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誰主沉浮?中美競爭的七條主賽道:ICT,金融,能源化工(二)

未來誰主沉浮?中美競爭的七條主賽道:ICT,金融,能源化工(二)

4

ICT產業:中國對美國為3:17


中國的3家是:阿里,騰訊,中國移動。

美國的17家是:蘋果、谷歌、微軟,亞馬遜, Facebook,英特爾,美國電話電報公司,思科,Verizon,甲骨文,IBM, 英偉達,康卡斯特,博通,德州儀器,bookingsholding, Adobe。

當然了,其實中國還有兩家,一個是臺積電也在全球市值100強名單裡面,還有一個就是沒有上市的華為,該公司如果上市肯定也是在100強行列。

中國本土ICT能力最強的企業,這個能力不只是盈利能力也指技術能力,也就是3家:華為,阿里,臺積電,如果不算臺積電的話就是華為+阿里兩家了,除此之外技術+盈利能力很強的還有百度,當然有點遺憾百度現在遭遇了價值觀的問題。

其他的國內ICT公司,小米,OPPO, VIVO,中國移動,騰訊,今日頭條,聯想,紫光展銳等等,始終還是差了一點,儘快裡面也有很有野心的公司,比如紫光展銳。

阿里是中國唯一在大規模的做操作系統並且大量應用的公司,2009年雲計算操作系統飛天上線,2011年7月,阿里正式推出了端操作系統YunOS,可以搭載在手機,手錶等各種智能終端上。阿里當時把智能手機作為一個重點,力推YunOS,試圖在中國市場和安卓以及iOS三分天下。

但是一方面當時處於成長期的中國智能手機品牌華米OV等,並不願意輕易嘗試生態和各方面並不成熟的YunOS,另一方面,能夠兼容安卓的YunOS一直存在到底是不是安卓修改而來的爭議,與谷歌方面可能存在的糾紛也加深了國產巨頭的疑慮。

儘管YunOS一度在中國實現了每年數千萬臺的發貨量,市場調研公司賽諾的數據顯示:

2015年國內智能機市場YunOS份額估計達到了7.10%,僅次於Android和iOS,成為全球第三大移動操作系統。該年YunOS的出貨量超過了3310萬部。

但是這些出貨,最大牌的品牌就是魅族,這還是因為阿里對魅族有投資的前提下,其他都是小辣椒,朵唯,康佳之類的不入流小廠家。YunOS始終得不到國產主流手機廠家的認可,也就談不上有影響力。

在智能手機領域受挫的阿里,決定把汽車作為重點方向,事實證明這也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從2016年和上汽合作開始,上汽的互聯網汽車搭載阿里的YunOS開始銷售,互聯網汽車,這在市場上是很大的賣點,除了轉向汽車作為重點之外,阿里還在2017年9月把YunOS進一步升級到AliOS品牌,和以前備受爭議的YunOS進行了切割。

到2018年年底,搭載AliOS操作系統的汽車差不多達到100萬輛,其中上汽榮威RX5作為搭載AliOS操作系統銷量最多的車型,從2016-2018年兩年銷售了40多萬輛,這款車型被阿里放在官網作為案例。除此之外,搭載AliOS的東風雪鐵龍旗下的雲逸也在2018年上市,福特翼虎也採用AliOS。

目前和阿里合作的車企已經有了4家:神龍汽車,福特,東風雪鐵龍,上汽。

實際上阿里到現在仍然沒有放棄AliOS在手機上的使用,2018年3月,康佳推出的T1旗艦機,搭載的就是AliOS操作系統,在天貓上有銷售。

除此之外,阿里還和公安部聯合研發了AliOS安全手機,以及和中國移動+展訊定製的AliOS操作系統手機。

未來誰主沉浮?中美競爭的七條主賽道:ICT,金融,能源化工(二)


在AliOS 2018年10月份的媒體溝通會上,有記者明確提出,如果使用了AliOS操作系統的汽車,在北美地區進行銷售,是否會和谷歌存在知識產權糾紛的問題。

阿里AliOS首席架構師謝炎明確回答,AliOS和安卓是兩套完全獨立的系統,不會存在知識產權糾紛,目前搭載AliOS的榮威汽車已經在東南亞地區銷售,AliOS也把安卓作為在汽車操作系統領域的最大競爭對手。

阿里除了在汽車,智能手機,電視,冰箱,平板電腦這些對CPU性能和內存要求高的設備上

力推AliOS之外,在物聯網領域在力推另外一款輕量級操作系統AliOS Things,輕量級理解並不複雜,你看你的手機就知道,安卓系統佔據了幾個Gb的內存,而小型設備是沒有那麼大的內存的,也不需要非常複雜的功能和計算,因此適用輕量級操作系統。

2018年12月21日,高通、聯發科、Realtek,紫光展銳,全志在內的23家芯片和終端模組夥伴出席了阿里巴巴集團物聯網生態合作伙伴大會,並宣佈與阿里達成合作,推出內嵌AliOS Things的芯片模組產品,並將在天貓進行線上銷售。

會上部分參會芯片模組商展示了與阿里合作的產品,產品均已經印上“Powered by AliOS Things”的字樣。其中使用了AliOS thing操作系統的中移物聯網公司的智能模組已經在近百家客戶應用,瑞昱半導體(就是Realtek)移植和適配了AliOS Things的芯片,2018年出貨量已經有幾百萬。

應該說,儘管阿里的操作系統,在手機上受挫,但是阿里採取在汽車這樣全新的領域優先突破的方式,現在已經取得了很好的成績。可以明確的說,國產操作系統必然會在汽車,家電和小型設備構成的物聯網佔有一席之地,同時阿里也並沒有忘記在手裡領域應用AliOS的想法。

操作系統在技術上並沒有那麼複雜,國內公司完全可以做出來,在過去的十幾年,市場上有很多款手機操作系統,諾基亞的塞班,三星的BADA,黑莓,安卓,iOS,windows phone等等,最終是安卓和iOS一統天下,可見大量手機廠家都是可以自研系統的。

我們一直因為windows和安卓+iOS霸佔了筆記本電腦和智能手機而耿耿於懷,其實筆記本電腦,智能手機也是物聯網的一部分,在正在到來的更為廣闊的物聯網空間裡,國產操作系統不可能再重蹈覆轍,這裡面尤其汽車是重點,汽車由於實現的電子功能在越來越多,其系統功能和複雜程度不會弱於電腦和手機,無怪乎AliOS把汽車作為主攻方向。

對應於阿里的AliOS things,華為也推出了輕量級的物聯網操作系統華為Lite OS。

不過總的來說,阿里在操作系統領域遙遙領先於國內其他ICT廠家。

在軟件領域以外,阿里顯然也並不滿足,2018年4月收購中天微之後,更在2018年9月整合達摩院成立平頭哥半導體,進行嵌入式CPU和AI芯片研發,並且在不斷擴大芯片研發人才招聘。在物聯網領域,阿里目前在自研操作系統和自研CPU都在推進,佈局上組織和目標都已經很清晰。

在雲計算領域,除了操作系統飛天以外,阿里還在2010年推出自研數據庫Oceanbase,2014年推出互聯網中間件Aliware,均使用在阿里雲解決方案中。

阿里在2018年雲棲大會南京峰會上喊出,“中國只有兩種雲,一種是拿來主義的雲,一種是自主可控的飛天雲。自主可控才能走得更遠,”,還是有底氣的。

阿里雲在2018財年(2017年4月至2018年3月底營收達到了133.9億元,同比增長高達101%。阿里目前已經是全球雲計算三強之一,在中國處於遙遙領先的位置。

華為和阿里兩個絕對主力兵團,目前營收增長都很快,這是一個有利因素。

華為2018年營業收入大約為1085億美元,增長超過21%;而阿里巴巴集團增長也很快,2017年4月-2018年3月的年度營收達到2502.66億元,同比增長58%,預計2018-2019財年也將保持50%以上的高增長,這樣算下來營收能達到3800億人民幣以上。也就是阿里的體量差不多達到華為的一半了。兩者合計營收超過1.1萬億人民幣。

隨著體量的增長,阿里的研發投入也在迅速增加,按照普華永道2018年11月1日公佈的全球創新1000強的數據,阿里2018年研發投入高達36億美元,不算華為的話,在中國所有公司排名第一位,值得注意的是其研發投入的大幅增長,2017年阿里的研發投入為23億美元,到2018年一年之間增長了56.5%。2018年阿里的研發投入排名世界第45位。

阿里的研發支出跟華為一樣,是朝著世界前十去的,全球研發支出第十位是Netflix,為110億美元,阿里如果保持目前的增速,3-5年內研發支出就能進入世界前十。

在ICT領域趕超美國,將是長期的艱鉅的任務,目前國內巨頭公司,既有商業競爭力,又有技術能力,還有全球野心夢想的只有華為和阿里兩家。

其他的騰訊,百度,紫光展銳,長江存儲,字節跳動,小米,聯想,OPPO, VIVO,中芯國際等都是還需要進化的潛力選手,當然了,這個潛力肯定是很大的,以紫光旗下的長江存儲為例,存儲器佔了全球集成電路市場的30%左右,如果長江能夠拿下存儲器全球六分之一的份額。那就是全球5%的集成電路市場份額被拿下了,這個數字就已經很驚人了。

另外就是,美國的ICT公司,在體量巨大的情況下,依然保持超高的增速,這是佔領和獲取全球市場紅利帶來的超高收益。

我們以老大蘋果公司為例,2018年前三個季度的營收增速分別為16%,17%,20%。我們可能對這個速度沒有概念,華為的營收只有蘋果的一半都不到,2018年預計達到1085億美元,營收增速也就是21%,蘋果在第四季度發佈的新手機定價策略失敗,導致大大影響了營收增長,否則其在第四季度依然可以保持較高速的增長。

我們再看全球雲計算領域的老大亞馬遜,2018年前三個季度的營收增速為:43%,39%,29%,在這麼大的體量上還能保持高速的增長。

騰訊對標的Facebook,其營收高於騰訊,增速還比騰訊更快。

Facebook 2018年前三個季度增速為49%,42%,33%

而騰訊為48%,30%, 24%,每一個季度都比Facebook慢。

同樣的還有谷歌的母公司Alphabet,2018年前三季度增速為26%,26%,21%。

而中國的百度增速為31%,32%,27%,並不比谷歌高出多少。

這背後的原因,就是美國公司的全球化程度更高,可以從全球幾十億人收割信息社會紅利,而中國的ICT公司裡面,全球化程度最高的就是華為,即使是阿里全球化程度也還不夠。

2017年4月-2018年3月的財年,阿里海外收入僅僅佔比5%多點,雖然海外業務94%的增速還不錯。

在這裡,中國的ICT公司們,都要感謝14億人的龐大中國市場,在國際化無法匹敵美帝的多年裡讓自己得以發展壯大。

不過以騰訊為首的中國公司倒是找到了遊戲這個很好的增加海外收入的點,2018年上半年騰訊的海外遊戲收入超過了10億美元。

網易公司首席執行官兼董事丁磊在談及2018年第三季度的財報時表示,本季度網易的海外遊戲收入貢獻首次超過遊戲淨收入的10%。

中國遊戲進軍全球市場,這個也將成為中國ICT產業的一個巨大利潤來源,可以獲取全世界年輕人的金錢到自己腰包。

在本土市場增長趨近飽和的情況下,像美帝ICT企業一樣收割全球信息時代紅利,這是中國ICT企業的發展方向。阿里的雲計算,騰訊網易的遊戲,都在走出去。

另外在ICT的硬件芯片領域的差距,這個需要專門一篇文章講,正好2018年過去了,中國的芯片產業有哪些進步,以及和美帝的差距能否在10年內縮短到可見範圍?我們專門一篇文章講。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工業軟件領域,這個領域往往被我們忽視。

我們說的工業軟件,其實有四大部分,我國並不是什麼領域都弱。

一個是嵌入式領域,最簡單的賣給你一臺機器或者設備,上面是有軟件運行的。

這方面嵌入式工業軟件,我國最大的兩家公司是華為和中興。

全球運營商都是有通信網絡的,上面也是要跑軟件的,不然怎麼能做到你發條短信就能訂閱一個業務呢?

一個是信息管理類,比如ERP,SCM(供應鏈管理),企業資產管理EAM等等,這個領域已經有用友,金蝶等國產公司。

一個是製造過程控制類軟件,包括工業自動化系統,製造執行(MES)等,這個行業國產已經有南瑞,寶信,石化盈科等公司,看名字就知道,主要是針對專門行業(電力,鋼鐵冶金,石化)開發,當然了工業自動化系統還有非常著名的浙江中控公司,這家公司的創始人叫褚健,浙江大學前副校長,國內一流的工業自動化控制系統專家。

他的案子非常著名,2013年底在評選中國工程院院士前夕,被人反覆舉報因而被刑事拘留,關押三年多之後判了個貪汙罪釋放,這個貪汙罪指控的時間比較久遠,是指控他1999-2004年期間通過低價轉讓股權等方式侵吞騙取公款6000多萬元構成貪汙罪。

在他被關押期間,四個中國工程院院士聯名上書陳情,同時數百名浙江大學師生和浙江中控員工也遞交說明,同時指出褚健本人及其父母生活都很簡樸,多年前改制時期整個制度就不規範,是轉軌時期的通病,不應該翻舊賬,其在中控的分紅可達數千萬元旦卻只領取七八十萬元,其餘均用於企業發展,希望能取保候審,避免影響我國工業自動化系統領域的發展。

未來誰主沉浮?中美競爭的七條主賽道:ICT,金融,能源化工(二)


2017年1月,褚健依然被以貪汙罪名義判處有期徒刑三年多,幾天後旋即因為已經關押了三年多而釋放。春節後回到中控公司繼續開展工作。

浙江中控是我國工業自動化控制領域技術實力最強的公司,其官網介紹現有員工多達3700人,褚健被關押這三年多應該說是我們國家在該領域的重大損失。

生產控制類的工業軟件,全球巨頭西門子,美國霍尼韋爾,瑞士ABB,美國GE等都處於全球領先地位,這個領域如果不能自主,尤其是關鍵領域不能自主,不只是賺錢的問題,國家安全也是受到嚴重影響的。

2017年底,褚健歸來後,浙江中控發佈了SupOS工業操作系統,同時承擔國家資助2758萬元,為期三年的工業控制系統安全保護技術應用示範項目,整個公司重新回到發展的軌道。

除了前面的三大類之外,最後工業軟件還有我們最為熟悉的研發設計類軟件。包括CAD(計算機輔助設計),輔助分析(CAE),輔助製造(CAM),產品數據管理(PDM),產品全生命週期管理(PLM)等等。例如我們熟悉的AutoCAD,UG,ProE,汽車和設計用的Catia等等。

我國在這方面有沒有相應的工業軟件公司呢?當然有,我國的航天神軟公司,是航天科技集團下屬的公司,其研發設計工業軟件的佔有率在我國市場能夠排在第二位,達到12.28%,同樣的還有金航數碼公司,2017年中國市場佔有率為7.83%。排在第六位。

你可能好奇第一名是誰?法國達索公司。

下圖來自中國工業軟件白皮書2017版本,由賽迪和中國工業軟件產業發展聯盟共同發佈。

未來誰主沉浮?中美競爭的七條主賽道:ICT,金融,能源化工(二)


但是這兩家公司(航天神軟和金航數碼)的產品主要應用於航天和軍工領域,以航天神軟為例,其產品可以滿足重點滿足型號單位在三維數字樣機、複雜型號技術狀態、機電軟多專業設計協同、跨院跨地域協同研製、三維數字化工藝設計等方面的迫切需求。

除了這兩家之外,中國比較有希望的三家商業工業軟件公司是中望龍騰,數碼大方和英特仿真。其中數碼大方公司,該公司開發的CAXA CAD電子圖板(CAXA就是數碼大方的意思),

全面兼容AutoCAD R12-2018版本文件格式,除可以直接打開、保存編輯外,還可進行批量轉換;提供專門“兼容模式”,在拾取、鍵盤和鼠標操作、命令執行等方面匹配AutoCAD用戶的使用習慣。


未來誰主沉浮?中美競爭的七條主賽道:ICT,金融,能源化工(二)


另外就是中望龍騰公司,旗下有二維的中望CAD軟件,可兼容AutoCAD的DWG格式等。

未來誰主沉浮?中美競爭的七條主賽道:ICT,金融,能源化工(二)


另外還開發了中望3D工業軟件,根據其官網介紹,2010年,中望軟件收購了擁有高端三維設計軟件技術的美國VX公司,並推出中國首款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高端三維CAD/CAM一體化軟件—中望3D。

中望3D是中國唯一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集“曲面造型、實體建模、模具設計、裝配、鈑金、工程圖、2-5軸加工”等功能模塊於一體,覆蓋產品設計開發全流程的三維CAD/CAM軟件,廣泛應用於機械、模具、零部件等製造業領域。

該軟件可以兼容兼容業界其他設計軟件最新數據格式,如:CATIA、NX(UG)、Creo(ProE)、Solidworks、Solid Edge、Inventor等;支持直接從中望CAD/AutoCAD複製對象到中望3D,強化二維到三維的協作關係。

同時支持將中望3D設計文檔導入到Ansys進行驗證工作。

自原VX公司1986年推出第一款實體建模軟件以來,目前中望在中美兩大研發中心有超過50名資深研發工程師,截止2017年,中望3D已經在全球60多個國家實現銷售、擁有超過150位渠道合作伙伴、在德國、波蘭等發達國家市場份額逐年提升、陸續得到中國滬東中華造船、寶鋼集團、雅馬哈發動機株式會社、SANY等眾多國內外知名企業認可。


未來誰主沉浮?中美競爭的七條主賽道:ICT,金融,能源化工(二)



當然我們看到,至少在中國市場,最大的兩家設計研發類工業軟件廠家是法國達索和德國西門子,美國的Synopsys,Mentor,Cadence,Ansys,Autodesk也都在前十位。

這幾家中國公司目前還是星星之火,我們希望他們有一天可以成燎原之勢。

總的來說在ICT領域,中國仍然是全球唯一緊跟美國的國家,並且華為和阿里已經明顯的脫穎而出,並且具備了極強的全面競爭力。在操作系統,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都在緊跟,相比之前的態勢有了突破。

ICT也是美國霸權最大的主戰場,美國市值最高的10家公司,ICT領域佔了五家,其中前四位都是ICT公司,分別是蘋果,Ahphabet,微軟,亞馬遜,也是僅有的4家市值穩定在5000億美元以上的公司。

因為該領域為美國創造了極高的價值和利潤。

以2017年為例,美國淨利潤最高的公司就是蘋果公司,2017年度淨利潤高達483.5億美元,

伯克希爾哈撒韋,淨利潤449.4億美元,排第2;

美國Verizon通信淨利潤301億美元,美國第3;

美國AT&T電信淨利潤294.5億美元,美國第4;

美國摩根大通244.4億美元,美國第5;

康卡斯特電信227.1億美元,美國第6;

富國銀行221.8億美元,美國第7,輝瑞製藥213.08億美元,美國第8;

微軟212.04億美元,美國第9,愛克森美孚197.1億美元,美國第10;

我們注意到,美國淨利潤前十位的公司裡面,也是ICT領域5家,然後是金融3家,能源1家,製藥業1家。

接下來是

美國銀行 182.32億美元,美國第11;

Facebook 159.34億美元,美國第12

寶潔公司 153.26億美元,美國第13;

Alphabet(谷歌母公司)126.26億美元,美國第14;

卡夫亨氏食品109.99億美元,美國第15;

聯合健康105.58億美元,美國第16;

特許通信98.95億美元,美國第17;沃爾瑪98.62億美元,美國第18;

思科96.09億美元,美國第19;英特爾96.01億美元,美國第20;

甲骨文93.35億美元,美國第21,雪佛龍91.95億美元,美國第22。

我們再看下美國淨利潤前22位的公司,裡面ICT佔了11家,也就是半壁江山。

其他是金融業4家,能源2家,消費品和零售3家,製藥+醫療2家。

所以美國這樣一個人口超過3億人,人均卻可以突破6萬美金,其原因來自哪裡?

一個是物理世界,以能源,製藥,消費產品,半導體,汽車為核心的美國製造;一個是虛擬信息世界,美帝在ICT信息社會創造的巨大產值,讓美國在虛擬世界收割全世界紅利。

一個是全球美元體系帶來的金融霸權和超高利潤,同樣是收割全世界,華爾街成為造富神話,背後是有原因的。

5

製藥行業、航空工業、新能源汽車


美國的54家市值全球100強公司,除了本文上面列舉的能源,消費,金融和ICT四大領域之外,

我們繼續看,還有製藥業:輝瑞,艾伯維,強生,默沙東,安進,Bristol-Myers Squibb(百時美) ,Gilead Science(吉列德),總共7家;另外還有醫療健康的:聯合健康,雅培,總共2家。我國在該領域無一家進入世界市值百強。

其他還有波音,3M電氣,通用電氣,霍尼韋爾,聯合太平洋,聯合技術,聯合太平洋是家美國的鐵路公司,管理美國的鐵路運輸,其旗下的Fenix公司從事通訊、微波系統製造和運輸管理軟件、電子商務應用軟件的開發。

這裡面聯合技術公司大家可能比較陌生,但是它其實非常強大,這家公司旗下有:奧的斯電梯,開利(空調,安防,冷藏箱),普惠發動機和柯林斯航空(這是航空產業電氣設備,機械設備和軟件供應商)。

普惠發動機就是美帝F22的發動機供應商。開利這家公司大家是不是覺得有點眼熟,就是2004年曾經試圖9億人民幣收購格力的那家美國空調公司。

其他公司大家至少都聽過,波音就不用介紹了,民用航空+軍用航空,我們再看通用電氣,涉及航空,能源,電力,運輸等多個行業,他們究竟具體做什麼東西呢,簡單的說就是提供各種零部件和系統。

例如在能源行業,通用電氣已經先後提供1000多臺離心壓縮機和往復式壓縮機、蒸汽渦輪機、燃氣輪機和泵閥。

再比如航空業務,GE旗下的航空業務,設計研發製造航空發動機,其中CFM是通用電氣和賽峰飛機發動機公司50/50平股合資公司,EA 是通用電氣和普拉特&惠特尼公司(也就是上面的普惠公司)50/50平股合資公司。

截至2018年10月底,GE在大中華區的航空公司客戶超過60家,在翼發動機超過5600臺,儲備訂單4000多臺。

其中CF34-10A發動機為中國自主研發的ARJ21支線飛機提供動力,我國現在正在研製的大飛機C919,其唯一指定的外方發動機就是CFM的LEAP-1C發動機。

另外GE在大飛機的核心部件,航電系統方面也是世界領先,我國大飛機C919的航電系統供應商昂際航電,就是2012年3月27日,由GE和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合資成立的公司,進行聯合研發,為C919提供航電系統。

還有就是霍尼韋爾,這家公司橫跨多領域,從空氣淨化器,牆上的插座,各種工業用傳感器,到掃描槍,電機,繼電器,地鐵的中央控制室,地鐵的空氣採樣,告警,門禁,視頻監控和緊急疏散系統等等。

另外是3M電氣,該公司做的東西也是豐富多彩,最簡單的是你平時用的黃色貼紙,就是寫幾個字可以撕下來貼到電腦上的一疊的那種正方形小黃紙。再比如各種滾筒粘刷,膠水,無痕掛鉤,創可貼,膠帶,工廠使用的防護服,醫院使用的細菌檢測盒,檢測試劑,電子產品的膠帶等等。

我們現在總結下,美國54家市值全球一百名的公司裡面,ICT領域17家,消費領域(渠道+消費品牌)11家;金融領域8家,製藥7家+健康醫療2家總共9家;能源化工3家(陶氏杜邦,愛克森美孚,雪佛龍);綜合工業集團5家(其中3家和航空產業強相關),鐵路運營1家;基本上美國的基本盤就很清楚了,ICT產業是美帝絕對的核心產業,也是美國人絕不可能讓出優勢的產業,這是上世紀90年代美國掀起信息技術狂潮以來美國的最大收穫產業,而且該產業未來還將長期持續。

該領域最大競爭對手是中國,而中國最強的是華為,為什麼美國人盯著華為,盯著中興,禁止華為進入美國市場,鼓動盟友禁用華為,還搞出個加拿大綁架孟晚舟事件,背後是原因的。

要相信人類在利益面前,是什麼事情都做的出來的,當然了,那些現在還在盲目的相信美國人在華為和中興事件中是講法制,講證據,我也不知道說啥了。

然後是美元霸權為基礎的美國金融產業,為啥美帝為了維持美元的優勢,不惜打仗,人民幣國際化會不會讓美國著急,答案都是很清楚的。

另外是美國的製藥產業,這是美國的絕對利潤來源大戶,也是美國的優勢產業。

最後是能源化工+以航空產業為核心的綜合工業集團。然後我們也很清楚,美帝的ICT, 消費,金融,製藥,能源化工,航空產業六大領域,這六大領域,美帝的競爭對手如下:

ICT領域:最大競爭對手為中國,事實上未來也只有中國能夠跟得上並且構成挑戰。

金融領域:歐洲的歐元,其次是中國的人民幣;

製藥:歐洲,其次是日本;

消費品和渠道:歐洲(奢侈品),日本;

能源化工:能源領域油氣開採最大競爭對手為歐洲,新能源最大競爭對手是中國;化工領域:歐洲最強,然後是日韓,以及中國。

以航空產業為核心的工業領域:軍用領域最大競爭對手為中國,歐洲目前無五代機,中國的軍用無人機也在大量出口;民用領域和歐洲空客二分天下,但是中國商飛在前行,另外中國在民用無人機領域全球領先地位。

除了這六大領域以外,其實另外還有個新能源汽車,這是特斯拉還沒有進全球市值100強,美國在傳統燃油汽車領域,總體是落後於歐洲和日本的,這是美國的就業大戶,但是燃油汽車不構成美國技術和未來發展的核心競爭力。如果特斯拉未來進了這個榜單,可以把新能源汽車單獨列為一個產業。其實美國人,也希望能夠在電動車時代實現彎道超車,一舉反超日本和歐洲。

綜上,如果考慮到歐洲並非是一個國家,美國在歐洲駐紮著軍隊,另外歐洲整體發展增速不如美國,處於衰落中,還有歐洲和美國在產業分工上有和諧共存之道,例如空客和波音可以二分天下,全球市場容得下歐美共同佔據高端,因此美帝的競爭對手實際上只有中國一個,尤其是最為核心的ICT和美元霸權領域,中國構成了直接的挑戰。

以後的中美,基本上就是七條賽道競爭:ICT,金融,製藥,能源化工,消費品,航空工業,新能源汽車。我們看未來誰主沉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