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立正確的老年觀


當人生步入老年時,將面對離職、離崗,收入減少,社會地位下降,朋友來往減少,疾病增加等諸多現實問題,是一個重要的轉折期,要儘快適應,過好老年關。而過好老年關,必須樹立正確的老年觀。

生老病死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自然規律。人從出生,到童年,再由青年、中年到老年,直至死亡,是一種客觀存在。在規律面前,人人都是平等的。不管你是高官還是平民,是富人還是窮人;也不管你做了什麼還是沒做什麼,是業績輝煌,還是平平淡淡,最後都有退的時候,都有衰老和死亡的時候。既然如此,就沒什麼好抱怨的了,應以一顆平常心坦然面對,不因進入老年而悲觀失望。

樹立正確的老年觀


知足常樂,隨遇而安。人老了,一顆忙碌的心突然閒下來,總喜歡回憶過去,進行一番總結比較,這是正常的,但要有正確的比較觀,不能總和職務高的比職務,和收入高的比財富;既要跟高的比,也要跟低的比;正所謂比上不足,比下有餘。否則,越比越感到心裡不平衡,越比越感到失落、氣憤!孰不知,官到多高是高?錢有多少是多?人的慾望是無止境的,知足則足矣,知足才能得到快樂。要知道得失自在人心,當你對現在的擁有不滿意時,可能有許多人正在羨慕你呢!因此,要感恩幫助過你的人,珍惜現在的擁有,知足常樂!

對親人、對兒女,乃至對組織、對社會別抱太多奢望。不要將他人的給予和幫助視為理所當然,上了年紀的人千萬別錯以為自己有接受的權利。別指望兒女總能陪在身邊。明白人把對子女的付出視為義務和樂趣,不圖回報。常言道,“床頭百日無孝子”,要有同老伴相互攙扶和自度難關的準備。老年人應知道兒女們在職場打拼不容易,千萬不要對兒女苛求太多。

儘快去做那些原來想做而又未做的事。去圓那些積年的夢,免得躺在床上動不了時後悔。只要體力允許,想去哪裡立刻就走,只要有機會,就多與老同學、老同事、老朋友聚一聚。

健康第一,身體好是硬道理。地位是暫時的,榮譽是過去的,錢財是身外的,健康才是自己的。一切以健康為中心,遇事瀟灑一點,看世糊塗一點,是老年人的“一箇中心,兩個基本點”。在當下,往往是因病返貧。許多人忘我打拼,比別人多掙了不少錢,然而一場大病下來,不僅把畢生積蓄用盡,而且負債累累,甚至人財兩空,使愛人和子女限入困境。健康是一切的基礎,沒了健康,什麼都沒有了,所謂名利、地位、幸福,皆是空談。不需要去攢什麼遺產,更不必去掙辛苦錢。兒孫自有兒孫福,不用為兒女操太多的心,不得已時,也要量力而行。有疾病要正確面對,但不要把自己當成世界上最痛苦的人。一般上了年紀的人都會出現這樣那樣的疾病,要正確對待,積極治療,但又不能被疾病所嚇倒。健康不是等來的,也不是金錢買來的,是自己爭取來的。在中文語義裡,健與康應該分開來解讀,它體現了中國文化的二元共契與兩極互動,健康活脫就是一幅太極圖。在這裡,健是張揚,是亢奮,是鐵血跋扈。熟語有“健步如飛”,“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強調有為進取,加強鍛鍊;康則是“亢龍有悔”之後的覺悟。康是溫寧,是收斂,是從容,強調無為而治,舉重若輕。如同陶淵明的詩,一端是“猛志固常在”,“一端是悠然見南山”。如此說來,擁有健康,既要力所能及地進行慢跑、散步、練氣功、打太極拳等體育鍛煉,又要保持寧靜平和的心態,還要管好自己,有規律的作息,平衡膳食,限制菸酒;少生病或不生病,不給子女和社會增添負擔。

樹立了正確的老年觀,並以此指導自己的言行,將有助於你擁有和保持健康,怡養天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