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嚇你!降溫後,不想娃生病,穿衣蓋被就要注意這幾點!

眼看2018年就這麼幾天了,寒潮還要來個跨年搶鏡!就問你怕不怕?冷到發紫的丹丹老師,碼字都在瑟瑟發抖

不嚇你!降溫後,不想娃生病,穿衣蓋被就要注意這幾點!

......(快戳好看,丹丹老師求溫暖)


不嚇你!降溫後,不想娃生病,穿衣蓋被就要注意這幾點!


(圖片來自 中國天氣)

夾雜著刺骨的寒風,寶爸媽和姥姥奶奶間也開始了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

爸爸媽媽給娃穿3件套:秋衣、毛衣加外套;姥姥奶奶給娃穿4...5...6件套:秋衣、毛衣、馬甲、羽絨服、帽子、圍巾加口罩......


不嚇你!降溫後,不想娃生病,穿衣蓋被就要注意這幾點!


沒錯,這就是傳說中的那種冷——爺爺奶奶、姥姥姥爺......覺得冷,但寶寶自己到底冷不冷呢?

寶寶不冷,冷的是家長

“降溫啦,穿多點別吹壞寶寶!”可寶寶內心卻在想......


不嚇你!降溫後,不想娃生病,穿衣蓋被就要注意這幾點!


小孩子生長髮育快、新陳代謝旺、散熱量大,自然比成人“抗凍”,適當給娃少穿一點就好。

常聽人說“傻小子睡涼炕,全憑火力壯”,千萬別再以爺爺奶奶的穿衣指數做參考了!

多穿捂熱有危險

寶寶衣服穿多少合適,跟季節、溫度、活動量的多少都有關。

要考慮寶寶的體溫調節中樞功能還沒健全,對外界氣溫的適應性比較差。

穿的過多、過暖,會大量出汗引起多重危險:

① 輕者會引起不舒服,加重溼疹、引起痱子;

② 重者會出現“捂熱綜合症”,引起脫水甚至危及生命。

一個動作知冷暖

  • 摸手腳?

有寶爸媽根據寶寶手腳的冷暖來判斷,是不準確的。寶寶的心臟功能弱,到達四肢末梢的血液就會少,所以手腳會偏涼。

  • 摸後頸?

把手伸進寶寶的後頸處,左右摸一下。如感到溫熱舒服,說明衣服穿得剛好;

如有些發涼,說明寶寶需要加點兒衣服了;如發燙流汗,說明寶寶穿得太多了。

但結果會因為家長的體表溫度產生誤差,因此僅供參考。

丹丹老師建議可以結合下面2種方式來判斷:

測量寶寶體溫,瞭解寶寶的冷熱情況。正常小兒腋表體溫為36℃~37℃。

② 家長和寶寶長久相處,

關注精神和活動情況。如寶寶和平時有明顯差異,就該注意了。

拒絕“包粽子式”穿衣

總擔心寶寶會冷,衣服是一層套一層。

但實際上穿太多、裹太緊會限制寶寶的運動能力。運動受阻,認知能力的發展也受到影響。


不嚇你!降溫後,不想娃生病,穿衣蓋被就要注意這幾點!


快拒絕“包粽子式”穿衣!遵守“三暖”原則:暖背、暖肚、暖足就夠了。

選擇寬鬆、簡單、輕便的衣服,讓雙腿自由蹲起,胳膊自由彎曲,對髖關節、肘關節的發育再好不過了。

寶寶最愛:

✔ 連衣褲和揹帶褲,不要鬆緊腰帶,利於胸廓發育。

✔ 抓絨衣、馬甲、羽絨服等,輕便保暖,利於享受自然的美妙。

So,爸爸媽媽們千萬不要把未來的姚明、劉翔、喬布斯扼殺在搖籃裡哦。

說完穿衣,再來聊聊蓋被。10個媽媽裡有9個都在為寶寶睡覺踢被而發愁。

蓋多了怕出意外,蓋少了怕凍著!到底怎麼辦好呢?

選擇寶寶專屬穿蓋

雖然寶寶年齡小,有的還不會說話,可人家對蓋被子的要求高著呢!

要穿合適的睡衣

不要裸睡,要保證寶寶肚子暖暖的,但注意不要穿過多。

① 若寶寶剛出生,還在襁褓中,可穿一件長袖連體棉衣,套上棉襪。

② 若寶寶已經超過3個月,可穿合適的睡衣,套上棉襪。

在材質上,要選擇天然纖維料,包括純棉、蠶絲、羊毛、羊絨、大麻纖維、亞麻。

因為在散熱和禦寒方面更有優勢,還不易起靜電

準備防踢被神器

睡袋絕對是防止寶寶踢被又暖肚的神器,但在選擇上是有要求滴:

➤ 要有寬鬆度,不要太長、太滑,根據寶寶的身高多預留10cm左右。

➤ 要溫度適宜,秋冬款(15℃左右或以下),空調房款或暖氣房(20-25℃)。

還可以在睡袋裡面放一個溫度計,避免溫度過高或過低。

➤ 要無束縛感,選擇專屬寬鬆型睡袋。

➤ 要排查縫線、開線、露出毛頭的問題,以免纏繞寶寶手指腳趾。

還有最重要的,千萬不要把寶寶的頭蒙在睡袋裡面

選擇專屬被子

寶寶已經長大,會自己蓋被子,就要開始準備專屬被子了。

① 不蓋太厚、太重

大人蓋的被子對寶寶來說太重,易引起不舒服,影響發育,甚至有體溫過高導致窒息的風險!

可以讓寶寶睡一張小床,準備單獨的小被子,室溫控制在25~28℃ 之間就更完美了。

② 不超過脖頸

如果發現寶寶臉色通紅、冒汗、手腳心發熱,那說明已經很熱了,要少蓋一些被子。

③ 睡前別太嗨

睡前活動量太大,喝太多母乳或配方粉,都會產生很多熱量,導致寶寶睡著後出現踢被子的情況。

所以,睡前別太嗨,不如給寶寶來段丹丹老師的睡前故事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