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收看古装版《奇葩说》

点击下方,音频内容更精彩呦~@^_^@~

内容摘要:

清谈是两晋的特产。哪个人不会清谈,就像现在不会打高尔夫球一样,进不了上流社会。名士们举办高级沙龙,娱乐活动主要就是清谈。

欢迎收看古装版《奇葩说》

那么清谈是怎么来的呢?

最直接的原因是文人对儒家的信仰崩塌了,道家填补了心灵的空虚。

春秋战国时,百家争鸣,思想是自由的。汉武帝上台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变成“主科”,成了进入官场的敲门砖。其他学说都成“副科”,不用参加全国“统考”,读多了没什么作用。

儒家的主导思想是:社会是有病的,读书人要立志成为拯救天下的“医生”,良方是“仁”和“义”。到了东汉末年,贪污受贿盛行、国家糜烂不堪,卑鄙无耻的人做大官,正直有学问的人被排挤,甚至被砍头。

大夫们越来越困惑:读这些“破”儒学经典有什么用?难道为了当官就可以不要脸?曾经的精神支柱轰然倒下。

道家不失时机“插足”进来,轻声地问:你心中有烦恼吗?是想不开吗?那是因为你没有放下。人生的痛苦和快乐,都是来源于你的内心。心是苦的,人生便如苦海无边;心是甜的,人生处处都是曼妙风景。

如同现在的心灵鸡汤,在士大夫的“朋友圈”发疯似地流传蔓延。一方面是因为关在儒学的屋子里太久了,死板沉闷,透出僵尸的味道。突然窗户打开,吹来了一阵清新之风;另一方面,可以忘记现实的苦痛,在麻醉中得到暂时的快乐。

欢迎收看古装版《奇葩说》

于是道家思想开始兴起,西晋有两个出名的“大师”,叫何晏、王弼,他们的秘密武器是三本书:《庄子》、《老子》、《周易》,合称为“三玄”。他们围绕着这三本书展开学习,开始思考人生、社会、宇宙的关系。一种新颖的思潮闪亮登场,称为“玄学”。

玄学本来只是道教哲学的一个词语,后来发展成了魏晋时期独有的思想文化,是一种真正理性和思辨的纯粹哲学。

“清谈”开始粉墨登场。

清谈的“清”字的确很容易误导人,不少人的印象中,清谈是这样的:它集休闲和娱乐于一体,等同于一种唠嗑儿,没事找事的主题、有点没点的瞎侃、不着边际的议论,活脱脱的一群废话篓子。

其实回到历史现场,却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

真正的清谈,实质是魏晋时代高级知识分子之间,按照观点分为两派,针对本和末,有和无,动和静等哲学问题进行争辩。

平日无事,魏晋美男们就会聚在一起,不谈国事,不言民生,只论经文,谈论玄道,交流心得。

而如果加入的人多了,这种所谓的“谈”就完全变成了一场规模宏大的辩论赛,从形式上看,这种论辩不仅有口头的,还有书面的,不但场面热烈,方式讲究,时间超长,战况也是紧张乃至于激烈的。

欢迎收看古装版《奇葩说》

演讲不能干讲,还得有道具吧。

古人清谈时必执麈尾,相沿成习,为名流雅器,不谈时,亦常执在手。麈尾直到唐代,还在士大夫间流行。宋朝以后逐渐失传。至今在我国未有完整的实物存在,被一些人误认为是拂尘。它有点像现代的羽扇,可又不是扇,没有扇风的功能。它也不是拂尘,没有掸尘的功能。它是一个高雅的道具,是身份职位的象征,有些像外国帝王总统手持的“权杖”。在魏晋成为清谈名士手执之后,身价倍增,甚至到了没有它就不尽兴的地步。

欢迎收看古装版《奇葩说》

手持麈尾图

当时的人们都觉得这是个十分清雅的事情,知识分子嘛,总想用自己的学识压倒对方。于是慢慢的,这种辩论还与当事人的名誉名利密切相关,不仅要赛出水平,还要赛出辩手的座次。

这其实就是古代版的《奇葩说》啊!

欢迎收看古装版《奇葩说》

到了东晋,清谈更加盛行。原因就是北方的名人逃到了南方,狼狈不堪。但又放不下臭架子,跑到了南方人地盘上,还担心南方人看不起。

没钱又没势,怎么办呢?唯一剩下的就是高深莫测的玄言,其实就是“装13”,让别人觉得他们还是贵族,还是“高大上”。他们相互标榜,形成风气。其中谁突然说出一个新的观点,思路奇特,就成了众人的偶像。

庾亮曾去拜访周顗,周顗说:您喜悦些什么,怎么忽然胖起来了?

庾亮说:你又忧伤些什么,怎么忽然瘦下去了?

周顗说:我没有什么可忧伤的,只是清静淡泊之志一天天增加,污浊的思虑一天天去掉就是了!

一时广为传诵。

刚开始,大家还会认真的讨论老庄之道。到了后期,这种讨论开始慢慢变了味,有时候竟然讨论起穿衣打扮和家长里短。

玄学与清谈,是华夏文化思辨力曾经达到的一个高峰。

诚然,清谈兴起之后,有时也成为谋名利之具,甚至朝廷大臣为了避祸,专事清谈,不理政务,导致西晋灭亡,被后世视为“清谈误国”。但这是政治权力的错,不是清谈的错。

玄学家们整日探讨三玄,不谈政事,不谈国事,看起来似乎是有点不务正业的意思。但你要知道,清谈家里不乏治国理政之才。可惜在当时,时事混乱,政治腐败,有才之人也很难实现自己的抱负。正因如此,很多能人转而去研究玄学,去清谈,倒也有很多无奈在里面,实在是报国无门啊!

欢迎收看古装版《奇葩说》

说魏晋盛产美男,其实不如反过来说,是美男造就了魏晋。美男们追求的遗世独立,渺渺仙姿,才有了魏晋的中性审美观和玄学的兴起。

魏晋是战国百家争鸣之后的有一个学术盛世。这个年代的文人,皆善于思考。虽然人家不走寻常路,可是功课没落下。

因为美得与其他朝代不同,所以魏晋文学是特殊又极有魅力的存在。如同一个叛逆的孩子,我有我自己的思想,没人能够改变我的态度!剃须抹粉,留香披发,敢于反叛腐朽的世俗,魏晋文人给后人留下的就是这么一个傲娇的态度。

怎么样!服不服!


分享到:


相關文章: