主流,為何《 張玄墓誌》被成為入門範本?

從眾多書法成功的範例上可知,北碑唐楷皆可學,只是如何學法的問題。同為北碑,風格繁雜,自哪人手,亦為關鍵。從書寫意識和法則規律上看,《張玄墓誌》無疑是墓誌教學中極好的入門範本。

碑學取代帖學成為書法主流,為何《 張玄墓誌》被成為入門範本?

《張玄葛志》全稱《魏故南陽太守張玄嘉志》。張玄字黑女,清代為避康熙帝玄燁之諱而改稱為《張黑女嘉志》。北魏普泰元年(531年)10月刻,20行,行20字,計367字。出土地點時間不詳。原石久佚,傳世僅一明拓本,清道光年間為何紹基所有,原拓今藏於上海博物館。拓本共十二頁,每頁四行,滿行八字。碑學取代帖學成為書法主流,為何《 張玄墓誌》被成為入門範本?清代何紹基甚愛此碑,稱其“化篆分人楷,遂而無神不妙,無妙不臻。然遒厚精古,未有比肩《黑女》者”。包世臣稱《張玄葛志》為:“峻利如《雋修羅》,圓折如《朱君山》,疏朗如《張猛龍》,靜密如《敬顯雋》”。康有為謂此碑“如駿馬越澗,偏面驕嘶”,認為它是“質峻偏宕之宗”,評價極高。

碑學取代帖學成為書法主流,為何《 張玄墓誌》被成為入門範本?從藝術審美上,《張玄墓誌》能融對立因素於一身,如高古雄強和陰柔秀美、成熟規範和率真自然等等;從鐫刻工藝上看,該志刻工精良,水平極高。真可謂字字珠璣,行行玉潤。《張玄墓誌》誕生在北魏晚期,534年北魏分為東魏、西魏,時代變遷也帶來書體風格的變化,該志可視為北魏墓誌書法的集大成者,可以代表北魏墓誌的最高水平。

說它是墓誌教學的好範本,基於以下三點:一、用筆。有幾個方面:

其一,表現為提按動作的規律化。在北魏書法(包括基志、摩崖等)中,《張玄基志》是用筆上最為中規中矩的碑刻。在線條運行中很有規則,頓挫動作肯定出現在端部極少有違例者,與《石門銘》、《張猛龍碑》《龍門二十品》等的神秘莫測有鮮明的區別。

碑學取代帖學成為書法主流,為何《 張玄墓誌》被成為入門範本?其二,表現為用鋒的靈動性。善用鋒是南帖的優勢,南北的融合使《張玄墓誌》也體現了用鋒的細膩精密。如筆畫的起筆有尖人顯鋒芒,也有逆人的含蓄;撇畫、捺畫有緩和尖出,也有蓄勢待出。長筆畫的中鋒與短筆畫的側鋒相互交錯,將方切利落和中實飽滿兩種不同的審美感受統一於線條的運行中,充分顯示了此碑用筆的豐富性和多樣性。


其三,表現為行書筆意的貫通。映帶牽絲是在行書中用的一種方法,是上一筆的未筆與下一筆的起筆處所帶出的部分,是點面與點畫在空中的呼應顧盼落實在紙上,情趣盎然。通過筆勢的連帶表現出瀟酒的動勢。


碑學取代帖學成為書法主流,為何《 張玄墓誌》被成為入門範本?

二、結構。

首先整體上字形橫向扁平取勢,不故作傾斜,有漢隸遺風。有意將豎向的筆畫縮短,而長撇、長捺、長橫等筆畫長驅直人,左伸右展並略加重。另外《張玄墓誌》為了加強橫勢.常在方框處將左上角的包圍方式處理成橫蓋於豎之上,此個細節不容忽視。
碑學取代帖學成為書法主流,為何《 張玄墓誌》被成為入門範本?

其次在線形處理上靈活多變。為了與直趨的長畫相呼應,常採用側、括、勾、頓、掃等動作代替短線的書寫,將筆畫濃縮,虛多實少,以虛映實,使內部空間空靈雋秀,氣局高古。

再者在疏密的對比度上。《張玄墓誌》在整體上為中宮緊縮,四面伸展,但也有左疏右密、左密右疏、上疏下密、上密下疏等等。其單字結構的疏密跨度非常大,有時鬆散欲離,有時緊密無間,顯得隨意天成,集嚴謹疏朗於一身。
碑學取代帖學成為書法主流,為何《 張玄墓誌》被成為入門範本?

三、章法。《張玄墓誌》的字距遠、行距近在魏碑中不為多見。

從《張玄墓誌》我們可以看出,楷書發展到北魏末年,“南北書風漸趨致,大體完成了由拙到巧,由粗到精,由大起大落到婉轉綽約的演變過程,為唐惜的形成打下了豐實的基礎。”

看到這裡你也就可以很清楚知道為何《張玄墓誌》會被稱為碑學的入門範本?相信你也會更清楚瞭解其中的原因,所以就好好學習這本帖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